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蜜芽的七十年代 > 第66章

第66章


第66章北京生活

        十年的分离,一个被岁月染白了双鬓,一个从青春少女变为七岁孩子的妈妈,拖家带口,来到了这陌生的路口。

        童韵扑到妈妈的怀里,哭得泣不成声。

        蜜芽儿犹豫了下,望向自己的父亲顾建国,父亲也在为她们的分离难过,可是与此同时,他可能有一丝紧张。

        或许这偌大北京城实在是太让人望之生畏,也或许是眼前这位双鬓花白戴着眼镜的老太太看着实在是太过优雅,和乡下老妇完全不同。

        这一切,更加提醒了顾建国一件事,他高攀了一个城里的金凤凰。

        如果不是那地位错置的十年,那荒唐的十年,他怎么可能有资格娶到童韵这样的城市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女孩儿?他不自觉地就想起了公交车上碰到的那个穿戴体面的小学生。

        虽然只是一个小学生,可是长在城市里,俨然已经和乡下长大的孩子完全不同了。

        或许这就是阶级,这才是真正的成分。

        这种成分,是不会随着四X帮的粉碎而消失的,是绝大部分人农村人永远无法消弭的差距。

        公路上的自行车犹如潮水一般在公交车中间穿梭,人来人往的大路旁,让人震撼的五层高楼之下,顾建国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和自家媳妇之间,原来存在着这样的鸿沟,一道很难跨过的鸿沟。

        蜜芽儿看着父亲,眼神动了动,便低低地叫了声:“娘……”

        声音软软糯糯的。

        这一声叫,终于提醒了旁边那对拥抱哭泣的母女,童韵赶紧擦了擦泪:“娘,这是建国,这是蜜芽儿,大名叫顾绯。”

        童母先望向顾建国,她虽然出身书香门第,可是也在农村劳动改造了七八年,所以对农村人是有深刻认识的。她只这么一扫,就知道顾建国应该是个实在能干的庄稼人。

        看得出,也是特意打扮过的,头发才理过,身上穿着中山装,中山装里面是白色假领子衬衫,看着也是有模有样,不过神情中多少有些紧绷,显然是第一次进北京,第一次见自己这丈母娘,心里不太自在。

        不能说没有失望,可是也在意料之中,自家女儿当初嫁了啥样的人,她心里有数。

        如今看到,至少是个实在人,听童昭那意思也是疼自己女儿的,那也就差不多了。

        这么想着,她又看向了蜜芽儿。

        蜜芽儿这个时候已经换上了她那件得来不易的呢子大衣。

        细致秀美的五官,白润透亮的皮肤,两只羊角辫儿灵动可爱,一双眼眸清澈乌黑,身上一件及膝的灰色呢子大衣,脚上是小红皮靴。

        她眼前一亮,忍不住再多看了一眼。

        多么眼熟的小姑娘,漂亮大方,穿戴得也好,这让她想起了童韵小时候。

        “这……和你小时候一样啊!”童母欢喜得又要哭了:“叫顾绯是吧?来来来,你过来让姥姥好好看看你。”

        蜜芽儿笑了下,大方地走上前,脆生生地喊:“姥姥,我大名叫顾绯,小名叫蜜芽儿,我奶说,我就是生在蜜罐子里的小芽芽。”

        她长得好看,小姑娘水灵灵的,穿戴又好,看着体面贵气,一点不像农村来的,说起话来又落落大方,只看得那童母满心眼里喜欢。

        童母一把搂住蜜芽儿,仔细地瞅了一番,又想掉眼泪:“真是和我童韵小时候一样的,不过比童韵机灵,比她会说话,也比她开朗!瞧这性子,有点像童昭,对,像童昭!”

        这小娃儿,七八岁,小小的,像个亭亭玉立的小嫩苗,笑起来真是稚气甜蜜,让人打心眼里喜欢。要不人都说,小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幼苗呢,可不就是么,一看就是朝气蓬勃,充满希望和喜气。

        蜜芽儿听了,越发笑着说:“姥姥,我最喜欢舅舅了,他能干,我最崇拜的人就是他!”

