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烂事(1)
李久说出来一番道理之后,苏方也觉得李久分析的有道理,不过苏方认为璋德县县大队的战力爆棚,应该狠狠的打击鬼子的进剿部队,要“再立新功”,要争取拿到分区的“模范锦旗”。苏方的个性里有着“好大喜功”的因子,只要有机会,他就想把事情做大,做大,做得更大。
“苏书记,你知道鬼子一个混成旅团是个什么概念吗?”李久平静的看着激情四射的苏方,“对我们来说,那就是一头大象,我们县大队拼光了也伤不了对手多少,与县城里的细川那些鬼子不是一个概念,我们必须做出充分的准备,否则,我们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对于苏方,李久不想多做口舌去说服他,他很了解苏方之类人的个性,在国军里,这样的人不少见,可是在八路军这边,他遇到的不算多,苏方算是他碰到的第一个难搞的领导。正所谓将帅无能累死三军,这个体会李久比谁都有体验。本来李久还感到奇怪,为什么苏方这样性格的人居然可以在八路军这边身居高位?可再一想啊,八路军本来就是个大熔炉,就连他这样的“土匪”都能包容,那么苏方这样积极抗战的坚定分子,又在敌后进行过多年的地下工作,有点个性算个啥?只不过是他的位置高一点,需要有人来制衡罢了。这么一想,李久也咂嘛出点味道来,把自己放在苏方的身边,没准就是上面故意的安排,什么对换啊,避嫌啊,估计都是说辞,真正要发挥苏方的能力,又不让他出大问题,上级是看中了自己,可是自己真是不愿意跟苏方有的没的的掰扯,太累!
好在有高伟平,锣对锣鼓对鼓的跟苏方掰扯,苏方的学历没高伟平高,理解政策也不如高伟平,没说几句就会掉进高伟平给他刨得坑里……这还是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李久没想到当年种下的善缘结出了今天的善果。如果当时李久像一般人那样死咬住高伟平不放,高伟平被枪毙都有可能,可李久不是那样的人,他觉得高伟平当时的反应是正常的,一个排长要去指挥指导员?这个大乌龙也就是缺德团长干得出来,自己当时也是糊涂,为嘛就上了团长的当?现在两人在一起掰扯这个事情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哈哈大笑。
为了对付鬼子的扫荡,又不能全部撤进山里,李久就坚持在梅村跟鬼子玩地道战了。哈喇子最近这些日子啥都没干,就挖地道了,还别出心裁的在地道里搞出了很多花样,弄的李久看了都觉得匪夷所思。
哈喇子在地道里设置了休息洞,厕所,仓库,还有防挖坑,地面工事等等,整个地道的设计不单单是躲藏,而是立足于进攻。这正合了哈喇子的脾性,这小子是个好战分子,让他躲在地下光看着,那还不如不让他钻地道。
对哈喇子的这个做法,李久给了满分,给予大队表彰,并向上级请功。石头回来之后,哈喇子又增添了许多的想法,与石头一说,更是一拍即合。现在的石头玩*上瘾,成天琢磨着如何使用*,而哈喇子又让石头把*的使用推广到*这些武器上,于是,两人又开始合计玩新的花样。
分区接到外面发回来的情报,鬼子的柳下旅团要动了。于是立即下达安县县委安全转移的指示,而事实上钱屸早就安排了,整个安县的抗日对敌斗争再次转入地下,就连一般的老百姓那里都不去做工作了,担心被鬼子和侦缉队报复,连累普通的老百姓。对此,分区给予了表彰。安县县大队上缴的武器也使分区的武器储备增加了一大截,对此,分区首长还特别指示在分区的报纸上发表文章给予表扬,至于有人说那个功劳不能全算到安县的头上。首长一笑了之,“人家是两口子,给谁的功劳都是人家一家的。”这个话不能说,心里有数就行。
发生在安县的事情,极大的震动了日本华北方面军高层,他们摸不清楚到底在安县发生了什么,军部调查团第二天就赶到了安县,调查团是在疙庄北边的一个车站下了火车,随后是乘坐汽车到达的安县。看着被炸烂的铁路和车站,看着那几百具尸体,任谁也不会说这是小股土八路的作为,在调查团看来,袭击安县的八路军至少出动了三个以上的团级部队……还有专业的特种部队,因为他们看到安县火车站里的爆炸燃烧结果,说明袭击者非常专业,尤其是对*的使用,这不是那些大字认不了几个土八路能干得出来的。
具体的报告在三天后送到军部,早在出事的第二天,军部就给柳下混成旅下达了准备南下的命令,报告到达之后,疙庄的铁路总算修通了,柳下混成旅也乘坐专列到达了安县。让柳下重治感到意外的是,整个安县异常的安静,根本不像有大战的迹象,作为职业军人,对战斗的敏感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
“叫我们到这里来干什么?帮你们重新修火车站?”柳下毫不客气的问江口,“调查团的报告我看过了,可这个时候叫我们来,难道那些土八路会等着我们去打他们?简直就是马后炮嘛!不像话,你们的情报机构要对此负责!”
