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灵帝驾崩
第313章 灵帝驾崩
大汉如此腐朽,对与叛乱自然应顾不暇。
公元186年,张温统率诸郡的步、骑兵十余万驻扎在美阳。
边章、韩遂也进军美阳,张温与他们交战初次失利。
十一月某天夜间,有流星照入敌营,流星如火,长达十余丈,照亮边章营中,驴马都发出叫声。
“将军,妖星入营,此为不降!”边章的手下看向他和韩遂。
“暂时撤军。”韩遂、边章军对视一眼,都认为这是不祥的预兆,想要退回金城。
第二天,董卓得知这件事情,大喜过望,“哈哈,天助我吔,追!”
随即与右扶风鲍鸿等合兵进攻边章、韩遂。
“杀啊!”
一番追杀,叛军急着回城,自然不想交战。
张温得知董卓撤军,以皇帝的诏书征召董卓,董卓拖延很久才前去晋见张温。
我愿带领一万人,去截断敌军的运粮道,将统领大军跟在后面接应,叛军必然会因疲惫饥饿而不敢应战,退回羌人腹地。
“我现在命令你们带领三万人追击!”
张温摇头说:“董卓在黄河、陇山之间一向有威望,如果我今天将他杀死,西征将没有依靠。”
张温责备董卓,而董卓应答时毫不恭顺。
张温得知,非常高兴,
“荡寇将军周慎!”
我观察董卓的言谈举止,对您不尊重,轻视长官,举止无礼,是第一条罪状;
边章、韩遂叛乱一年多,应及时征讨,而董卓却说不可,动摇军心,是第二条罪状;
董卓接受委派,无功而回,长官征召时又迟迟不到,而且态度倨傲自大,是第三条罪状。
“末将在!”
他让士兵在渭水中假装拦水修堤,对外宣称是捕鱼,实际上让军队快速从堤下通过。
可即使他谨慎,这里是叛军和羌族的地盘,董卓军在望垣县北被羌人、匈奴人包围,军粮不足,形势危急。
而边章、韩遂分兵驻守葵园峡,反而将官军的运粮道路截断。
参军事孙坚向周慎建议说:“周将军,叛军据守的城中缺少粮食,将从外面运入。
“他们已经败了,不足为虑,你现在首要的任务是讨伐羌族的先零部落。”
周慎没有听从他的建议,直接率军将榆中城团团围住。
等到羌人发觉而追击时,董卓早将堤堰决开,河水已深,致使羌人无法过河追赶。
“诺!”两人大喜。
“末将在!”
最终,董卓大获全胜,斩首数千级,边章、韩遂败退榆中。
如果将军对董卓加意拉拢,不立即诛杀,那么,这将损害统帅威严和军中法规的过失呀。”
于是,董卓追,他们逃。
“派人去渭水中拦水修建堤坝,对外说我们粮食不足,靠捕鱼充饥。”董卓倒是不慌不忙,迅速发布命令。
董卓自然不干,离开拱手道:“将军,我也请战去追击叛军。”
“将军,应该先解决韩遂和边章的叛军。”
古代的名将受命统军出征,没有不靠断然诛杀以成功的。
“文台,如今,叛军退守榆中城,已经是惊弓之鸟,我们应该围住他们,而不是放跑他们回到驻地。”
张温不忍心动手,便说:“你先回去,时间一长,董卓会起疑心的。”
“将军,现在怎么办?”
一看见敌军败退,张温立刻派周慎和孙坚率领三万人追击,这是想摘董卓的桃子呀。
“文台!”末将在孙坚也站出来了,他这次是参军事。
董卓可是非常谨慎的,他先派遣别部司马刘靖率四千人屯兵于安定郡,然后进军。
“不敢!”董卓无奈,只能去讨伐羌族的先零部落。
“这……羌族的先零部落也是叛军中的主力,破虏将军,我现在命令你带领三万大军去讨伐他们。”
到那时,我们再合力围剿他们,就可以平定凉州了。”
这一下,周慎感到恐慌,丢弃辎重撤军。
这边,在张温的要求下,董卓率领三万人去讨伐羌族的先零部落。
“将军!”董卓还想说什么,被张温挥手打断了,“老夫是车骑将军、假节,怎么指挥不动你了?”
