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开门见山
说罢,袁父转过头来对杨震道:“杨将军,在座的是小女和儿媳,她们和两个小孙子,是我目前在东北仅有的亲人。小女更是您的贴身既要秘书。有什么话,当她们的面也没有什么不可说的。”
“我想杨将军几次找我的原因,不会是您刚刚说的这么简单吧?那些事情,并不是什么非要老朽出面才能解决的事情。您是军人,而我也是一向喜欢爽快的人,有什么话咱们还是开门见山的为好。”
老爷子依旧是快人快语,杨震这次倒也没有含糊什么,也直接开门见山的道:“袁老爷子,我的确有事相请。小子没有别的意思,想请您去美国居住几年。当然,如果老爷子有这个想法的话,在美国长期定居我们也可以接受的。”
“如果您同意,老爷子去美国的所有手续,全部由我们来办理。如果老爷子不放心自己名下留在哈尔滨产业的话,我们可以采取赎买的办法,以美元现汇或是金条,购买袁家在哈尔滨所有的产业。”
杨震这句话一说出口,不仅仅是袁老爷子,就连一边他的儿媳妇和袁芷若都愣住了。谁也没有明白杨震这些话之中究竟是什么样的意思。刚刚还谈的热火朝天,这会去突然提出了让袁家出国,这简直可以说是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了。
看着莫名其妙的袁家父女,正想解释一下的杨震却看到正在进来的郭邴勋,便微微一笑道:“有些东西只不过是我们一些想法。只是这些想法究竟是什么,我想还是让我们郭参谋长给老爷子解释一下。”
听到杨震让自己向袁家父女说一下他的想法,刚刚回来的郭邴勋不由的一愣。只不过他也没有多想,只是以为已经和袁家人谈了有一段时间的杨震可能是累了,才让自己给他们介绍一下。
郭邴勋本身是参谋出身,加上又是军人出身,讲话已经习惯了简洁,从来不拖泥带水。虽然说起杨震心中想法时候的风格依旧是简洁、干练,但短短的几句话却是将杨震的意思,清清楚楚的完整表现了出来。
当郭邴勋将杨震的想法说出来后,相对于女儿和儿媳的震惊。袁父却是显得很平淡,好像说的那个人是别人一般。当不长时间的沉默过后,袁父才道:“杨将军,你的想法不能说是异想天开,其中可操纵之处甚多。”
“利用美国的资金和技术,发展现代产业。然后在利用利润,反过来再反哺国内的抗战,其中倒是有不少可为之处。你们能提供一些现代化工业,并能肯定畅销的设计,这我老头子也相信。两位将军都是讲诚信的人,这一点我还能看的出来。”
“不过,这件事情对于我和我的家人来说,影响甚大还需要慎重的考虑。家中的产业,倒是无所谓。虽然是我一手创立的,但丢了也就丢了。我还不至于眼皮子那么的短,为了这么一点产业心疼的吐血。”
“其实如果不是你们打进了哈尔滨,将被日本人夺取的几个厂子又归还给我们,这些工厂实际上已经被日本人变相控制的工厂,早就已经丢了。交给你们,能为民族复兴大业出一份力,我更加不会心疼。”
“其中的具体原因二位将军也应该都知道。中国人有一个毛病,那就是一旦年纪大了,就故土难离了。我现在已经六十多岁了,这个时候远渡重洋,恐怕这把老骨头有生之年,就很难在回归故土了。”
“如果不是为了年纪大了,不想离开故土。加上想亲眼看看,这些在我们国土之上烧杀劫掠,无恶不作的日本人究竟会有一个什么下场,我早就离开东北了。就算不出洋,但至少去关内还是可以的。杨将军,这一下子就将我弄到美国去,我想还是给一个可靠一些理由为好。”
听到袁父的感叹,杨震也有些沉默。老人如灯的道理他明白。虽然袁父现在身体看起来还很健朗,但毕竟年岁已高。让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去万里之外的美国。在抗战结束之前都不能返回,的确有些是强人所难。但眼下这个计划,除了这位老爷子之外,又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彭定杰现在留在美国,一方面担任驻美国的采购代表,一方面治病。除了对于经商一道,彭定杰基本上不懂之外。在另外一方面彭定杰的身份是公开的,美国的一些情报机构,甚至国民政府驻美国的一些机构,都是心知肚明的。
以他这个身份从事一些事情,在很多的方面都会受到严格限制的。甚至在很多方面的投资,都不会被允许。要想找一个合适、恰当的人选,执行自己的这个河豚计划,没有一定的经商才能是不行的。
而且这个候选人不仅要具备最基本的经商才能,身份最好也要进行保密,更不要直线与根据地、与东北局和自己有什么明面上的联系。但私下就算不是党员,至少也要有一定的关系。从眼前根据地内可以选拔出来的人才来看,彭老爷子无疑是最佳的一个选择。
而且在杨震看来,彭老爷子不仅仅有这个能力去完成自己的计划,自己本身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的一子一女,眼下就在美国。恐怕以老爷子之前表现出的,绝对不会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内的精明,在美国不见得也没有一定的产业。
杨震曾经仔细研究过彭家的几个子女的分布,尤其是在国外几个子女出国的时间和地点,还有身边随行的人员。他发现了一个不小的秘密。从彭家的这些子女,出国的时间和地点来看,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就有意识的将子女分散开来。
家中的资产,留在东北的恐怕只不过最少的一部分,也是无法搬离的一部分。真正的资金,除了在香港一部分之外,恐怕连关内都没有多少,眼下大部分应该都在国外。否则,留在东北的产业被夺,老爷子又岂会如此稳坐钓鱼台?