柳下重治是将军,资历和军衔以及职务都是江口望其项背的,被柳下这没来由的一通训斥,江口也只能低头“嗨咦!嗨咦!”他能说什么呢?土八路肯定是跑了,请你们来就是下去清剿的,可是用野战部队去清剿“土匪”?这样干怕不是要被军内的同行嘲笑死,柳下也不可能接受这样的任务,“帝国的战争机器是宝贵的,是有尊严的!不可以浪费在小鱼小虾上面,那是对我们的不尊重。”
柳下的想法没错,放眼全世界,也没有使用野战军去剿匪的,不光是浪费兵力资源的问题,就是在效能上也不划算。野战部队无法去对付那些到处流窜的“土匪”,不具备侦查和搜集情报的能力,就好像你让一条抹香鲸去追一条沙丁鱼,要是一群还有可能,可一条沙丁鱼如何追?连看都看不见。
其实柳下的话里还是给了江口一个机会,那就是情报,只要你搞到了土八路的情报,出动军队的事情就好说。柳下混成旅是重兵混成旅,一旦动起来也是浩浩荡荡的一大坨。就拿安县来说吧,根本无法安置混成旅的驻地,只能在县城外找个地方给混成旅安营扎寨,七千多人的部队,要驻扎下来可不是个简单的事情,江口几乎动员了整个安县的力量去安排,还有吃的,一个旅团,一天的口粮就是5吨,这还不包括蔬菜,肉类等等。这就是为什么直到今天,大部队的驻地往往是在中大城市附近而不是在穷乡僻壤,地方小了,根本无法供应这些部队的蔬菜副食,更别说其他的吃喝拉撒了。所以,李久断定鬼子这个旅团的进剿时间不会长,毕竟给地方带来的麻烦多过带来的好处,就是柳下不提出走,江口也会想法子赶柳下他们离开。
按照江口的想法,柳下旅团来了之后,就像篦子一样的在安县从东向西过一遍,确保安县的土八路全部覆灭。可这个话江口说不出,柳下也不愿意干。混成旅的人是不少,可要是说从东向西把安县过一遍那是不可能的,再小的安县也有1800多平方公里,摊到每平方公里还不到四个人,整个混成旅就是累瘫了也做不到毫无漏洞,一旦分兵以后,还有被打的风险,纯粹是劳兵伤财。
柳下到了安县闻不到*味,也感觉不到对手的压力,这是职业军人的本能告诉他的,他非常奇怪,八路军的大部队怎么可能忽然就不见了?你江口手下的情报机构都是吃屎的吗?如果按照报告上的判断,三个团的八路军怎么说也有个三五千人,这么大的队伍调动,难道就没有一点蛛丝马迹?他不能原谅江口情报机构的无能,更是对八路来去如风的事情不相信。
事实上不光是柳下有这样的感觉,就是江口也有,更别说在当地打滚的花长海了,他们都觉得突然一下子就没有压力了,原来那种总是觉得哪里要出事的感觉没有了。花长海在安县徒子徒孙不在少数,可就是摸不到关于八路军的消息,反馈回来的消息就是“安县县大队咸鱼翻身了。”这算啥?县大队不就是个游击队吗?早先被花长海和齐宝光的绥靖军打得找不着北,咸鱼翻身?能翻到哪里去?花长海自己不信,也不敢把这样似有似无的消息报告给江口。他要找的是八路军的大部队,找不到大部队拿那些游击队说事,那不是去江口那里找骂吗?