孙坚估计看出董卓狼子野心,便说:“将军亲自统率皇家大军,威震天下,何必依赖于董卓?
孙坚于是告辞而出,这又是一个杀董卓的好机会,可惜错过了。
“将军!”孙坚还想劝说,结果被周慎用眼神制止了。
孙坚上前附在张温的耳边悄声说道:“董卓不怕获罪,反而气焰嚣张,口气很大,应该按照军法‘受召不及时到达’一条,申明法令,予以处斩。”
另一边,周慎率领三万人追剿边章、韩遂。
张温派出有六路人马,其中五路人马,包括周慎都以失败告终,唯独董卓的军队全员班师,屯兵于右扶风。
朝廷因功封董卓为斄乡侯,封邑一千户。
这一下,董卓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了。
时光流转,各地的反叛不断,朝廷只能勉强镇压,非常的勉强。
此时的东汉朝廷就像是100岁的老人躺在床上有气进没气出的,随时可能升天的感觉。
汉灵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刘焉目睹汉灵帝治下朝纲混乱、王室衰微的的现象。
他向灵帝建议:“各地到处发生叛乱,是由于刺史权小威轻,既不能禁制,又用人不当,所以引起百姓叛离朝廷。
应该改置州牧,选用有清廉名声的重臣担任。”
刘焉内心里想担任交趾牧,但侍中、广汉人董扶私下里对刘焉说:“京城洛陽将要发生大乱,根据天象,益州地区将出现新的皇帝。”
于是,刘焉改变主意,要求去益州。
正好益州刺史俭横征暴敛,有关他的暴政的民谣广泛流传;
再加上耿鄙、张懿都被盗贼杀死,朝廷就采纳刘焉建议,选用列卿、尚书为州牧,各自以本来的官秩出任。
任命刘焉为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东海人刘虞为幽州牧。
各州长官权力的增重由此开始。
刘焉为西汉鲁恭王刘馀之后裔,年轻时在州郡任职,因为宗室身份而被授予中郎一职。
<div class="contentadv"> 延熹三年(160年),因老师祝恬(汉桓帝时司徒)去世而离职,在阳城山讲学教授。
后被推举为贤良方正,被司徒府征辟。
历任雒阳县令、冀州刺史、南阳郡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刘嫣这一建议也看似是稳固了东汉皇朝,其实是加剧了它的崩溃和诸侯争霸的出现。
在这之前,一州最大的是刺史,如今却变成了州牧。
当然,也不是说州牧以前就没有出现,无论是刺史还是州牧,都是围绕了三项权利,即监察权、行政权、军事权。
刺史是监察地方的官吏,汉文帝时,以当时的御史失职为由,另行设置刺史,由丞相委派行使御史的职责。
至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这个时候都的刺史已经不受丞相节制,而直接对皇帝负责,类似于钦差大臣。
这无形中的加强了刺史的权力,其实这就是武帝为了解决西汉的封国问题采取的有效措施。
不过那时的刺史还是以监察为主,而州牧这一职务啊,就更加传奇了。
由于刺史权限很大,但俸禄很低,只有600石,比太守的2000石低很多啊。
但是呢,却监管太守,感觉不是很合理。
再加上此时的刺史还操作一些不是他们权限范围的事情,比如安置流民,比如镇压反叛,比如处理少数民族的事务……
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的权力更大,增加了行政权以及军事权,而且俸禄也由600石提高到2000石。
而到了汉哀帝建平二年,罢免州牧复设刺史,但此时刺史仍然保留部分州牧的权利。
王莽称帝后,将刺史又改为州牧。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刘秀认为州牧权力过大,不利于统治,又把州牧更改为刺史。
此后,东汉几乎没再弄过州牧,除了东汉末年。
这里简单的说啊,就是当时的州牧比刺史拥有更高的军事权,可以不通过朝廷。
如今啊,州牧再次出现了,所以东汉末年呢,才会军阀割据。
这一年,凉州叛军重新攻入右扶风,围攻陈仓县城。