        这话说得,真是让童母听得浑身舒畅。

        童韵,那是她捧在手心里疼着的闺女,童昭,那是她满怀期望的儿子。

        这小蜜芽儿,真是兼具了童韵的外貌和童昭的机灵,怎么能让人不喜欢呢!

        童母抱住蜜芽儿都不舍得撒开手了:“等下你爸回来,让你爸看看咱蜜芽儿,他一定喜欢!”

        童韵从旁,忙问道:“妈,我爸呢?”

        童母这才想起来:“刚才看到你们,一激动,光知道抱着哭了,看我,都忘记这茬了!”

        原来童父和童母早就收到信了,知道今天童韵要回来北京,一大早就去菜市场买了鸡鸭鱼虾各种青菜的,又把家里打扫得干净整齐。看看时候,应该是快到了,就让童父去火车站接。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老头子没接到,估计是走岔儿道了!哎,你爸爸他现在眼睛不好使了,戴着个眼镜儿使劲瞅,估计没瞅到你们。不提他了,老头子接不到肯定会自己回来,咱们先进屋,上楼。”

        原来童父和童母以前住的是四合院,现在早没了,当时地契被烧了,回收了,现在重新回到首都,政策上帮忙解决了个房子,是个两居室,南北通透的。

        “这房子倒是好,通风好,就是在三楼,你爸爸腿脚现在不好了,爬起来吃力。”

        说着间,童母拿着钥匙,往上爬。

        身后童韵和顾建国都背着一堆包裹呢,根本腾不出手来,蜜芽儿见了,赶紧过去扶住童母:“姥姥,你慢点走。”

        童母在蜜芽儿搀扶下上楼,不免叹息:“我这蜜芽儿真是乖,和你妈小时候像,真像!”

        她年纪大了,又经历了太多事,养成了爱说话的习惯,一句话可能重复三遍。她觉得蜜芽儿乖,就一叠声地说,像,像,真是像。

        上楼的时候,恰好遇到一个老太太,也是花白头发,见童母带着这一行人上去,疑惑地看过来。

        童母赶紧指点,自豪地说:“这是我闺女,这是我外孙女,从外地来北京看我!”

        老太太扶了扶眼镜,羡慕地说:“哟,长得真俊俏,真好啊!”

        待到老太太走了,童母才说:“这个姓张,原来在大栅栏供销社工作,后来被定了罪,儿子被整死了,儿媳妇抱着小孙女跳楼,这不,就剩下老两口了。现在政府给分了房,就住咱们楼上。”

        正背着大包袱的童韵听了,心里一顿,回想着刚才那蹒跚下楼的身影,不免唏嘘不已。

        好不容易爬到了三楼,进了门,放下大包袱落座。

        童母去厨房切水果了,蜜芽儿趁机打量了下这房子。

        在乡下村里太久,看习惯了大炕和那简陋的乡村风格建筑,乍一来到城市了,她竟然都有些不习惯了。

        这房子是两居室,典型的八零筑二户型,没想到原来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用这种户型了。这种房子就是一个长串,从南到北依次是:南向大卧室、面对面的厨房厕所、小餐厅、北向小卧室。

        如今他们就坐在这小餐厅的小沙发上,勾丝镶边的沙发巾,棕色木沙发,旁边一个实木小餐桌,一切都小巧玲珑,不过却恰到好处。

        顾建国把大包袱里的各种东西都拿出来,有家里自留地种的玉米面,今年新收的花生,家里自己纺织出的粗布大床单,当然还有在火车上买的两瓶子汾酒。

        童母看着这些东西,连连说道:“干什么带这么多,这一路过来多累啊!”

        她提起那粗布床单:“这个好,我以前在乡下,还用过这个,老乡送的,这个夏天睡着凉快,比外面的凉席好,也亏得你们大老远给我带来。”

        至于那玉米面什么,那更是稀罕东西,当下把东西安置好了,这边童母很快端上来水果,有苹果,香蕉,柑橘。

        “来来来,先吃点水果,厨房里我早就准备好了,热一热咱们就上桌。”

        正说着,门边传来声音,接着就见一个高挑削瘦的老爷子走进来。

        “爸!”童韵这次一下子就认出来了。

        “韵韵!”童父没接到女儿,本来满心失落,背着手回家来,结果一进门就是惊喜。

        父女相见,难免又是一番感慨,最后童父和顾建国蜜芽儿一起挤在沙发上坐着,童韵和童母去厨房忙活。

        “来,吃香蕉,吃苹果,蜜芽儿,你爱吃什么?”

