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冒充文化人的结果(中)】
老者的长相很奇怪,没有生活优裕的国人上了年纪后臃肿的富态,反而看上去很消瘦,弱不禁风的样子,这和胖乎乎的曹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双眼像是一双鹰眼,有种咄咄逼人的气势,这是在国人之中很少见的。
加上装束也是奇怪的很,员外帽,宽袖的白色土布马褂,下身穿着西裤,但是脚上穿了一双千层底的布鞋,留着两撇军阀大员们喜欢留着的欧洲小地主式样的胡子,给人一种站在那里都和周围不搭调的感觉。
这种浑身不舒坦的感觉,也不是王学谦才有,连曹锟也感觉到了,请来的这位,似乎和他的要求有些相去甚远。
曹锟的心里一阵的埋怨,什么教育总长,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怎么能够肩负他的信任?
其实军阀当政,很少会重视教育的。
在内阁的部门中。。教育部是仅次于农林部,排名倒数第二的清水衙门,连吃请的机会都少之又少。
而老者的眼神中也流露出无辜的意味,对他来说,一个文化人,突然被一个大军阀看上,并叫到家里去,并不是好事,有点像是妃来横祸的味道。。…。
可是躲不过去,他也颇为无奈。只好带着三分小心,坐在了曹锟的府上。
其实,他也是莫名其妙的在昨天晚上,接到了教育总长的一个重要‘任务’,第二天去曹锟的家中,作陪。
虽然曹锟进京也有些日子了,但是对于老者来说,他哪里知道曹大帅的宅门往哪儿开啊!要不容易打听到,原来是前朝最出名的行宫西苑,这才拖着不太情愿的脚步。大清早的先是在大栅栏喝了一碗豆汁,俩烧麦。这才打着酸溜溜的饱嗝。溜达的走到了西苑。在门口,老者还被卫兵奚落了一阵。本想着最好被赶出去,这也算是交差了,可没想到……
最后还是没有脱离户口。
从老者的眼神中,王学谦却似乎读到了对方善意的提醒,显然老者是把王学谦当成了和他一样的身份。不过看王学谦身上的装束,心中顿时有气,年轻人太不懂事,年纪轻轻的就走上层路线。穿着光鲜的让人嫉妒。
王学谦这天穿着的是一身薄料子的猎装,看上去和街头的学生装有些像。。…。
但是老人也是见过世面的,知道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
这王学谦身上的一身行头,明显是英国货,用料上乘。这年头。看衣服的用料,做工是其次,主要看纽扣。上等的做工,在细节上最是讲究。这年头可没有塑料纽扣。除了金属之外,用的最多的是牛角,而特殊一些的就要用到象牙。或者是大明火珐琅彩的白色铜质地纽扣,金银纽扣也是常见的高档服装的装饰品。
这些都是上等货,而王学谦的衣服上的纽扣,很显然是大明火珐琅彩的白色铜质地纽扣,这种发源于法国的技艺,以废品率奇高而著名,当然价格也是非常昂贵的。
相比象牙纽扣,珐琅彩更出众的色彩辨识度,而且永不会变色的艳丽。在欧洲是非常受推崇的。属于上流社会的门面。普通人喜欢用廉价的,但质地也非常不错的牛角等用来当纽扣。当然也有用铜、铝等材料作为纽扣。
在老者的眼中,王学谦的派头十足。但过于年轻,肯定不会是曹锟的客人。
既然不是客人,他就先入为主的认定,王学谦和他是一类人,陪客。…。
。…。
至于身份,应该有点学识的留学归国人员,可王学谦的举止和做派,显然和他是两类人,肯定是走上层路线的。所以这么热的天,还是穿着唯一的高档行头,匆匆赶来,就按照他的分析,这身行头,价值不少于千元。
这可是一笔大支出。
至少对于老者俩来说,等于好几个月的工资。老头面恶心善,决心敲打一下王学谦,免得年轻人误入歧途。
一开口,就是一句鸟语,拉丁文,意思就是:“先生贵姓?”
老者在这一刻,将权势滔天的曹锟,曹大帅给晾在了一边,而曹锟听着什么‘死’,什么‘傻’的,还以为是骂人,顿时眼珠子都鼓起来了。王学谦也是为之一愣,随后狐疑的看了一眼老者,尊老爱幼的美德他还是有的,于是回答了一句:“免贵姓王。。双名‘学谦’。”
同样是拉丁文。在国内的大学之中,尤其是教会学校,对于英语和法语的教育是不遗余力的,但是对于用处并不那么明显的拉丁文,就不那么热衷了。
但在国外的大学之中,拉丁文的学习是必修课,因为作为协议,文件签署之中,最为稳妥的一种书面文字,拉丁文死板的意思,绝对是作为法律,国家之间的递交国书,最为合适的一种表达方式。。…。
老者挺客气,并没有开口就规劝,反而笑呵呵的用一句拉丁文,来确认王学谦的身份。
一句拉丁文,无伤大雅,但能妥妥的确认王学谦的留学生身份,可老头听到‘王学谦’三个字的时候,挺纳闷,觉得这三个字挺熟悉,好像在哪里听到过?
眼神不由的在王学谦的脸上多停留了几秒钟。还是觉得面生。
忽然记忆中,如同阴天中刺破云层的一道金光,瞬间拨云见日一般的如同潮水一般涌过来。老者这才想起来,为什么对王学谦的名字有印象了,突然老者拍掌大笑起来:“完全是因为另外一个人,你是‘仲申’的小老乡,小师弟?”
说话间,还一个劲的抱怨,自己的脑子不太好用,年纪大了之类的话。
‘仲申’是谁?
