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1章 真正的传道授业
李承乾从未听过王灿所说的道理,所以当他听到后,内心很有些触动。
商人,是衡量太平盛世的标准。
商人多,且商人活跃,的确是让百姓的生活更好。
李承乾接着道:“按照先生所说,商人的确是不错,可是,如果商人违法乱纪,那么又当如何呢?”
王灿说道:“太子的这个问题,却是有些庸人自扰了。朝廷设立了法纪,设立了律法,不论是商人,亦或是百姓,都有应得的惩罚。更何况,太子说商人违法乱纪,难道官员就不违法,百姓就不违法,如果是如此,天下也就不需要牢狱、律法了。所以所谓处处针对商人,本就是一个谬论。商人也是人,也是百姓,仅此而已。”
顿了顿,王灿再度道:“至于你担心商人扰乱大唐,或是商人贿赂官员,商人勾结官员等等,这本就是存在的问题。即便打压商人,也会有这些问题。所以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商人本身,而在于制度。朝廷需要制度约束官员,需要制度让人不敢铤而走险。”
李承乾闻言,那眼中愈发的明亮,说道:“先生一番话,如晨钟暮鼓,令弟子茅塞顿开。商人的确是没有必要打压,甚至于还应该鼓励商人。”
王灿道:“自是如此,商人四处经商,有利于百姓的发展。当然,也不能任其肆意哄抬物价之类的,但凡违法乱纪,但凡是哄抬物价等,予以重罚便是。”
李承乾道:“先生的意思是,不能因为商人逐利,就一棍子打死了商人。朝廷需要做的,不是打压商人,而是制定律法,确保商人不敢肆意违法乱纪。”
王灿道:“是这个意思。”
李承乾说道:“先生,弟子受教了。”
王灿话锋一转,便继续道:“现在再来说说工匠吧,士农工商,工匠是排在第三位的,也就略微比商人高一点。对于匠人,这个无数人认为的下九流贱业,你又怎么看?”
李承乾这个时候,却是稍稍谨慎下来。
他没有立刻说话。
因为有了商人的先例,他也就有了前车之鉴。
李承乾思虑一番,说道:“先生,弟子曾在匠作坊接触到了一众的匠人,也在酒楼接触到了许多的匠人。这些人,做事情极为认真,他们很是淳朴。不过因为他们自身的眼界,以及自身的经历,所以也就只能是成为匠人,无法有更高的身份。”
王灿说道:“工匠的身份,不在于自身眼界如何,而在于朝廷的认可。耕农是天下之本,必须要有人耕种,但实际上,匠人却一样是不可或缺的。”
“居住的宅子,是匠人修建。”
“士兵的武器、甲胄,也是匠人锻造冶炼而成的。”
“我们身上的衣衫,也是裁缝制成。”
“甚至于道路、桥梁、船只等,都需要匠人,如果没有匠人,那么整个天下,都是乱糟糟的,不可能有序。”
王灿继续道:“所以匠人也是关键中的关键,事实上,尤其最为厉害的工匠,譬如说能改良冶炼刀尖的匠人,稍稍一个改动,能锻造出更为锋锐的武器,却是凝聚了无数的心血。若说这样的匠人,不珍贵吗?”
“自是珍贵的。”
“甚至可以说,是国之柱石也不为过。因为一个武器的改良,会使得无数士兵免于死伤,会让朝廷的军队取得胜利。”
“再者,如疏通河流的人,因为懂得山川河流走势,使得河流不至于泛滥,不至于波及百姓,这样的人不珍贵吗?”