        童父望着这小外孙女,自然也是满心的喜欢,一手拿着香蕉一手拿着苹果,恨不得都塞她手里。

        蜜芽儿抿唇笑了下:“香蕉!”

        她倒是没客气,也没假惺惺,干脆地说想吃香蕉。

        这辈子重生为人,也就吃吃乡间的大枣,偶尔能吃半个苹果都算是奢侈,哪来那么多水果吃?至于香蕉……七年了,她见都没见过,乡下根本没卖这玩意儿的!

        童父一听蜜芽儿喜欢吃香蕉,赶紧帮蜜芽儿剥了最上面一点香蕉皮,然后递到了蜜芽儿手里。

        “乖蜜芽儿吃香蕉,这香蕉可是个好东西,清热解毒,预防神经疲惫,润肺止咳、防止便秘……”

        厨房里的童母听到了,不由笑着说道:“老头子,蜜芽儿刚来,你别吓到她!”

        童父一听,也对,连连点头;“是,这些说了你现在也不懂,等你以后就知道了,来,吃香蕉。”

        童父见顾建国从旁没吃,又招待着顾建国一起吃。

        之后他慈祥地凝视着蜜芽儿,热切的眼神仿佛望着一个自己亲手栽培的小苗苗。

        “这香蕉啊,又叫智慧果,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吃了香蕉获得了智慧,香蕉才有了这个美誉。”

        童父还是忍不住对着蜜芽儿科普。

        蜜芽儿笑了下:“我知道啦,香蕉是热带的水果,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印度的,那里一定有很多香蕉,所以佛祖平时经常吃香蕉!”

        童父一听,有些意外:“你还知道热带,还知道释迦牟尼?”

        这有点出乎童父的意料,因为他知道自己女儿嫁到了农村,农村那地方,到底知道得少,孩子们上学也就识个字,读一读“我爱北京夭安门”,哪里可能知道这些。

        蜜芽儿继续笑着说:“我当然知道了,这是我奶给我讲的故事,她还给我讲过释迦牟尼割肉喂鹰的故事!”

        事实上……顾老太当然没给她讲过这个故事。

        不过撒个这样的谎无伤大雅,没有人去纠察这个,自己爹娘也不会怀疑,毕竟奶本就知道得多,多知道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

        况且,她还经常爱听戏匣子,多知道点也正常。

        最关键的是,她要替自己爹在外公外婆面前刷刷存在感。

        “你母亲倒是知识渊博啊!”童父意外地看向顾建国,这个他没太看得上的女婿。

        “是,我母亲她以前上过学,读过书,这些年一直在小学当老师,一个人教了很多年,她确实见识过很多东西。”顾建国努力让自己遣词造句文雅起来,也设法给自己娘造一个很好的形象。

        童父当下倒是有些兴趣,便继续问顾建国关于顾老太的故事。

        最后童父叹息:“你母亲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她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扎根农村,为了培养祖国的接班人而奋斗啊!”

        正说着,那边饭菜也做好了,统统端上桌。

        童父拿过来顾建国从火车上买的两瓶子汾酒,先批评了一番:“你们还年轻,要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这酒不便宜,在火车上买不用票,但是比外面贵,以后可不能这样了。再说你们过来就是到家里来了,买这些干什么?”

        不过说归说,他还是打开了一瓶子汾酒,和顾建国一起喝了两杯。

        童母则笑呵呵地招待蜜芽儿和童韵吃饭:“你爸今天高兴,让他和建国喝几杯,咱们吃饭。”

        可以说,这是蜜芽儿这辈子吃过的最丰盛的饭菜了,有炖鸡,有煎鱼,还有红烧肉,当然也有西红柿炒鸡蛋。

        搭配这些菜的,是香喷喷的白米饭。

        这简直是……蜜芽儿几乎不敢相信地望着这些饭菜,太丰盛了!

