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九章:拆分
“那就应当扩大产能,趁着当下还有精力的时候,至少也要保证两边可以均衡发展。”程知节意外的发言道。
零部件产能不够,这还用多说吗?当然是扩大产能了啊。
谁说卡车只在工程上有用的?在军队用处更大好吧?
程知节早就看到了这一点,很多人也都看到了,计划经济最大的好处在哪里?
在任何产品,他的成本只有一个人工,或许在加上一个前期的厂房设备投入,但这是一次性的。
所有的产品,都不需要去支付额外的钱财,朝廷下令,工厂生产,比如说卡车,每造一台,朝廷只需要支付六百钱就可以了,这是现在产量上来了,如果还像之前那样,朝廷需要支付的钱可就多了。
这笔钱支付给机械厂,然后机械厂对几个分厂进行资金分配,拿到资金后,分厂再给供应单位分配。
每提供一个部件,给多少钱,这都是死数目,谁也免不掉,但不论怎么算,算来算去,这笔钱也就够给工人发工资的。
当然,产量越高,工厂就越赚钱,即便是现在这种模式,一天生产一百台,肯定比生产八十台是要多赚二十台的钱的。
“知节说的不错,眼下当务之急,应当是立即扩大产能。”房玄龄也罕见的站出来支持道:“机械厂通过一个月的时间向我们证明了一件事情,这种模式是可行的,对工人的要求并不高,同时可以将生产速度提升到最快。而且工人对技能的掌握速度也远超我等想象,所以,臣的建议是,总装厂至少扩大一倍,其余分厂,视情况扩大,总之就是要让零部件的供应与总装的产量相等,或者说,要让零部件的产量超过总装的速度。”
道理很简单,配件的生产速度跟总装速度是一样的,那么有的车坏了需要更换配件怎么办?难道就是生产一个用一个?
这种事情,总要多生产一些备用的,但也不能盲目的生产,具体的还需要去摸索,但最终走到这一步是不可避免的。
“陛下,臣倒是有个想法。”一直没有说话的李道宗也开口了。
作为雍州治中,机械厂是雍州府与朝廷合开的企业,他自然是有话语权的。
但同样的,身为雍州治中,他的视线并不能只放在长安这一块地上,雍州还有很大一片区域呢,总不能只想着雍州,而不想其他地方吧?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机械厂的产能提升,李道宗却也越来越头疼了。
今日刚巧说到了扩产这件事情上,李道宗灵机一动,倒是想出了一个可行的办法来。
“不妨将机械厂进行拆分!”
“拆分?”
“怎么个拆分法?”李元吉犹豫了下,这个想法还是有点靠谱的,因为这种办法对他来说,并不陌生。
“长安只保留两个总装厂,并对其规模进行扩大,现在的零部件厂,只生产制造技术难度大的主要部件,比如方向盘,座椅等相对车辆整体影响不大的零部件,可以分散到长安周边的县去生产,然后在用卡车将这些生产好的零部件运到长安进行总装,而每一座厂只负责几个部件,这样更有利于对质量的把控,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提高效率。”李道宗说着。
“这个不是增加成本了吗?”程知节努了努嘴,能在一起生产的,为什么要拆分开?
新建厂房设备什么的也就算了,扩产也需要,但这样一来,明明一台卡车就可以完成几个厂区之间的运输任务,现在却需要十台卡车来完成,同样的,零部件厂分布在四周,运过来不需要时间啊?
就算卡车跑的快,那也需要半天的时间,一来一回,一天就没了,时间不要钱?还是烧的煤不要钱?还是开卡车的司机不用拿工钱?