虽然不知道袁老爷子这种布置究竟有多久了,是不是在中东路事变对于江北的恐惧之后才有的,还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前,以老爷子敏锐的嗅觉便觉察出日本的异动之后,便着手开始布置的。但杨震可以肯定,袁家的子女出国,绝对不是简单的出国留学。
杨震擦觉出来其中异常的原因很简单,袁家的几个子女出国的时候,并不是自己一个人走的。身边还都或多或少的,都跟着几个袁老爷子一手培养出来的职业经理人,哦,现在叫做掌柜的。
在九一八事变的当天,接到消息的老爷子更是将家中大部分在商业上的精英,抢在东北交通还没有断绝的情况之下,都在第一时间之内转移到了关内。随后这些人,大部分都去了欧美。并且连他们的家人,也一并的都转移走了。
袁家的子女出国留学应该只是部分目的,应该更多的承担着家中资产转移的目的。至于跟在袁家子女身边的人,杨震并不相信,一个白手起家创下了偌大一份产业的老人,会对自己的子女如此的溺爱。在子女出国留学的时候,还派人去伺候。
选择彭老爷子担任这个执行人,在美国也不会两眼一抹黑,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最根本的是,杨震相信彭老爷子的爱国之心。至少不会人到了美国之后,就翻脸不会在认旧账。毕竟在很多老华侨眼中,此时代表着中国正统的国民政府更受欢迎。
其实杨震尽管对袁老爷子极有信心,但对于他来说这未必也不是在赌。人心隔肚皮,这是老一辈就传下来的话。今天还是相濡以沫的爱人,谁知道明天会不会因为一点小事翻脸?袁老爷子百炼成精,让他能甘心情愿的配合自己,除了要协助他们家的产业做大之外,还有就是一个承诺。
犹豫了一下,杨震还是开口道:“袁老爷子,您刚刚也说过打仗,打的就是钞票。在根据地眼下还处于一个初创的时候,我们不想固渔而泽。所以我们对于民族工商业,除了高消费的行业之外,一直都采取的是极轻的税率。”
“其同期的税率,还不到伪满时期的两成。另外,根据地取缔了大烟馆、妓院等一些摧残我民族之身体与灵魂的产业。取缔了这些东西,伪满时期最重要的税收来源也被切断。至于其余的什么印花税和土地税,因为战乱频繁,为了保证民生基本上没有收取。”
“整个一个哈尔滨,今年一至三月份,税收的收入还不如伪满时期的三成。即便是全根据地全部加在一起,整个一年的税收加在一起不过相当于伪满货币二百余万元。而且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实物税收,也就是农产品。”
“这些经费,即便是只保证几十万大军的生活,也只能够勉强维持三个月的。现在整个根据地的财政收入,基本上靠江北的贷款以及矿产品维持。财政赤字,一直保持在相当的规模。尽管我们对部队实行了供给制,并不实发薪金。”
“部队的主要粮食来源,也来自于部队自行组建的生产建设兵团。全军干部统一标准,只发给少量的津贴。但兵工厂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各个兵工厂的工人薪金,交通线的修复、部队的服装、被服以及蔬菜供应,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持。”
(https://www.24kxs.cc/book/1665/1665706/2145730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