        “吃吧!”童父把筷子递到蜜芽儿手里:“你姥姥知道你们要来,在那里掰着手指头数,说要给你们做好吃的,做什么呢,她搜刮了半天粮票,一早上跑了好几个菜市场,才买到这么多菜。”

        童韵听着,不免小声责备童母:“妈,你何必呢,我们又不是外人,你说你买这么多菜,吃不了白白浪费,再说,现在城市里粮食也紧张吧。”

        若不是那些饭菜都已经做好了,童韵只好一起帮着热热,要不然童韵都想干脆留下来,等以后让父母慢慢吃。

        “这算什么,不算什么,让我蜜芽儿吃好,我就高兴!”

        童母举着筷子,把一大块鸡腿夹到了蜜芽儿碗里。

        “来来来,蜜芽儿,吃肉,吃肉才能长高高!”

        就在一家子欢快地吃着丰盛饭菜的时候,外面门铃响了,童母忙过去开门。

        门外,站着一个理着平头秀气好看的男孩子,穿着蓝色运动式校服,带着红领巾。

        “童奶奶,我爷和我奶让我过来问问,接到人了吗?”

        童母一看是他,赶紧要让里面请:“奎真啊,快进来,快进来,已经接到了,正吃着呢,你也过来吃,正好认识下。”

        男孩子听了,笑着说:“童奶奶,我不吃了,我在家已经吃过了,我爷和我奶还等着我回去报信呢,他们说等接到了阿姨,要摆个桌,一起吃个饭庆祝下。”

        这边男孩子和童母说着话,那边小餐桌旁,蜜芽儿不由伸长脖子看过来。

        这个声音多少有些熟悉啊,听着倒是像——

        就在童母一个侧身的功夫,蜜芽儿终于看到了,那个叫奎真的男孩子,正是在公交车上嫌弃了自家一把的男孩子。

        这世界可真是小,算是冤家路窄吗?

        那男孩子被让进了玄关处,要和童韵打招呼,于是这功夫,他也看到了蜜芽儿一家,他明显也是愣了下,之后脸上微微泛红,那笑容也略显僵硬了。

        顾建国和童韵自然是认出来了,不过到底经得事多了,彼此都没表现出来,童韵还热情地站起来,笑着问:“妈,这是哪家的,你看我离开北京这么多年,都不认得了。”

        童父童母赶紧介绍:“你还记得你陆叔叔不?这是你陆叔叔家振天哥哥家的孩子,叫奎真。”

        父母这一说,童韵顿时明白了。

        陆振东有个哥哥叫陆振天,记得当初自己下乡那会他已经结婚了,这孩子就是他的孩子了,也就是陆振东的侄子。

        再看向这陆奎真,模样多少和振天振东哥哥有些像。

        她笑了笑:“叫奎真是吧,赶紧进来坐吧,坐下一起吃饭。”

        陆奎真面对童韵和善的笑容,多少有些不自在,他微微抿紧唇,笑容已经不见了:“阿姨,不用了,我不吃了。”

        说着,向童母童父说道:“童奶奶,童爷爷,我先走了。”

        童父童母见了这情况,倒是有些意外;“这孩子怎么了,平时挺爱说话的,今天有点奇怪。”

        童韵笑了下,没办法,只好把在公交车上的事儿说给父母听了,童父童母听了,连连摇头:“多大点事儿,到底是小孩子!”

        说着间,重新坐下来,童父难免念叨起陆奎真来:“很聪明一个孩子,长得也好,上进,现在读小学四年级了,班里年年拿第一,一屋子都是奖状,还会打乒乓球,”

        童母听了,摇头说:“你啊,就知道看着别人家的好,你咋不夸夸咱蜜芽儿?咱蜜芽儿这模样,长得多好啊,跟洋娃娃一样!再说,依我来看,别看咱蜜芽儿从小在农村里长大,又在农村里上学,可是有礼貌,大方,一点不小家子气,见识也多,比奎真可不差!”

        到底是当姥姥的,没底限地偏心,就是觉得自己外孙女才是好。

        再说了,蜜芽儿也真是好。

        童父也是笑了;“对对对,咱蜜芽儿好,你不知道,刚才蜜芽儿还知道佛祖释迦牟尼是印度的,还知道香蕉是热带水果。”

        香蕉在这个时候,毕竟是稀罕东西,北京这边能买到,也是很金贵的,至于那山村里,供销社都未必有,这种情况下,蜜芽儿能知道香蕉是热带水果,已经很了不起了。

        童母深以为然:“就是就是,咱蜜芽儿走到哪里都是头一份!”

