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 第127章 孤知道了

第127章 孤知道了


第127章  孤知道了

        杭州城。

        大明的临时行在(巡抚衙门)。

        御书房里的朱怡炅正满脸疲惫的打着哈欠,看了看身前那不说堆积如山却始终不见少的奏本公文,不由就是一阵心累。

        泉州的迁都大军是三天前到的杭州,军器局和枢密院这俩不提,还在忙活着重建生产线以及募兵调度,这王礼为首的内阁六部却是已经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

        眼前的这些奏文就是在朱怡炅御驾亲征的以后,泉州那边积累下来的,有些没批,也有些内阁批过了,但按朱怡炅定的规矩,就是批了也得留存根让他复核。

        看起来似乎多此一举,还麻烦,但却是必要的流程,否则他这个监国就有被架空的风险,便是平时秘书处经手的奏文也是要他亲自看过后才能批的。

        没办法,自己定的规矩,便是卖命也得批完。

        朱怡炅又打了个哈欠,这才开始一天的工作。

        先找出枢密院和军器局这两部的奏文,没啥好说的,这两部本来也没啥可奏,又是刚来杭州,无非就是说明正在尽快开展工作什么的,朱承训倒是还写了计划草案。

        对此,朱怡炅照例批复:“孤知道了!”

        完想了想又加上一句:“当尽快。”

        批过军器局、枢密院两部的那点事,然后便是内阁六部以及下属官吏的奏文。

        那些下属官吏报的虽多,却大部分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说是奏本倒更像是日常的工作汇报,中间也有不少人不知是出于习惯还是讨好,末尾还专门问候一下朱监国。

        真的问候。

        朱怡炅也只能耐着性子挨个批复:“孤知道了!孤很好!”

        批了大半挪的废话杂事,总算是碰着正经事了,却是礼部侍郎程焕明新奏的,不是之前泉州积压,不对,倒也可以算是积压。

        因为这奏文共请示了两件事,一曰太庙祭祀还有龙袍的新制,另一为科举章程的规格。

        看似什么都没说,但却又什么都说了。

        太庙祭祀,眼下也不是什么特殊日子,又没什么大事好说,只不过迁都杭州,还是临时行在,祭什么太庙。

        且,朱怡炅又不是皇帝,龙袍暂时留一件祭祀专用就可,这新制龙袍,还分季节、朝服、常服等,明显醉翁之意了。

        只不过,王礼做阁老几个月,也学聪明了,知道先派下面人试探。

        而那科举章程也是同理,无非就是拿这个来请示科举之事,科举又正好是礼部负责,问倒也不显突兀,还能打个掩护,不至于太赤裸裸。

        “程焕明……名字倒是挺吉利。”朱怡炅笑了笑,随即批复:“孤既非皇帝,新制龙袍或有逾制之嫌,当容后再议。而科举亦是朝堂大事,当再行商酌。”

        一个容后再议,一个再行商酌。

        前者算是又隐晦拒绝了,但没说死,后者再行商酌倒是还有商量余地,可以先提前把章程定下。

        只是科举,朱怡炅并不想着急开,就像前面说的,他又不是皇帝,若以监国身份开科举,终是有些不伦不类。

        再者,而今大明看似强盛,但地盘比之清廷还是太小,没有南京加持,真开科举,要是没什么人来,那该如何收场?

        毕竟,眼下大明实际的统治模式,还是有些类似于军政府的状态,便是统治日渐稳固的福建台弯,也是先军管,再辅以民治,且民治之下也有厢兵辅助,新军策应。

        批完礼部奏文,朱怡炅继续看起其它各部奏本,工部没啥好说的,一来就先把杭州城墙修补的工程给揽下来了,现在工部尚书李伯逊正在做杭州包工头,奏本里也都是汇报在工程进度。

        朱怡炅批复:“孤知道了!”

        刑部上奏犯人增多,正在加大力度审理,还顺带给户部上了下眼药,说户部手段(新政改革)有些过激。

        朱怡炅:“孤知道了,卿当恪守本分,勿言别部之事!”

        吏部奏的官员“绩效考评”,没啥实质内容,户部尚书陈济则亲自出马哭穷。

        对此,朱怡炅只能批个“孤知道了!”,然后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尤其户部哭穷。

        轮到兵部……

        “漳泉两府频繁械斗?”朱怡炅眉头一挑,这事虽说不上是小事,但也该是由地方官处理。

        为何还要单独再奏一遍?

