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穿到民国吃瓜看戏 > 229|祭典1

229|祭典1


办秋日祭是为什么呢?

        杨玉燕的答案是:赚钱。

        她不是日本学生,没有思乡之情,那对她来讲,秋日祭的好处就在于她可以光明正大的赚钱了。

        慈善义卖这种活动还是没有祭典好赚啊。

        杨玉燕跟基金会的同学们集思广义,打算多搞几个商业项目,到时一个同学顾一个摊子,把能赚的钱都赚来!

        “气球。”杨玉燕把这个项目写在黑板上,“一块钱吹一个气球,吹炸了不算,没吹炸就可以送他一个气球了。”

        别小看气球,这种玩意目前可是正宗的外国货。因为橡胶的关系,中国根本没有工厂能做出盗版气球来。

        杨玉燕觉得外国的月亮都比较圆,外国的气球吹一次一块钱也不算贵。

        现在只有百货公司和一些外国餐厅会用气球做装饰,大部分普通人都只是见过气球,还没有亲手把玩过。

        “这个摊子就放在最里面,吸引大家一直往里走。”杨玉燕说的头头是道,她还说要把两边摊位摆得近一点,中间的道路留得窄一点,这样大家就会不得不放慢脚步,慢慢游赏——也就会花更多的钱了!

        下面一个同学是个老实人,老实的说:“客人既然已经付了一块钱来吹气球,那最后这个气球他吹好了拿走也是应该的吧?不能说是送给人家。”

        知不知道什么叫营销策略!

        杨玉燕坚定的要求必须在摊位上写“送”气球,看摊子的同学也必须说“送”气球。

        这样,才会让客人有占便宜的感觉!

        幸好底下的同学们老实的不多,毕竟大家的家中不乏做生意的啊、当官的啊、祖上阔气过啊,等等,基本都能听懂杨二小姐打的什么算盘。

        杨二小姐继续说:“还有,虽然是秋日祭,天气还是很热的,我们还可以卖扇子。”

        日本祭典怎么可以没有团扇?必须要有!

        时间紧,任务重,大家都要加快速度啊。

        于是卖扇子这件事也很快通过了。

        杨玉蝉问:“卖拆扇还是团扇还是蒲扇?”

        杨玉燕问:“问问价,哪一种便宜就卖哪一种。”

        刚好下面有人的家里是开布坊的,就答道:“蒲扇最便宜,只是要去乡下收,一来一回耽误时间。不过现在也是用扇子的时间,我看看家里库房还有没有。”别说布坊为什么卖蒲扇,那当然是便宜啊,都卖绢扇去了,那买不起绢扇的客人难道就不要了?

        不能够!客人是越多越好的,掏钱再少,那也是客人,开店的都盼着街上的人都来他的店里买东西,你买根针花一毛钱,他也能赚两分。

        “其次就是团扇,折扇的扇骨多,就要贵一点。”他说。

        杨玉燕:“那我们就做团扇。”

        这位同学很想替自家招揽生意,忙说:“好啊,我这就回去跟我爹说,绢布团扇……”

        杨玉燕打断他的话:“不,我们不做绢扇,做纸扇。”

        这位同学:“纸扇?”

        杨玉燕理所当然:“纸扇肯定更便宜吧?”

        肯定的啊,纸扇当然比绢扇便宜。

        巧了,同学中也有家里开纸坊的。不过因为宪兵队天天抓卖小报的,纸坊已经许外不敢开门了,现在只敢卖草纸和麻纸,就是擦屁股纸。

        杨玉燕问:“贵坊做纸扇吗?”

        纸坊同学犹豫:“做是做,可是没有好纸,我要回去跟我爹问问,现在开炉熬浆不太方便。”纸坊做纸要先把纸浆煮出来,这一开炉子动静就不会小,宪兵队往天上望一望,看到纸坊冒烟就知道开炉了,就会跑来了。

        杨玉燕问:“纸坊里现有什么纸?”

        纸坊同学如是答,说:“草纸和麻纸不好做扇面。”

        杨玉燕大手一挥:“无坊,反正是祭典上卖的,卖完也不指望能用多久,何况这都秋天了,也用不了几天了,等到明年纸烂了也不必用了。就用草纸和麻纸做!”

        纸坊同学:“……”

        杨玉燕继续说:“到时我们题上点诗句看起来就很像样子了。”

        纸坊同学忙道:“这不行,草纸和麻纸没办法写,而且那纸不是白的,是黄的和绿的。”

        杨玉燕:“无坊,带点颜色反而别有风味,这叫古朴。”

        纸坊同学:“……”

        纸坊同学深深的觉得杨同学大概是隔代遗传了祝家的奸商血脉。

        纸坊同学回家问爹,再回来对杨玉燕说:“杨同学,我爹说草纸和麻纸太脆,做扇面韧性不够。”

        杨玉燕:“无坊,叠成双层的就差不多了吧?”

        纸坊同学回家再问爹,回来说:“双层大约是可以的,我爹说,看在是同学的份上,一柄扇子算三分钱。”

        杨玉燕狮子大口一张:“同学价,一分吧。”

        纸坊同学:“……”

        他抹把脸回去问亲爹,第二天一瘸一拐的过来:“杨同学,我爹说最低两分。”

        杨玉燕想了想,说:“这样,团扇扇骨不拧双股,就只用一股就行,扇面也不要全蒙上,只蒙一半,这样是不是又可以降一点了?”