“也是珍贵的。”
王灿沉声道:“这天下除了儒家外,其余诸子百家,但凡各自领域,真正顶尖的一小撮人,都是有利于大唐发展的,都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因为真正顶尖的技术,最终又造福于人,使得百姓能够受益,使得国家能够受益。”
李承乾仔细的琢磨一番,颔首道:“先生所言甚是,真正顶尖的匠人,不论是医师,亦或是农人,还是冶炼武器的,都是很重要的。”
王灿道:“所以简而言之,这些大国工匠,都值得给予身份。”
李承乾道:“先生的意思是,这就等于是千金买马骨,一方面是朝廷给予嘉奖,以示对匠人的器重。另一方面是朝廷给予了嘉奖,会吸引很多匠人做事情。”
“是这个意思。”
王灿笑着回答。
对于王灿来说,他希望能改善匠人的地位。不论是商人,亦或是匠人,还是农人,王灿都希望能改善,而不再是一家独大。
这是王灿的想法。
所以,才有王灿和李承乾的一番话。
李承乾正色道:“先生,关于嘉奖工匠,其实这一点应该不难。但是,要抬高商人的地位,恐怕是不容易,毕竟这事情在朝中,极可能遭到抵制的。满朝的诸公,不可能同意。”
王灿说道:“这事情,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自然不可能让你一蹴而就。而且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说到这急于求成上,便说点题外话。”
李承乾道:“先生请说。”
对王灿的话,李承乾是极为相信的,若说朝中的一些官员,和他说话时,都有自己的利益,可王灿不一样,王灿和李承乾之间,并没有利益上的瓜葛。甚至于,王灿不曾正式收李承乾为弟子,也就是李承乾自己称呼王灿为先生,而王灿没有拒绝。
王灿说道:“但凡君王,或者说但凡上位者,都容易存在一个缺陷,那就是急于求成。一道命令下去,就希望贯彻下去。”
“因为君王,都希望立刻见效。”
“前朝杨广,便是如此。”
“杨广修建大运河,三征高句丽,以及其余诸多事迹,实际上,都过度的急于求成。如果杨广把他要做的事情,拉长时间,变成五十年六十年,乃至于更长时间来完成,那就不一样了。”
王灿说道:“可惜的是,杨广急于求成,施政严苛,以至于大隋最终覆灭。你是大唐的太子,将来是要继承基业的。这一点,要引以为鉴。”
李承乾道:“先生教诲,弟子谨记于心。”
王灿说道:“言归正传,又回到对于工匠、商人的地位提高上,不论是工匠,亦或是商人,在抛开了自身官职的情况下,士农工商都应该是对等的。如此,朝廷的发展,才会是越来越好。否则,那就会走入极端,百姓的日子会越来越难。”
李承乾道:“确实如此。”
王灿道:“士农工商,各有分工,而在最前面的士,掌握了最多的资源,享受着最为风光的官职。但实际上,应该反哺百姓的是这些官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便是这个道理。所以当官的,应该是孺子牛,应该是为百姓服务,这才是根本。可真正的情况,却并非如此,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作威作福,都是享受着最好的待遇,却是没有尽职尽责。所以对百姓的监察力度,还应该是加强。即便是朝中有大理寺,有刑部,都还有待加强。”
李承乾说道:“这一安排不容易啊!如今朝中的官员,如果朝廷施政稍微严苛一些,这里的严苛是针对官员,那么便会遭到群起而攻之,说什么并非圣君垂拱而治,说什么皇帝与民争利,总之各种事情都能套过来。”
王灿说道:“所以到这里,又涉及到了一开始的问题。所有的规则,都是儒士制定的,而所有的好处,都是儒士得了。偏偏最应该遏制的,就是儒士。”
顿了顿,王灿继续道:“太子要执政,那么这些事情,就是需要一点点改变的。”
“当然,说得再深刻一点。”
“和朝中官员政权,其实涉及到的便是君权和臣权的争执。君、臣之间,总有一方是更为强势的。一旦皇帝强势,那么所有臣子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皇帝来。一旦臣权强势,也就是所谓的相权,朝中宰相权势强,那么君权就会受到压制。”
“皇帝要贯彻思想,就必须要压制儒士,就必须要压制臣权。”
“这是不可能调和的。”
王灿侃侃而谈,继续道:“所以太子向继往开来,要做一个明君,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总之,我只是抛砖引玉,提一个大方向,真正要践行的是你。知易行难,纸上得来终觉浅,终究还是要落到实践上。”
李承乾双手合拢,恭恭敬敬的道:“弟子谢先生授业解惑。”
在王灿这里,他学到了太多。
因为这一切,都是所有他的东宫老师不会传授的,甚至于就算是李纲,也不会说得这么透彻,不会把事情说清楚。
所有的教导,都是教导他要礼贤下士,要体恤百姓,要信任臣子,甚至于宣扬什么尧舜之君无为而治等等。
可所有这一切,仔细的想一想,没有涉及到官员自身的。
有的是对皇帝自身的约束,偏偏真正要交给皇帝的手段,却是半点都不曾提及,这是李承乾最为不喜也不满意的地方。
恰是如此,李承乾对王灿万分感激。
因为王灿是真正的传道授业。
是真正教导他。
(https://www.24kxs.cc/book/1663/1663631/23805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