        漳泉两府械斗,已经算得上是前明就留下来的老黄历了,最初的原因已经不知道了,一直发展到现在,械斗几乎都快成这两府的日常活动了,甚至械斗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从对生存有实质影响的粮食耕作到土客之争,甚至还跟妈祖信仰也能扯到一起。

        <div  class="contentadv">        矛盾冲突可谓是从无间断,清廷官府对此也毫无办法,这个问题甚至直到民国都未曾解决。

        林俊之前能起的这么容易,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这个,械斗之下民风剽悍(不代表战力强啊…)。

        先前明军对外连番征战,所以漳泉两府矛盾不显,现在,闽浙之地主体已经基本和平。

        这矛盾……

        打开奏文细看,朱怡炅这才惊觉,这里头表面是在说漳泉两府因为春耕在即,为了争夺水源等而频繁爆发械斗,甚至还因此出现了部分死伤。

        地方官员虽竭力阻止,却始终清官难断地方事,而且这械斗爆发的也是此起彼伏。

        当然,重点实际在最后。

        “扩大厢兵规模!?”朱怡炅只念叨一句,眼里瞬间闪过一道寒光。

        这是内阁,不,应该说是这帮文官们想要掌控军权了。

        新军在枢密院和他朱监国手上捏着,王礼为首的文官集团不敢动心思,但厢兵却是内阁自己的东西。

        唯一缺点就是训练度不足,装备太差,连甲胄都无,仅有军服和一把腰刀。

        现在,这些文官集团是想把厢兵给抬出来,既是加强厢兵军备,也是在试探。

        对此,朱怡炅毫不意外,同时也想到了一点,这厢兵归属文官似乎给了他们一个错觉,让他们以为他朱监国的文官还能像从前的大明那样,对军权指手画脚。

        朱怡炅思忖片刻,批复:“既是民间械斗,着当地官府调解平息,内阁尽快拿出章程,务必解决漳泉二府频繁械斗乱事……”

        临了,朱怡炅又加上一句:“即日起,改厢兵为备兵,着令建备兵总营!”

        得嘞,这是要直接连厢兵也给内阁扒了。

        要是早知朱怡炅态度这般强硬,王礼是绝对没可能让人故意试探了。

        现在这波属实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六部大小奏文批完,朱怡炅最后才看向王礼、梁文煊这两位内阁辅臣的奏本。

        朱怡炅的大明不搞清廷那虚头巴脑的,作为阁老的王礼、梁文煊就只有大学士,没有任何六部兼职。而且,清廷那边虽然兼了六部尚书,但也就是兼职,其实压根不管事,六部尚书还都另有其人。

        “开海?”这是王礼的奏本。

        里面明确提出了当下的形势条件,林俊部大军南下广东,在广东搅的可谓是鸡犬不宁,此刻正当是大明开海的良机了。

        广东被林俊扰乱,必将无法出兵袭扰闽浙沿海,这时正当开海大捞特捞。

        王礼不是傻瓜,相反,作为一个胡建官,还是先前参与了走私贸易的胡建官,他是切实知道海贸有多赚钱。

        事实上,不仅是他,那些古代朝堂大佬乃至皇帝难道就真不知海关贸易的好处?

        无非固步自封,或者干脆就是提防地方坐大,亦或是吃独食罢了。

        但王礼都不需要,他是大明首辅,位极人臣,现在大明这边财政困难,陈尚书哭穷可不是说说的。毕竟这打仗确实相当烧钱,加上练兵之财,军饷、军粮、军械以及行政支出,大规模扩军等等,如今的明廷已然有些入不敷出了。

        朱怡炅仔细看完,直接批复:“准!内阁当尽快拿出开海章程来。”

        寥寥十余字,大明复国半年有余,今却是终于要把先前清廷康熙爷的海禁给开了。

        看完了王礼,再看梁文煊倒是中规中矩,奏文里摘掉通篇华丽的辞藻,说的便是这福建巡抚设立一事。

        大明中枢迁到了杭州,这福建巡抚确实有必要该设上一个,不过却不是现在,且先等等。

        朱怡炅是早上开始的批奏文,期间除了吃饭、午休几乎按你不间断,便午饭也是在御书房吃的,等案上的全部批完,已然是到了天黑。

        这还只是一部分,明天还要继续批。

        痛并快乐着。

        朱大王也是要干活的(ω)


  (https://www.24kxs.cc/book/1658/1658207/11599595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