        童父却已经想起了什么,凑过来问蜜芽儿:“蜜芽儿,你平时在家,除了看课本,都看什么书啊?”

        蜜芽儿想了想道:“我奶给我们买了好多小人书,连环画,我们看这个,除了连环画,还看《沙家店战斗》《刘家五兄弟》《王进喜》《儿童团长》,还有一些杂志,比如《支部生活》什么的。另外我奶还给我买一个戏匣子,我放学写完作业就抱着听,听了好多评书,也知道许多事。”

        童父听着赞赏不已:“你这奶,了不起!”

        十年的浩劫,很多人的想法都变了,在农村里能够有这见识,肯花钱给孩子买连环画的,那真是了不得!

        童母却说:“赶明儿,我带着咱蜜芽儿去新华书店,给蜜芽儿挑点好看的书,小孩子读的!”

        蜜芽儿听着眼前一亮,说实话农村里儿童读物实在是匮乏,要不然她也不至于一直抱着戏匣子听啊。可是戏匣子真是被动式输入,人家讲啥她就听啥,听着听着,人家来一个“且听下回分解”她就只能遗憾地等第二天,这太煎熬了,哪里有自己看书来得爽快。

        童韵从旁看着这情景,也是无奈地摇头笑;“妈,你也别太宠着她!”

        童母听了不乐意了;“得得得,你小时候,你要啥书我给你买啥书,怎么现在轮到我外孙女,你就不乐意了!这人真是的,自己占了便宜就管别人!”

        她这一番话,听得大家都笑了,就连旁边的顾建国也忍不住笑起来。

        吃过了饭,当晚洗漱过后,蜜芽儿和父母本来是要到北面的小卧室睡的,童母看着这情况,有点看不下去。

        “蜜芽儿都七岁了,怎么还和你们一起睡?来,今晚让蜜芽儿和我们睡吧!”

        顾建国愣了下,没说啥,童韵看母亲很喜欢蜜芽儿,也就笑着答应了。

        当晚蜜芽儿躺在主卧的床上,听着童母在那里问起乡下的点点滴滴,她都一一说了。

        最后童父已经睡过去了,童母还在问。

        “你好几个伯娘,妯娌们一起过,你娘可受气?”

        “没有啊,我伯娘很好,对我好,对我娘也好。我奶可疼我了!”

        说着间,蜜芽儿讲起了自己在家如何受宠。

        “我家那个戏匣子,都是我霸着,我奶说了,这就是给我买的,我哥哥们一个都不敢动!”

        童母看着蜜芽儿那得意洋洋的小样子,总算是松了口气,欣慰地抚摸着蜜芽儿的头发。

        “我总算是放心了,好歹放心了。你娘曾经也是我怀里的宝贝闺女啊,我疼了她那么多年,没想到出了这种事……她只能嫁到农村了,我有时候想起来,心里都疼,那就是割我的肉!”

        “当初你姥爷被人带走调查,我让你妈赶紧下乡了,下乡后,我心里还是怕啊,我周围出的那些事,看得我晚上睡不着觉。你看楼上那老张,她儿子死了,她儿媳妇抱着孙女跳楼了,那叫惨呀,我一夜一夜睡不好,后来半夜叫起你舅舅,让你舅舅赶紧写信,说让你妈嫁人,必须给我嫁人,嫁了,再写个断绝关系的信,登个报,以后你妈就和我们没关系了!”

        “谁知道后来,来来往往的折腾,倒是也没出事,我又一想,你妈嫁人了,我心里还是难过,可怜你妈,从小被宠着,她嫁人了,过得啥日子,我都没看到!”

