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唐第一败家子 > 第六百一十章:李世民驾崩新皇登基

第六百一十章:李世民驾崩新皇登基


  李愔微笑着看向上官仪,然后问道:“上官长史,看样子,你是有话要对本王说啊!”

  上官仪叹了口气,然后向李愔问道:“王爷,属下有一事不解,还希望王爷能够解惑。”

  李愔微微一笑说道:“不知上官长史有何疑惑?但说无妨?”

  上官仪不由问道:“王爷,属下疑惑的是,王爷明明有机会登上宝座,为什么不争呢?”

  是的,如果当初李愔没有推荐齐王李恪,而是选择自己要上位的话,李世民必定会封他为太子。

  听到上官仪的询问,李愔不由摇了摇头:“是我当太子,还是我兄长当太子,不是一样的吗?”

  上官仪摇头说道:“当然不一样了!王爷,并非属下贪图荣华富贵,想借着王爷荣登大尊,实现加官进爵的目的。”

  “而是王爷的实力,实在是太过强大了啊!强大到,足以威胁到皇位的地步。属下实在不知,有哪一位皇帝,能够容忍这种事情存在的。”

  不错,就凭李愔目前的实力,如果他想的话,可以很轻易的打到长安。

  就算新皇是他的胞兄,就算他现在记念着李愔的好。

  但是时日一长,必然会对李愔有所猜忌,甚至最终会对他动手。

  李愔的存在,必定会让他如同眼中钉,肉中刺,必然会除之而后快。

  听到上官仪的话,李愔哈哈一笑说道:“上官长史,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不过你放心就好了,这种事情,是不会出现的。”

  “本王早就给你说过,外面的世界很大,天下之大,绝非只有大唐。海外,还有比大唐疆域更加辽阔,土地更加肥沃的地方呢!”

  “那里,甚至不需要耕种,只要把粮食撒下去,就能够收获粮食,更有丰富的物产和矿产。”

  “所以,你所担心的问题,是永远都不会出现的。”

  听完李愔的话,上官仪脸上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最终,深深地看了李愔一眼说道:“殿下,是属下目光短浅了。刚才属下有大不敬的言论,还往王爷赎罪。”

  李愔哈哈笑道:“上官长史所言,都是为本王担忧,本王又怎么会怪罪你呢?”

  ……

  又是一年二月时,狄仁杰带领益州科学院,成功地研制出了电报和电话。

  这里研制出的电话,自然是有线电话。

  接下来,李愔开始着手铺设电话线。

  首先是在整个剑南道开始进行,与此同时,长安也在同步架设。

  现在既然李恪为太子,那么蜀王李愔,就不在是威胁,而是太子的坚实后盾。

  在蜀王李愔没有倒下之前,任何人,都威胁不到李恪的位置。

  也正因为这样,铺设电话线的事情,一路绿灯。

  甚至就连李世民,在听说过电话的功能之后,马上意识到电话能够带来的战略意义。

  然后李世民下旨,命大唐所有的州,都开始架构电话线。

  有了朝廷的参与,电话线的构架速度飞快。

  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益州和长安的电话线便都构架完毕。

  当然了,益州的电话可以联通。

  长安的电话,也可以通话。

  但是长安和益州之间的电话,还是不行的。

  长安和益州之间,足足一千多里的路程,想要短时间内完成联通,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光是长安还有益州两个城市之间的电话开通,也给人太多的新奇。

  就算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只要拿起电话,拨打号码,两人就能隔空对话。

  这电话实在是太神奇了。

  听说,等到电话线全部开通之后,在整个大唐范围内,都可以实现随便通话的目的。

  而除了电话之外,还有电报。

  电报的铺设,还要简单一些,只是收报员,需要专门培训。

  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已经初步培训出了一批人才。

  现在长安到益州之间,已经可以传递电报。

  有什么消息,可能只需要一刻钟的时间,就能将消息传递到长安去。

  而电报目前被定为专用线路,只传递国家大事,暂时没有开通民用通道。

  大概只需要一年的时间,就能够在整个大唐内,完成电报联网。

  到时候,大唐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在最多一个时辰的时间里,将消息传递到长安。

  这实在是太快捷了。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安史之乱爆发,地方官员用八百里加急,大概用了七八天的时间,才将消息传递到长安去。

  而如果当时有了电报呢?只需要小半个时辰的时间,就能传递过去。

  并且朝廷可以马上商议之后,然后给出解决的办法。

  一个时辰的时间,就可以将朝廷的旨意传递回去。

  这一来一回,就能节省半个月的时间。

  而半个月的时间,能做多少事情?