“成本不是这么算的,账面上来看,成本的确会增加,但若是产量增加了,这个多出来的成本还是可以弥补回来的。更重要的是,机械厂代表的是朝廷,是雍州府,如果将零部件厂分设在其他县,在人心上也是一种收获,会让更多的人知道,朝廷并没有忘记他们,而为更多的地方提供工作岗位,这也是朝廷正在努力的事情。”马周摇了摇头。
两者各有各的好处,单一的从成本上来说,聚集在一起的确有好处。
但是从发展省的角度来说,将其分散开的好处显然更大。
一座分厂,在长安与不在长安影响并不大,就算增加的收入,那也是有限的。
但是坐落在人口并不多的县区,那就不一样了,一座数千人规模的大型工厂,所带来的收益可不止是表面上那么简单的,这意味着当地上千户人家中,可以保证每户都有一个人拥有固定的工作。
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更好的稳定人心,所以马周是支持这个建议的。
而这次主要还是没有经验,如果有经验的话,早在一开始就做好了全面的布局,根本不会等到现在。
这种模式李元吉并不陌生,在后世简直就是烂大街的模式。
虽说集中有集中的好处,但分散也有分散的好处,改革开放之前,大多数都是分散的,而且一个厂的规模也很大,几乎是一条龙的模式,但这也就导致了产品的更新换代成为了最大的问题。
而到了后来,很多上游玩家为了节约成本,就选择代加工工厂来负责一些零部件的打造,因为专注,所以效率高,因为效率高,所以平均成本更低一些,因为平均成本低,所以最后的总价以及利润方面,在市场上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因为那些代加工的只是下游厂家,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所以必须要确保部件的合格率,不合格的,人家是不会收的,这个只能砸在自己手里,不合格率高了,人家是会换厂家的,这样你这条线就断了。
所以,到了后世也就形成了这么个局面,上游负责下任务,下游厂家则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生产技术,提高自己的生产工艺,以此来达到更好的效果,获取更多的订单。
计划经济时代这一招并不怎么合适,因为不管质量怎么样,都是自己的兄弟单位,就算有意见,想要换厂家也是不可能的。
有优势,也有劣势,但在李元吉看来,完全可以搞一搞。
“万年,咸阳,新丰,高陵,云阳五县各置一分厂,具体的安排你们看着办吧。”李元吉直接下令道。
现在的工厂位于长安县,与长安县同样地位的万年县却什么也没落着,这个的确是需要照顾的,况且两县的治所均在长安城,但是一东一西,城外都有大片的土地。
除了云阳以外,其他几个地方都是可以在半天之内赶到的,这个距离不算远,而且单一生产零部件的话,也是能够跟上使用的。
至于云阳,李元吉去过那里,经济状况实在难以令人抬头,再不想办法的话,整个县怕是就成孤寡老人的自留地了,将工厂设置在那里,也有利于将年轻人吸引回去。
不是限制人员的流动,而是当下情况下,长安的人口基本已经饱和了,虽然还可以装下,但整个城市的供需却非常吃力。这会浪费掉大量的精力与资源,况且长安暂时也无法提供更多的岗位给他们。
李道宗心中一喜,一下子分出去五座分厂,就算每座分厂只有一千人,那也是五千个工作岗位,另一个,则是机械厂的产能肯定会大幅的提升,这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卡车,抱歉,这个李道宗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毕竟机械厂就是造这个的,每个工厂分配两台卡车用来运输,这很难吗?
好吧,新车下线以后,总要试行吧?一台车就算跑一天,也完全够用了。
更重要的是,工作岗位多了,也分部的均匀了一些,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分配到,但李道宗却可以将原本计划分配到这几个县的水泥厂什么的给其他县。
一来二去的,这一次整个雍州至少增加一万五千个工作岗位,虽然缺口还有很多,但凡事总要一步步的来,一口是吃不成一个胖子的,不是吗?
而且,科学院目前正在整理可以放出去的技术,虽然还没有整理完成,但李道宗身为宗室,走个后门,去看一下数量总没什么问题吧?
目前可以放出来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一百种技术,而且后面还有更多的。
“陛下,不妨将犁和平地机也放出去,这样农用机械这边就可以专心生产拖拉机了,而且这两个厂所需要的工人数量也并不多,主要是季节性限制。”马周紧随着建议道。
“恩!在确保质量与产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惠及更多的地区百姓。”李元吉点头同意了下来,这个的确没什么好拒绝的。
虽然是季节性的,但架不住庞大的需求量,就算一年到头都在生产,面对整个大唐,别说是一座厂,就是十座厂都是不够的。
而且,农用机械,这可是个盈利的单位,跟卡车那种刚需产品不一样。
(https://www.24kxs.cc/book/2/2654/40146006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