        童母就这么絮叨着过去的事,蜜芽儿偎依在她怀里,不说话,就这么听着。

        她只是想诉说而已,诉说下这些年的担心,诉说下看到女儿女婿还有外孙女的惊喜,她并不需要蜜芽儿说什么。

        所以蜜芽儿只是偎依在她怀里,安静地当一个听众。

        ~~~~~~~~~~~~~~~~~

        第二天一大早,起床吃过早饭,一家人出去,先在周围随便逛逛,童韵也是好多年没回来北京了,陌生得很。到了下午的时候,童父回来了,带着大家伙上了公交车,中间倒了一次车,来到了王府井的新华书店。

        童父从带有“为人民服务”的军绿挎包里掏了半天,终于掏出来一大把的书票和钱来。

        “咱们医院里的人,知道我闺女回来了,都替我高兴,我说我要去新华书店给外孙女买书,大家伙都把手里的书票给我了。”

        童母听着,自然是高兴。

        虽说现在他们日子也不是特富裕,吃什么都得凭着票来,可是到底工资高一些,童父现在一个月工资有一百多,老两口根本花不完。老了,年纪大了,衣服什么的有的穿就行,吃的也吃不了多少。这不是看着女儿和外孙女来了,那真是恨不得把钱都花到她们身上。

        你说人活这一辈子图啥,不就是图个儿女过得好?要不然怎么楼上的老张现在一天天过得那么没滋味,那就是没孩子了,没盼头了。

        童父扶了扶厚重的眼镜片,隔着柜台往里看,看了半天,对蜜芽儿说:“蜜芽儿你也看看,有什么喜欢的,尽管挑。”

        蜜芽儿个不高,根本看不到柜台那边,她就惦着脚尖看。

        这就是这个年代商店的弊端,要看什么都隔着柜台,你想仔细看,那就得让人家店员给你拿,万一拿两个你不喜欢的,再让人家店员拿,人家就不乐意了,就说你穷酸买不起就不要挑拣了。

        顾建国见这情境,就干脆抱起来蜜芽儿,这样子能让她看个清楚。

        童父见蜜芽儿看着也费劲,就对人家书店的店员说:“闺女,你给我看看,有什么小孩子喜欢的,你都拿出来,让我外孙女挑挑。”

        那店员看着童父年纪不小,头发花白,又是和蔼可亲,态度也就好,笑着说:“你老别急,我给你挑几个好的,放柜台上,你自己看看。”

        童父赶紧点头:“好好好。”

        于是这店员拿来了一摞子书,有《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谁是最可爱的人》,《为有牺牲多壮志》等,这都是少年文学。

        童父翻了翻,满意地点头:“好,这些都好,都是小孩子可以读的!”

        说着,对那店员说:“闺女,麻烦都给我收好了,这些我都要了。”

        那店员微吃了一惊,不由多看了眼童父,见童父一看就是知识分子形象,又看旁边的蜜芽儿,俏生生的小模样,灵动的眼睛,穿着个呢子大衣,戴着个红绸折成的花儿,一看就像是教养良好有礼貌的小姑娘。

        她笑了笑:“其实这些都是少年文学,还有一些,更适合小孩子的,不知道老同志你家孩子喜欢吗?”

        童韵和顾建国见了,不免觉得太浪费,顾建国赶紧说:“爸,我看还是算了吧,这些书能看好久了。”

        童韵也说:“爸,有这钱,你们留着自己慢慢花,吃点好吃的,这些先让蜜芽儿读着,等以后她要再看,我们自己买就是了。现在农村条件也可以,我有工资,一个月都要二十块了,她奶有退休工资,也支持孩子们多看书。”

        童母听了,却是连连摇头:“县城里的新华书店,能和这北京的一样,这里有些书,县城里的新华书店根本买不到!”

        那店员听了这话,也是笑了,颇有些自豪地说:“同志,你们可能不知道,自从粉碎了四入帮,我们国家现在新出版了一批儿童读物,那都是今年新发行的,最新的版本,肯定目前只有北京有,外地根本买不到的。”

        童父一听,自然更来劲了,连声说:“同志,来,给我们再推荐几个,就要最新出版的!不用管贵贱,有多少要多少!”

        那店员笑着赶紧又取来了一些,只见里面有今年新出的少年儿童历史读物系列,比如祖冲之比如王衡,每一个历史故事是一个小册子。还有一些童话故事,诸如《小公鸡历险记》《小布头奇遇记》等。

        其他的也就算了,蜜芽儿看到那个《小公鸡历险记》、,上面画着一幅画,是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小公鸡,可爱得很,一时想起牙狗,觉得他一定是喜欢。

        童父见蜜芽儿望着那本书,以为她对那本书有兴趣,便干脆一口气都要了。

        这店员又顺手拿来几个书签,童父看过去,只见有恩格斯语录,也有高尔基语录,那高尔基语录上写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个好,这个好!”