  所以说,有了电报,可以迅速提升大唐帝国的机动性。

  ……

  不知不觉中,时间来到了五月,李世民罢黜了李世勣,把他贬为叠州都督。

  同时,还有一些官员受到罢黜。

  这些任命,看上去有些莫名其妙。

  因为这些人,根本就没有什么明显的过错。

  只是很小的一点错误,就做出如此严厉的惩处。

  如果魏征还在的话,只怕又要死谏皇上了。

  现在李世民的身体,一天比一天糟糕。

  很多大臣都觉得,现在皇上一定是糊涂了,才会做出如此昏聩的决定。

  当然了,还是有明眼人能够看出。

  其实并不是皇上昏聩了,这是在为太子铺路啊。

  等太子登基之后,可以亲命李世勣为仆射,这样就可以收服李世勣为己所用。

  没过几天,李世民病情加重。

  李世民召褚遂良等人托付后事,令他们辅助太子,并且让褚遂良写下诏书,传位给太子。

  在褚遂良写完诏书之后,李世民驾崩。

  太子李恪在柩前即位,被后世尊为高宗。

  太子李恪登基之后,马上下了一道旨意,让各路兄弟回京奔丧。

  在那个时代,讲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就是说,无论是国礼、大典还是征伐,这些命令,必须由天子发出。

  李世民驾崩,就是国丧。

  但是如果没有新皇帝的允许,皇子们是不许回来的。

  有些皇帝,因为惧怕在外的皇子势力过大,不敢让他们回来,都是常有的事情。

  而李恪,则是让所有的皇子,全部都回京奔丧。

  这一次,李愔仍然只是带了十个侍卫,就赶赴长安。

  来到长安之后,李愔先来拜见皇上。

  “臣弟拜见皇上!”

  李恪快走两步,将李愔扶起,诚恳地说道:“以后六弟见到朕,无须多礼!”

  李愔微微一笑,然后说道:“礼不可废,皇上请赎臣弟不敢从命!”

  李恪无奈地指着李愔说道:“六弟,你啊!以后你直接称呼朕为皇兄即可。”

  “对了,朕听说你这次入京,只带了十个侍卫?你怎么会这么不小心?”

  李愔淡淡一笑说道:“皇兄,上一次臣弟带着这十人进京,一千多乱贼都奈何不得臣弟。更何况现在皇兄登临大宝呢?臣弟还怕什么呢?”

  李恪不由皱起眉头说道:“此事不可!来人,调集五百御林军,随时保护蜀王安全。”

  “是!”

  李恪派这五百人,当然不是要监视或者软禁李愔。

  他是真的怕李愔出事。

  李恪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全靠他这位弟弟。

  如果李愔出了什么事的话,他这皇位能不能坐稳,都在未知之数。

  因此,在哪些世家门阀没有被铲除之前,李恪绝对不会有一丝一毫要动蜀王的心思。

  当然了,其实李愔非常了解自己的这位胞兄。

  重情重义,自己如此对他,只要自己不造反,他的这位胞兄,绝对不会做出对付自己的事情来的。

  当然了,就算是再牢固的亲情和友情,爱情也可以算在里面,都未必能够经得住考验。

  所以,李愔基本上不会给太难的考验留给自己的胞兄的。

  接下来,李恪为李世民举办了一场隆重的丧礼。

  哪些游牧民族,还有哪些胡人,也都前来参加了丧礼。

  并且,他们对李世民这位天可汗,极为认可。

  在丧礼上,他们不惜刺破自己的脸颊,甚至割掉自己的耳朵,将鲜血染在地上。

  这些举动,让皇上还有一干大臣,无不动容。

  丧礼结束之后,皇上没有放蜀王回去,而是将蜀王留了下来,并且在长安,再次赐给蜀王一栋院落。

  自己的儿子居然当了皇上,并且两个儿子还十分和睦。

  现在最高兴的人,当然飞杨妃莫属了。

  李恪准备封杨妃为太后,不过却是被杨妃制止了。

  现在太宗刚刚驾崩,这件事情不宜操之过急,还是暂时缓缓再说。

  而李恪留下李愔,一来是这些年,兄弟两人,一直聚少离多,基本没见几次面。

  这一次,就是兄弟之间,要好好叙叙旧。

  二来,也是李恪有些事情,想要咨询李愔。

  最近这段日子,皇上几乎天天召见蜀王。

  兄弟两人还每天都会陪杨妃说说话。

  这一日,李恪将李愔留在御书房中。

  李恪不由向李愔问道:“六弟,古代的哪些国家,他们为什么会灭亡?怎么才能防止一个帝国最终走向灭亡呢?”

