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阴阳刚柔之道
原文
粤若稽古[2],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3]。观阴阳[4]之开阖以命物[5]。知存亡之门户,筹策[6]万类[7]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8]焉,而守司[9]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10]。变化无穷,各有所归[11]: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注释
[1]捭阖:捭,分开、撕裂,敞开心怀积极行动,采取攻势,或接受外部事物及他人的主张和建议。阖,本意为门扇,郑玄注曰:“用木曰阖,用竹苇曰扇”,引申为关闭,关闭心扉,把进来的事物化为自己的事物,或不让外来事物进入,取封闭形态。捭阖,在这里指纵横驰骋,大开大合。这是鬼谷学说中一种基本的方法。
[2]粤若稽古:粤,语助词;若,顺;稽,考察。粤若稽古,意为按着一定的规律考察历史。
[3]众生之先:众生,众多有生者;先,先知,意指尊者、指导者、先驱者。众生先,在这里指广大生众的老师。
[4]阴阳:阴,本义为山的背阴面;阳,本义为山的朝阳面。此处被引申来概括对立统一的两类事物或现象。
[5]命物:辨别事物。
[6]筹策:就是计算、谋划。
[7]万类:就是万物。
[8]朕:征兆,迹象。
[9]守司:看守和管理。
[10]其道一也:道,大自然的规律。全句指圣人的“道”始终是一样的。
[11]归:归宿。
译文
纵观从古至今的历史,可以知道:圣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要成为众人的先导。通过观察阴阳两类现象的变化来对事物做出判断,并进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径,计算和预测事物的发展过程,通晓人们思想变化的规律,揭示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所在。所以,圣人在世界上的作用始终如一。事物的变化虽然无穷无尽,但是各自都有自己的归宿,是有章可循的:或者属阴,或者归阳;或者柔弱,或者刚强;或者开放,或者封闭;或者松弛,或者紧张。
鬼谷锦囊
刚柔之术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武器。刚,是说一个人刚直不阿、坚守自我立场、把持自我原则,即为“方”,但一味地刚,则难免变成脆,脆,则易断,所以不足取;柔,就是要在不失大原则的前提下,在细枝末节和一些技巧上适时、适度地让步、弯曲,以达到双方满意、不失和气的“双赢”状态,即为“圆”,但一味地柔,则难免变成软,软则弱,易受人欺,所以亦不足取。
在生活中不管是交朋友、谈感情还是谈生意、求合作,都应刚柔并济、外圆内方,这样才能顺利而快捷地达成目标,走向成功。
延伸阅读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阴阳、刚柔、开闭、张弛之道,如果能够灵活掌握、运用自如,便可以在人生的各个领域中轻松自如、有所成就。
捭阖之术即为阴阳之术,意思是行事时要或开或合,或阴或阳,灵活处之,多方探寻,必要时以假象迷惑对方,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个团队中优秀的将帅,不仅能够善用阴阳,而且还能够刚柔并济甚至以柔克刚。单纯的柔和、软弱,会使自己的力量被削减,以致失败;而一味地刚烈、刚强又只会导致刚愎自用,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汉代的张良给高祖刘邦筹划过许多关系大业成败的重要谋略,其中刚柔并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例子颇多。
当秦军主力与项羽会战时,刘邦决定由南阳入武关攻秦。张良反对硬拼,认为秦军将领是屠户商家出身,商人都重利。张良便劝刘邦以重金招降秦将贾竖,而当贾竖同意投降时,张良又恐士卒不从,乘敌懈怠之机,一举破之,结果直下咸阳,擒获秦王子婴。
后来,楚汉相争,汉弱楚强,张良劝刘邦处处退让,以柔制刚,不但避开了鸿门宴的生命危险,而且取得了汉中、巴蜀之地。接着,张良又建议刘邦火烧栈道,使项羽疏于防范、屡屡上当。最后,刘邦转弱为强,终于以布衣取得天下。
张良的高明谋略,据说来自黄石老人所授的三略。三略并不是一味只讲以弱制强,而是强调刚柔强弱都要得当,做到“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有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所以,不柔不刚、刚柔并济才是最理想的性格特点,才是运用刚柔的最佳状态。
鬼谷子的阴阳之理、刚柔之术、张弛之道对我们的现实人生颇具指导意义。
阴阳协调、风雨调顺、万物各得其所、万事各得其宜是一种顺其自然、合乎自然规律的理想状态。阴阳互补、协调运行,人才能健康,社会才能稳定,大自然才能和谐,做事才能顺利,做人才能安乐。
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张弛有度。一个懂生活、会生活的人,能够兼顾严肃和活泼,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休息的时候休息,潇洒自如。一味地张,就会让自己绷得过紧,往往会导致自己失去弹性和张力;一味地弛,会让自己变得松垮、懒散,往往失去进取心和斗志,从而停步不前。所以,凡事有度、过犹不及。成功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以免乐极生悲;失败的时候不要灰心绝望、萎靡不振,只要坚持就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人生之中,任何事情都要保持一个平衡,包括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只有有度的人生,才是美丽、成功的人生。
(https://www.24kxs.cc/book/1663/1663857/610926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