        既然说好,那自然也就要了。

        店员见这一家子买了这么多,也是高兴,利索地让拿去结账。结账的时候,顾建国赶紧拿着钱冲过去,想抢先付账,却被童母死活拦下:“别,这是我们对蜜芽儿的心意!不能和我们抢,要不然我生气了!”

        结完账,在书的倒数第二张上啪的扣了一个戳子,这是付过钱的意思,可以拿走了。

        买完了书,童父还觉得没够,看到旁边有买排球的,有个家长带着孩子买,他就又买了一个排球。

        “这个我以前下乡时候,在县里都没见过。”

        农村的文化娱乐还是少,既然来了北京,童父想给小外孙女一次买个够。

        “行了,咱还是去看看衣服吧!”

        于是大家伙又转到了西单商场,给蜜芽儿和顾建国夫妇都买了衣服。

        顾建国赶紧推辞:“我不用,我根本不用,我有衣服穿!”

        然而童母却说:“人家老陆家知道你们回来了,要请你们一起吃饭的,到时候穿得好看点,也给我们长脸。”

        顾建国低头看看自己中山装,就不说话了。

        他并不太懂,不过可能丈母娘觉得自己穿得不上档次?

        于是这次童父童母也给顾建国买了一身衣裳,是呢子中山装,再来两件雪白的假领子。说起这假领子也是这个时代特有的,因为物资匮乏,缺少布料,讲究的上海人就发明了假领子,这假领子除了领子部分外,还有前襟、后片、扣子、扣眼、布带,但是两个袖子和衣服下半身是没有的。套在毛衣里或者中山装里,看着硬挺白净的衬衫,其实只是个领子。这样子的假领子省料子,也便宜,在上海人发明出这东西后,迅速风靡全国,讲究的人都会买个假领子穿。

        童母看着顾建国穿着这一身,也不由满意地点了点头。

        她对这个女婿是不太满意的,能满意吗,千娇百宠的女儿嫁了个庄稼汉,不过从蜜芽儿那里听到的,让她感觉顾家这一家子对女儿很是宠爱,她也就松了口气。

        今天再看顾建国,一路上对女儿和外孙女是各种照料,无微不至,连下公交车都得小心护着。现在看着顾建国,肩膀宽阔,身形高大,穿上这身衣服,笔挺的呢子大衣,把人打扮得也看着很顺眼。

        她心里就彻底舒坦了。

        “瞧,建国穿上这身,怎么看怎么顺眼,比你年轻时候不差。”

        童父听着呵呵笑了,对顾建国说:“她这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顺眼了。”

        其实童父在和顾建国聊了一番后,他觉得顾建国能干踏实,文化程度也可以,初中毕业呢,这年头在农村有个初中毕业那就是知识分子了。

        只是可惜生在农村而已,以后世道如果能变变,说不定有机会,也能干点事。

        当然了这些想多了,关键是顾建国这个人对女儿挺好,看得出女儿一家子生活得挺滋润,这就够了。

        幸福有时候很简单,不在乎农村还是城市,人贵在知足。

        这么转了一圈,看看时候不早了,一家人大包小包地离开。

        中间路过一处小吃店,看到有卖茶蛋的,一毛钱一个,就给蜜芽儿买了几个路上吃。茶蛋很好吃,略带一点咸味,香,弹滑。

        回到家,就见一个老同志穿着军装,戴着军帽,站在他们楼下。

        “老陆,你怎么过来了?”童父连忙迎上去。

        “哟,老童,你可算回来了,怪我怪我,没提前约好,这不是知道童韵回来了,想着咱们一起吃个饭,已经订好了,全聚德烤鸭。”

        那老同志就是陆少云,是陆振东的父亲。

        童韵看了陆老爷子,连忙走过去:“陆伯伯,好久不见了。”

        陆老爷子望着童韵,半晌才激动地点头:“这是童韵,一下子十年了,十年!”


  (https://www.24kxs.cc/book/1664/1664497/690825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