  这大概是所有的帝王,都会关心的一件事情了吗?

  他们第一个关心的,大概就是长生不老的问题。

  第二个要关心的,估计就是自己建立的帝国,能不能长治久安了。

  听完李恪的询问,李愔沉思半晌之后说道:“皇兄,臣弟以为,前代皇朝的灭亡,最根本的原因,大概有两点。”

  竟然真的有答案?

  李恪眼睛一亮,连忙说道:“不知是哪两点呢?六弟快说来听听。”

  李愔不由说道:“皇兄,臣弟以为,第一点就是,土地只有这么多,但是人口日益增长。总有一天,人口的增长要大于土地的产出。”

  “土地的产出,不足以养活这么多的人口,必然要出事故!”

  “第二天,就是土地兼并!土地兼并情况越剧烈,国家距离灭亡的时间,也就越快。”

  “如果能从根本上解决掉这两点的话,国家内部,已经没有什么忧患了。”

  解决掉这两点的话,就能够千秋万代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看宋代就知道了。

  一个国家除了内忧之外,还有外患,总之,落后就要挨打。

  并且,国家的矛盾冲突有很多,绝对不仅仅局限在这两点上。

  但是有一点李愔没有说错,如果不能解决这两点的话,一个国家迟早要出事情。

  实际上,古代绝大多数的帝国,都是败在这两点上的。

  听到李愔的话,李恪微微皱眉。

  他之前的时候,还从来没意识到这两点。

  就算到了现在,他一时之间,都不太理解。

  李愔不由解释道:“皇兄,有一个有趣的事情,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

  “臣弟在益州的时候,曾经发现一个池塘,这个池塘里面,繁殖出了无数的小蝌蚪。”

  “小蝌蚪一天天的长大,但是池塘的水,却是一天天的减少。”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些小蝌蚪,全部都要死掉。”

  “但是这个时候,小蝌蚪却是会释放出一种毒素,会让池水变成毒水。”

  “这时候,九成的蝌蚪都会死掉。但是剩下的哪一成蝌蚪,就能够成功地活到最后,蜕变成青蛙。”

  “在危及整个种群的大灾难面前,他必须要灭亡九成的个体,才能换取种群的延续。”

  “其实人类也是一样啊,土地兼并严重,人口日益争夺,粮食严重不够。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不是爆发灾难、瘟疫,就必须要进行一场战争!”

  “然后,死掉无数人,幸存下来的,就能继续开辟一个盛世!”

  “为什么开国皇上,都能开创出一个盛世呢?因为开国的时候,人口稀少,有大片大片的土地种植。”

  “人少,土地多,就能够养活很多人,能够迅速发展。”

  听完李愔的话,李恪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这一刻,他终于听懂了李愔想要表达的意思。

  没错,一个国家的灭亡,从根源上来说,无非就是因为这两点造成的。

  老百姓但凡有一口饭吃,基本上都不会选择造反。

  想到这里,李恪不由看向李愔,然后问道:“六弟,你可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李愔微微一笑说道:“办法倒是有的,只不过,不太好实现罢了。”

  “至于土地产量的问题,倒是好解决,只需加大农业方面的投入,不断的培育良种就可以了。”

  在后世,袁隆平老先生,可是将稻米的产量,提高到亩产一千多公斤的高度。

  这样一来,单凭我们自己的产出,就可以养活全国人。

  不过,李愔眼睛一眨,接着说道:“还有一个办法,其实,沿着大海向东,还有一片广袤无垠的大陆。”

  “那片土地,比我们华夏还要大。哪里的土地,比我们华夏还要肥沃,只要占据那个地方,就再也不用怕粮食的问题。”

  听到李愔的话,李恪不由又惊又喜地问道:“这是真的吗?在我们的东方,真的还有那么一大片区域?”

  额,其实李愔说的是北美洲,也就是现在的美国那片地方。

  当然了,现在哪里应该还没有国家,上面应该只有土著。

  而实际上,北美洲在中国的西方,因为中国在东半球,而北美洲在西半球。

  但是去北美洲的话,的确是沿着海洋向东走。

  一时间,李愔也不太好解释这一点,也就只能说在大唐的东方了。

  听到这里,李恪微微点头,然后问道:

  “六弟,哪土地兼并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

  沉吟了一番,然后李愔说道:“皇兄,解决土地兼并,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土地全部收回来,然后按照登记在册的人口重新分发,并且严禁买卖。违令者,直接斩首示众。”

  听到李愔的办法,李恪不由担忧地说道:“可是,这恐怕是很难做到的吧?”

