第857章 好事多磨
新式火枪去年初就研发出来了,而且一下子就是两款,只是都属于小批量试用阶段,还没有正式命名,暂以滦州型和海河型区分。
说是新款,实际上两款火枪在长度、口径、外形等参数上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装弹和击发装置。目的也只有一个,针对两款不同的新式弹丸。
这两种弹丸区别还是挺大的,一种类似目前使用的丝绸和油纸定装弹,但多了个小配件,只有米粒大小的铜帽。另一种则是铜外壳的定装弹,在底部有个用石蜡封住的小洞。
滦州型是一支后装线膛枪,搬动机簧打开尾部弹仓,装入油纸定装弹,关闭弹仓时内置的钢片会将油纸切开,露出发射药。然后将小铜帽扣在弹仓后部的细嘴上,扣动扳机引发击锤敲击。
铜帽里面被封住的特殊火药会因为击打爆燃,顺着细嘴传入弹仓,引燃定装弹发射药,将弹头发射出去。
海河型的枪管后部有个长方型窗口的弹仓,里面套着一根短钢棍。通过转动角度卡死,代替了枪管的后堵,原理有点像后装火炮的炮闩,被称作枪栓。
拉动枪栓打开弹仓装入铜壳弹丸,推上弹仓扣动扳机。枪栓里面的机簧会弹射出一根钢针,击穿铜壳弹底部的蜡封,引燃发射药,射出弹丸。
一根钢针为什么会引燃发射药呢?秘密就在铜壳弹尾部的发射药里。那里藏着一个小药片,材质和铜帽里的特殊发火药一样。
这种发火药比发射药敏感的多,通过撞击就能引燃。钢针快速穿过蜡封穿刺在小药片上也能将其引燃,进而引爆发射药。
据说这种神秘的引火药就是当年害死赵士祯的罪魁祸首,当王徵接手继续研究时,三四年间又炸过十多次,很危险也很难处理。
不过再大的难题也架不住成年累月不顾伤亡的一次次试验,最终还是让王徵找到了批量制备的方法,并总结出相对安全的流程,同时制造出来两种新式弹丸。
为啥非要弄两种,就不能把两种的优点凑在一起,生产一种多简单。王徵肯定也是这么想的,但他做不到,这两种新式弹丸各有优缺点,无法替换。
铜帽叫做火帽,用其发射定装弹的火枪被称作火帽枪。火帽个头很小,生产出来时会一粒粒粘在两层油纸中间,既防潮又方便携带,只要不用力撞击不会误炸。
即便炸了,只要不和定装弹放在一起也不会伤人。运输时用软质材料间隔,再用坚固的木箱包装,防止大力碰撞,就比较安全。
使用的时候抠破油纸,拿出火帽扣在引火管上即可。由于引火管很细,只要不把枪支后部泡在水里、不让弹仓进水,即便是下雨也不影响正常发射。而铜帽的开口上用石蜡密封,就算短时间扔在水里也不影响使用。
使用定装弹和火帽之后,火枪的装弹流程明显减少,速度加快,稍加练习就能达到每分钟六发的水平,熟练了之后还能提高。
如此说来火帽枪拥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发射快捷、成本低廉、能在雨天作战等优势,应该很实用了。
但是……纵有万般优秀,火帽的缺点依旧十分突出。发火药对金属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与氧化金属结合后敏感度会大幅提升,所以生产出来的成品不能存储太长时间,以两个月为限。
这下总参谋部就不乐意了,要负责陆军和海军的后勤补给就得存储足量的各种武器弹药。结果只能存储两个月,一旦发生大规模战争,如何安排生产和运输都成了大问题。多了存不住还很危险,少了又不够用。
在总参谋部的强烈要求下,第二种弹丸和第二种火枪诞生了。由于它的枪栓里带根钢针,所以被称作针刺火枪。
铜壳弹里面的发火药是被发射药包裹的,不与铜壳接触,也就不存在腐蚀性的担忧,相对而言存储时间要长很多,比较适合大批量生产。
相比火帽枪,针刺枪的弹仓更封闭,防水防潮防性能也更强。只要钢针质量过关,针刺发火率与火帽发火率不相上下。
但是……针刺枪和铜壳弹也有缺点。首先是安全问题,由于铜壳弹的发火药和发射药装在一起,一旦误燃就会引发大爆炸,有多少弹药全得一锅端。所以在存储和运输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至少得做到小批量隔离存放。
其次是成本问题,铜是货币,冲压铜壳也需要比较复杂的工序,造价比纸壳弹高了几十倍。当弹药达到期限时,重新拆解、装填又是一笔成本。
小批量使用还不是问题,如果列装大部队,以后的作战成本就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再加上装填容易、射速提高,使用量也会大幅攀升,是否划算值得仔细考虑。
最后是实用性,针刺枪由于有了密闭效果比较好的枪栓,随之而来的是弹仓清洁问题。如果弹仓里进了泥土,或者保养不及时,很可能造成拉栓故障,必须合理使用并经常保养。
另外钢针也是个易损件,钝了、歪了、短了都会影响发火率。士兵们必须学会自行更换,不光增加了训练量,也提高了使用成本。
到底哪种合适,连一向以先知先觉著称的皇帝也拿不定主意,只好祭出大招,试验!
这两种枪支已经小批量发到吕宋特区,交给陆战都司专门在热带潮湿地区进行实战检验,看看到底哪种更适合目前的战争需要。
其实孙承宗并不奢求太多,更没奢望能用上新式火枪。他做为这次青海战役的负责人,只求皇帝能调派来足够的军队、总参谋部的后勤工作别拖后腿。
多了也没用,只要有两个主力卫和足够数量的骡马,半年之内他就有把握将盘踞在西海以西的土默特、鄂尔多斯、察哈尔和喀尔喀四部赶出青海地区。
歼灭嘛,还真没把握。人家毕竟是马背上长大的游牧民族,又有地利之便。可以打不过绝对不会跑不过,真要想跑谁来了也追不上。
(本章完)
(https://www.24kxs.cc/book/1656/1656262/11432802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