鬼子大部队要扫荡,得有目标和有情报,现在,仓促被军部调来安县的柳下这两样都没有,他立即发报给军部,质问调他们到安县来干什么?
军部也不好回答,去干什么?实际上就是去立一尊神吓唬人的。可这话能跟柳下这个级别的将军明说吗?不能,只能是模糊处理。
于是,柳下派出一个大队,象征性的去了一趟杨集村,到了村里一看,什么都没有,那就点火烧吧,烧完了算是把差事应付过去了。可是柳下在部队出来的时候就告诫过自己的部下,杀人放火偷鸡摸狗的那些烂事是地方部队干的,我们是正规野战军,不要丢了自己的面子,那种下三滥的事情可以去搞,但不是我们这样有尊严的帝国军人干的。结果,烧房子的事情还要跟着去的伪军干,可伪军现在也不傻啊,得罪八路狠了,吴有庸营就是榜样,这活……敷衍过去拉倒。于是,烧得是牛棚,猪圈,鸡窝,看着黑烟冲天,还夹杂着怪味,熏得鬼子立马就走了,伪军是最后走的,那个带队的连长还找了快破砖头在一家院子里写了一行字,“我们留一线,日后好见面”。特么的这些伪军都成精了!
要说有这悟性的伪军也是从王贵那里学来的,王贵原来是江湖人,在安县的伪军里不仅有不少熟人,有的还是把兄弟,那个连长就是其中之一。王贵是在出事的第二天到达的安县,他是来押送给养的,不过是白来一趟,因为他们的给养全部在疙庄的爆炸中飞灰湮灭了。没拿到东西,也不知道是转身就回璋德还是要在安县等一等,他这个级别的根本无法去使用电话,只能找把兄弟帮忙,这些把兄弟凑到一起就嘀咕,嘀咕来嘀咕去,王贵就把如何与八路打交道的“秘诀”告诉了自己的这些把兄弟,这才有了那句话。那句话明显是要与八路套近乎。
以柳下的意思,干脆现在就进行夏收大扫荡,可是却是被细川这样的基层军官联名上报军部反对,道理很简单,现在扫荡去扫啥?麦子刚刚抽穗上浆,离麦收至少还有二十天,这扫荡能坚持二十天吗?肯定不能,那留下的部队一走,麦子也熟了,没有了柳下的部队,就以细川、江口这样的守备部队,如何征收夏粮?这不等于是便宜了八路?要知道,鬼子搞夏收扫荡不是去毁那些麦子,而是要去抢那些麦子,按照日本大本营的决策,在支那的战争,必须以战养战,基本的粮食必须就地获取,如果因为扫荡把麦子烧了,中国的老百姓固然没粮食了,可他们自己吃什么?如何完成军部下达的征粮任务?
可是要柳下部队留在安县也不现实,毕竟这个大部队的吃喝拉撒睡会带来很多问题,如果用火车运输来解决,这无疑增加了费用和难度,如果就地解决……恐怕江口还是要派部队下乡去抢,他安县县城根本就负担不起七千人的生存问题。到了这个地步,鬼子真可谓是进退维谷了。
鬼子的大部队到了安县,却是没有展开大规模的扫荡,甚至连村子都还没有烧几个,这是为什么?在历史上,鬼子的三光政策是用在八路军根据地的,他们认为,只要把根据地烧光杀光抢光就可以遏制住八路军的发展,而对他们自己的“辖地”,鬼子还是要偏于“中日亲善”,其目的无非还是“以战养战”。
提出这个政策的就是马上要出任华北方面军司令的多田骏,把这个政策推向高峰的则是那个臭名昭著的冈村宁次,尤其是在1942年的五一大扫荡,在华北平原上制造出一系列惨案,鬼子管这个战略叫“烬灭作战”。
(https://www.24kxs.cc/book/1665/1665628/471404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