十一月,朝廷拜皇甫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两万人救援陈仓。
董卓向皇甫嵩建议急速进军,皇甫嵩认为:“陈仓县城防备坚固,凉州叛军必然无法攻克,我军只要按兵不动,以逸待劳即可取得全胜。”于是不听从董卓的建议。
其实这个时候董卓手下的兵也越来越多了,权力也越来越大,朝廷一些有志之士也看出点什么。
时间来到中平六年(189年)春二月,凉州叛军围攻陈仓县城达八十余日不克,疲敝而退。
一切果然如同皇甫嵩所料,他大喜过望,立刻下令追击,董卓也想追击。
这个时候他的旁边两個谋士劝说起来。
一个人30岁附近,长得非常清秀。
一个人45岁,长着国字脸。
他们便是董卓手下最有名的两个谋士,一个是李儒,一个是贾诩。
李儒率先开口,“主公,现在形势应该先保留实力,老话说得好,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如果这叛军被剿灭了,朝廷必然收回您的兵权。”
贾诩也赞同,“对,这陛下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对付叛军,我们可以慢一点,最好撑到陛下驾崩。
如今陛下的的孩子就只有史侯和董候了,他们年纪都非常年轻,到时候就是我们的机会。”
灵帝连续死去了几个儿子,因此,何皇后生下儿子刘辩后,就送到道人史子眇家去抚养,故被称为“史侯”。
王美人生下儿子刘协,由董太后亲自抚养,被称为“董侯”。
董卓听了也是点头,不去追击,反向着皇甫嵩劝说起来,理由是“穷寇勿追,归众勿迫”。
皇甫嵩则认为:“叛军是丧失斗志的疲师,而不是归众、穷寇。”
这个时候董卓的地位其实不比皇甫嵩低多少,皇甫嵩也看出来他不想追击了,想保留实力,但无可奈何。
随后,皇甫嵩让董卓负责殿后,自己率军追击,连战连胜,斩首万余级,叛军首领王国逃走后不久病死。
“这个老匹夫,坏我大事!”
本来想养寇自重,拖到汉灵帝死去,结果皇甫嵩直接差点把人家剿灭了,这让董卓怎么办?
他因此非常忌恨皇甫嵩。
果然没过多久,他最不想发生的事终究还是发生。
汉灵帝得了重病,眼看不行,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其下属军队转交给皇甫嵩。
“如今怎么办?难道抗旨?”董卓接到圣旨,忧心忡忡看向李儒和贾诩。
贾诩立刻摇头,“主公,这抗旨是万万不行的,如今陛下还没有驾崩,他统领天下这么多年。
您要是不听从的,甚至无异于公开谋反,天下有势力的人都会讨伐你的。”
李儒点头,“是呀,如今只能先听从陛下的诏书,我估摸着陛下可能挺不过去了,这一次,我们要做的就是慢慢等待。”
“陛下的诏令可以听从,但兵权不能轻易交出去。”
“对,只要再拖些时间就好。”
于是,董卓接受任命,但是不肯交出军队,上书辩解道:“我掌兵十年,士兵上下和我关系太好了,都要为我卖命,我乞求带这帮士兵去并州,效力边垂。”
皇甫郦劝说从父皇甫嵩趁机除掉董卓,皇甫嵩不从,只是将董卓不肯交出兵权的事上奏朝廷。
于是,灵帝下诏责备董卓,董卓对皇甫嵩又更加怨恨。
最终,董卓迫于无奈,带了五千人向并州出发,但是停留在河东郡就不走了,他明显是想观察洛阳局势。
看到汉灵帝病重,群臣都请求他立太子。
汉灵帝认为刘辩为人轻佻,缺乏威仪,想立刘协,但犹豫未决,毕竟刘协年纪要小一些。
正在这时,汉灵帝病重,他把刘协托付给蹇硕。
丙辰(十一日),汉灵帝于嘉德殿驾崩。
一个反复折腾,喜爱钱财的昏庸皇帝终于死了。
想他12岁当皇帝,在位21年,为人也是非常聪明的,偏偏却给大汉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痛苦。
一路在卖官的路上越走越远,要是再多活几年,说不定大汉直接亡在了他手中。
现在他终于死了,大汉的所有百姓没有一点伤心,反而欢欣鼓舞,他们祈祷有一个好的皇帝带领大汉走向富强。
可惜,百姓所期待的,往往是异想天开!
(https://www.24kxs.cc/book/1658/1658839/11468983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