        纸坊同学:“……”

        他真诚的说:“杨同学,你很适合做生意。”

        杨玉燕:“那这价钱能不能再降点?”

        最后,杨玉燕以一分钱两柄扇子的价格订了一千柄扇子。

        订完扇子,她再问这位同学:“你家做灯笼吗?”

        纸坊同学:“……”

        她又以一分钱一顶灯笼的价格订了一千顶灯笼。

        然后再问这位同学:“我都买这么多东西了,不再便宜点?”

        纸坊同学:“……”

        最后,实付八百顶灯笼,余下二百灯笼是赠送的。

        很快,扇子和灯笼都送来了,所有的同学(壮丁)都被杨玉燕拉来给扇子和灯笼题字。

        这时,杨玉燕又想到要做一些稍微有点面子的赠品,不能全都是这种便宜货,看到纸坊同学正抱着一个灯笼小心翼翼的题诗,她上前温柔道:“同学。”

        纸坊同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放下灯笼和笔就跑了。

        杨玉燕:“……”

        秋日祭这天很快就到了。

        杨玉燕为表郑重,特意给唐校长等人送了请柬,还给苏先生也送了一张,到时基金会还要做一个简短的演讲。

        她还订制了一百根钢笔加墨水的套装,全都印了慈善基金会的名字,到时送给这些贵客。

        可惜纸坊同学跑太快,不然她还打算再附送一本小册子的。

        祭典在黄昏时开始,日本的同学们是最积极的,连晚饭吃的都不香了。一到时间,他们都换上最干净的衣服,来到祭典现场。

        杨玉燕选了一个空地,周围没房子没树没庄稼,地面还算平整,圈了起来,让人用小摊子一个接一个的挨着摆。日本同学来的时候,大部分的摊子都已经摆好了。

        第一个摊子就是卖扇子的。

        看摊子的同学手上脸上都还有墨水,看到日本同学过来也很热情:“欢迎欢迎,都来看看吧!一柄白扇子两毛钱,题过诗的五毛钱!”

        由于人手不足,扇子太多,加上时间太紧,大家只来得及写了一百多柄扇子,因为杨同学要求灯笼要全都题上字画上画,这个是要挂起来卖的,白灯笼就成办丧事的了。

        杨玉蝉也被拉来写题字,忙的火起,问她:“那白扇子就可以了?”

        杨玉燕:“没写字的扇子可以让客人题字,写一柄五毛钱。”

        杨玉蝉:“……”

        全家的心眼都长她一个人身上了!

        日本同学有好奇的过来看扇子,见到有笔墨,问:“笔墨是干什么的?”

        他们在此地留学半年,中国话说的虽然还很别扭,但夹着日语和英语,勉强可以跟中国同学对话了。

        看摊的同学不像杨同学那么大胆,但杨同学辛辛苦苦操办祭典,想了那么多主意,他怎么能辜负她的心血呢?

        这个同学为了良心低下了头,声音也小,说:“客人可以给扇面题字,题一个五毛钱。”

        加白扇子的钱就是七毛了。

        日本同学中也不是人人都有闲钱,大部分会到中国来还是看在日本政府的花言巧语和补助上,所以只有一两人愿意掏钱自己题诗,剩下的都只买了白扇子扇风。

        看摊的同学看那只蒙了半面纸的团扇,良心又痛了一下,这扇子都缺了一半,风不都漏出去了?

        挨着扇子摊,就是卖日本糯米团子的摊了。这个是杨玉燕凭着对漫画的印象复制的,用糯米粉太贵,她指使同学们做的是红薯团子和土豆团子,一根签子上串三个,一串一毛钱。

        日本同学看到这个便纷纷解囊,一人手里举着一串走了,

        往前还有套圈、卖拉面的、卖糖人的、卖冰糖葫芦的、卖炒面的,等等。

        杨玉燕比较心机,把卖喝的像汽水、茶、酸梅汤等全都放在后面,放前面怕客人买了水喝饱肚子就不吃东西了,前面甜的咸的吃一大堆,到渴了就有卖饮料的了,从最便宜的茶,到贵的汽水、冰糕都有。

        还有卖旧书的、卖旧衣的,也有手帕、鞋垫等手工制品,香囊香包荷包也都有。

        杨玉燕还把石静宜也给拉来了,说为了上帝,她特意安排了一个摊子,让石静宜可以在这里宣传上帝的福音,发发免费的十字架什么的。

        毕竟,这是一个打着安慰日本同学的理由举办的秋日祭,可是跟日本太亲密的也不好,只好把上帝拉出来了,信上帝的英美法等国家四舍五入也等于来了。没有正经的神父,只好先借一借石静宜这个正牌修女的名了。

        石静宜就带着施巧儿来了,两人都穿着修女服,从上到下包得一身黑,端正严肃的一看就很吓人。

        不过石静宜也很缺钱,她上学时什么都学过,就画了一些圣母和圣子的画过来打算卖掉,杨玉燕亲耳听到石静宜对来买画的人说“这就是外国的送子图”

        你看,这就叫入乡随俗啊。


  (https://www.24kxs.cc/book/1664/1664401/822398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