  这个办法,当然很难做到。

  在整个古代史上,从来都没那个朝代能够做到这一点。

  也只有后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借着立国之初的机会,做到了这一点。

  但是当时的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可以动地主阶级的利益。

  而现在,大唐皇室李家,本身就是世家出身。

  皇室代表的,其实也是世家的利益,满朝文武,更是大半出自世家。

  想要做到这一点,不应该说困难重重了,简直就是举步维艰。

  一个弄不好,大唐都有倾覆的危险。

  别说是将土地全部收回了,就连想搞个改革,让所有人都交税,都是困难重重。

  在历史上,这种变革,就算能够短暂成功,但是事后都会被废除。

  只有到了清朝,雍正才真正成功实施了摊丁入亩的改革。

  但是那一次,人头滚滚,不知杀了多少人,流了多少血,才完成了这项改革。

  在大唐想要直接收回土地,并且按照人头分发土地,禁止私人买卖。

  在李恪看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愔则是微微笑道:“皇兄,事在人为,臣弟认为,如果能够将各大世家,全部都排除出去的话,还是有非常大的机会的。”

  李恪不由好奇地问道:“六弟,怎么才能将各大世家,都排除在外呢?”

  李愔微微一笑说道:“皇兄,我们其实可以变换一个概念。比方说,我们可以先派人在海外占据一定的地方。”

  “然后可以拍摄一些肥沃的土地,让他们看到海外的富饶。臣弟想,这些世家一定会动心,那么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用国内的土地,来置换海外的土地。”

  听到李愔的话,李恪不由怦然心动。

  “这倒是不亏为一个极好的办法,但是这样一来,这些世家在海外无所管束,终将会自立成国。”

  “等他们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岂不是会对我大唐形成威胁吗?”

  李愔哈哈一笑说道:“皇兄过虑了,这些世家,你觉得他们在海外,就能够和平相处吗?”

  “为了抢夺资源,他们必定会陷入无穷的内斗之中。而我大唐,则是可以在清除掉这些毒瘤之后,进入快速发展期,又岂会惧怕他们区区几个跳梁小丑?”

  听到李愔的话,李恪不由以手抚额,忍不住赞叹道:“朕有了六弟,真的是如鱼得水啊!这一切,就全都拜托六弟了!”

  说道这里,李恪忍不住起身,将手放到李愔肩膀上,认真地说道:“六弟,现在皇兄刚刚登基,根基浅薄,无人可用,六弟可否回朝帮助皇兄?”

  李愔不由欣然说道:“上阵亲兄弟,打虎父子兵,既然皇兄需要臣弟的帮助,那么臣弟就回来!”

  听到李愔的回答,李恪不由在心中悄然松下一口气来。

  他其实非常惧怕李愔不回来。

  而实际上,李恪还真的不是在试探李愔,他是真的需要李愔帮忙和坐镇。

  李恪当即说道:“六弟,这真是太好了!剑南道节度使,仍然是你的,但是你同时要回朝来帮助朕!”

  李愔点头说道:“好的皇兄!”

  ……

  第二日,皇上便下了一道调令。

  直接将蜀王李愔调回了长安,并且将蜀王封为尚书令。

  尚书令是正二品的官职,比宰相还要大半品。

  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担任过这个职务。

  从李世民登基之后,尚书令就一直空缺。

  而现在,皇上再次将蜀王封为尚书令。

  文武百官,对皇上的任命,颇有微词。

  只不过,这个时候,却是没人敢招惹蜀王。

  李愔在长安的蜀王府,已经被焚烧一空。

  皇上又上次给李愔一座更大的院子,并且御笔亲体蜀王府三个大字。

  李愔也将家眷都从益州接了回来。

  剑南道的哪些官员,心里都极为担忧。

  有蜀王在,他们都有主心骨。

  现在蜀王一走,他们都害怕皇上会另外派人来接管剑南道。

  毕竟蜀王再剑南道经营多年,剑南道已经被经营成铁盘一块,被贴上了蜀王的标签。

  他们感觉,皇上将蜀王调到京城担任尚书令,乃是名升实降,这是皇上要动蜀王的节奏啊。

  只有剑南道的长史上官仪,不为所动。

  在此之前,李愔早就和他沟通过了。

  更何况,就算没有这次沟通,上官仪也绝对相信,皇上不会这么快就动蜀王的。

  


  (https://www.24kxs.cc/book/18/18712/48981417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