王学谦毫无印象,不过很快对方就给他揭开了谜题,这个‘仲申’到底是什么来头?原来是浙江人中大大有名的蔡元培,浙江绍兴人。光复会的创办人之一,第一任会长,陶成章任副会长。在光复会创办一年之后。原本这个复兴的革命团体在创建之后发展缓慢,但是一年之后另外一个人的加入。改变了这个现状。。…。
章炳麟。号‘太炎’,浙江余杭人。一眼就认定。光复会的宗旨有问题。
原来光复会在创办之初,主要的成员是龚宝铨创办的‘教育暗杀团’,这个拥有非常不协调名字的恐怖暗杀组织,多半的任务是通过暗杀当时满清的政府高官,来扩大影响力(一直在谋划,从来没成功过),以至于影响力指数太低,让人看不过去了。可是章炳麟面对这些新嫩的文化人。已经是‘老革命了’,进过号子,讲国学,在这些还在懵懂之中的革命新军面前,摆出老神在在的样子,一语中道:“你们几个文化人,搞什么暗杀团,报纸啊!宣传才是革命的王道!”
当初的章炳麟,已经是一面革命的旗帜。加入之后,光复会发展迅速。不久就跻身当初‘反清革命团体’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之后的徐锡麟、秋瑾、蒋尊簋等人的加入,验证了章炳麟的做法是正确的。…。
于是,才有了蔡元培戏谑的一句玩笑话:“太炎是吾师!”
这本来就是一句玩笑话。或者说蔡元培面对一场烂摊子之后,无奈之中,突然找到了帮他解决大问题的‘救星’,在枯木逢春之后的有感而发。。…。
其实,章炳麟也不会真的把这句话当真。
蔡元培不同于其他人,他可以把陶成章当成小弟看,但是蔡元培,就不行。达者为先,这也是师道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向有为之人学习。先不说蔡元培只不过小章炳麟一岁,而且二十多岁就是前清的翰林院庶吉士。进士出身。
要不是看到清朝的统治太过于让人沮丧,这才萌生了要反抗的念头。
学识。修养,加上民族感情,他并不比任何一个人要差一些,就是站在章炳麟面前,也是如此。
可有时候,真话没人听,反倒是玩笑话,却被当成真话,传播的飞快。
蔡元培是章炳麟的首座大弟子的说法。。瞬间传递了出去。只不过两个当事人都不在意,放任发展之后,就闹成眼下的局面,蔡元培是章炳麟的‘首座大弟子’,而王学谦这个关门‘小师弟’,自然是师出同门的情谊了。可实际上,王学谦对蔡元培的名头如雷贯耳,但却没有哪怕一丁点的自信,人为自己的名字会在京城之中被文化名人所重视。。…。
既然老者一开口,就认出了他,显然是和蔡元培关系莫逆的亲近人。
王学谦顿时多了一份恭敬,询问道:“先生是?”
老者捻起嘴唇上的胡子,似乎是故意拿捏的样子,其实他一旦想起了王学谦的来历,顿时明白,这位不该是趋炎附势之辈,多半和他一样,是被逼的,语气中虽然没有对军阀的恶念,但是无视就是最好的打击。
曹锟满头大汗的坐在主人的位置上,一头雾水,没办法啊!
一句话都听不懂,他还以为……
“老夫辜鸿铭!”
直到现在。曹锟真想有种放声大笑的庆幸,这句,他听懂了。而且作为一个并非文化圈中人士,并在文化圈核心人士眼中的‘土鳖’、‘军阀’、‘草根逆袭’的代表,曹锟还是听到过辜鸿铭的名字的。
正准备开口夸两句辜鸿铭的本事,只不过面对这种文化圈的‘超牛级’宗师,曹锟其实心里也有些没底,正在犹豫措词的当口,王学谦却开口了:“先生是否有意来杭州办学?”
正在等待王学谦激烈‘回应’的辜鸿铭,短期茶杯,小心翼翼的嘬着茶水,虽说是留洋的博士头衔都有13个,别说在国内,在国际上也是独一份。可还是改不了骨子里传统文人的坏毛病,喜欢端着,等待王学谦潮水般的崇拜之词,扑面而来……。…。
可没想到的是……?
王学谦一开口,竟然是准备挖蔡元培的墙角,辜鸿铭可是北大著名教授。除了校长蔡元培之外,是可以被当成旗帜来宣扬的人物。他刚听到王学谦的话,还以为是听错了,等到明白过来之后,祖籍福建的辜鸿铭不由的怀疑,是不是浙江的山太多,导致人的差异太大?
蔡元培是性格敦厚的学者,要不然也不会折服像辜鸿铭这样的人物。
从弟子看老师,章炳麟的名气,可一点都不比蔡元培小,尤其是在学术上,更是收获颇丰。只不过脾气太执拗,年轻的时候,倒是和罗素的一个弟子,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很像,嘴皮子很利索,骂人一时无两,但要是嘴上吃瘪了,就喜欢动拳头。
当初哲学家波普就在剑桥吃过维特根斯坦火钳子的厉害,当然,章炳麟出拳打出一个恶名声的前科。
辜鸿铭原本也是非常尊重章炳麟的,可是和王学谦才说了十来句话,顿时明白了。
王学谦才是章炳麟的嫡传弟子,蔡元培最多算是‘带艺入门’,差的远呢?。…。
为此,辜鸿铭很像说一句:“你挖你大师兄的墙角,他知道吗?”(未完待续)。
(https://www.24kxs.cc/book/1665/1665238/814707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