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花间派温庭筠
他是花间诗词的代表人物,出身名门,是一位温文尔雅的才子。
但是在他的笔下,却有着细腻丰富的感情,仿佛直戳人的内心。
他就是晚唐诗人,温庭筠,也是花间词派的鼻祖。
温庭筠在今天看来,称得上是女性心理专家。
他关注着每一类女性的心理变化,又为她们亲手写下缠绵悱恻的词。
能得到温词,当然是幸运的,却也注定是悲哀的。
“温庭筠,唐代诗人,字飞卿,太原祁祁县人。”
“出生于于落莫贵族温氏,祖上出过唐初名相温彦博。”
“至唐末时,家道早已中落。”
“人的一生也许要历经磨难才能迸发出最强大的能量,也许幼年的不幸和青年时期的不得志,才造就了如此一位擅写华丽闺怨诗的奇才。”
“7岁丧父的温庭筠,与姐妹4人跟随母亲生活。”
“至年12岁,温庭筠父亲生前好友段文昌由云南征拜刑部尚书。”
“对温家施以援手,带温庭筠至杜陵与其子段成式结伴共读。”
“唐敬宗宝历二年,14岁的温庭筠与段成式随出镇淮南的段文昌到江淮吴中一带。”
“唐文宗大和四年,18岁的温庭筠与段成式随调任荆南节度使的段文昌到荆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九年,段文昌在西川去世。”
“不久之后,时年23岁的温庭筠告别段成式离开西川北上长安。”
“唐文宗开成三年,温庭筠似曾与庄恪太子李永交往,故应于是年前迁居长安。”
“温庭筠试才高绝,有温八叉之称。”
“虽然听起来不好,其实是完全的褒义绰号。”
“大概是因为唐科举进士科考试为八韵律赋,温庭筠又文才满腹,考试之时下笔如有神。”
“每一叉手便可做成一篇精彩的律赋,八次叉手之后就能完成制试要求的内容而得次称号。”
“也因此温庭筠年轻之时恃才傲物,不愿早早参与科考。”
“也许在他想来,只要他想,随时参加科举。”
“功名都是唾手可得,搞不好状元之位也不是不能摘得。”
“然而温庭筠虽才高八斗,却是屡次考试未中功名。”
“在游玩多年后,终于在27岁这一年赴京兆参加人生的第一次科举。”
“然而现实却狠狠地打了这个自以为是的温飞卿一巴掌——不第。”
“第一次参加科举就以失败收场,但此时的温庭筠也并不气馁。”
“第二年做足准备,再次参加,然而结果依然是不第。”
苏轼:出身才华两开花,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温庭筠。
温庭筠是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至于这层关系,早已经出了五服。
而他的父亲,也很难查到任何蛛丝马迹,只知道早早去世,剩下母亲带着几个孩子。
他应当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关于幼年读书学习、以及淘气耍闹的情况,已然失落无考。
不过,以他的人生知己李商隐来看,两人大概也差不多了。
温庭筠长到十八岁,面临着与当代学生同样的问题——科举。
他独自一人挎着背包从老家来到长安,兴致勃勃地参加第二年的考试,结果却名落孙山。
温庭筠一气之下,开启了游历生活,温庭筠的游历之处便是蜀中。
经过马嵬驿时,他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凄美爱情而悲伤。
日夜吟诵着白居易的《长恨歌》,终于也作下了别具一格的《马嵬驿》。
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
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
香辇却归长乐殿,晓钟还下景阳楼。
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
末句的文成是指汉武帝时封的文成将军,汉武帝的宠姬王氏死后,武帝思念至深。
这时,一个叫少翁的方士说自己懂得招魂。
于是在夜深人静时,安排武帝和王氏相见。
武帝很高兴,封少翁为文成将军。
后来少翁的法术渐渐失灵,王氏的魂魄屡招不至。
武帝遂诛杀少翁,文成将军的名号也作废了。
温庭筠的意思该是即便现在有和文成一样的方士,那也是错已铸成,徒劳无功。
温庭筠对安史之乱后导致的国家混乱,十分担忧。
过五丈原时,他又为诸葛亮写下挽诗。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人生在世,想要成就霸业,除了人为,还要看天意。
当然,人为的作用也很重要。
诸葛亮死后,像谯周这样的投降派也成了老臣,人主昏庸,国家的结局已然注定。
温庭筠的意思是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而自己也是不得其时。
经历了李白笔下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久到达利州。
黄昏时分,温庭筠来到南边渡头,看着来来往往的客商,心中百感交集。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自己年方十九,说归隐还为时尚早。
只是在这偶尔的一瞬间,有些为梦想所累的感觉。
不过,梦想虽然累人,却是不可抛弃的。
所以温庭筠接下来要做的,还是寻求机会入仕。
回到长安,温庭筠想通过另一种方法进入仕途,那就是交结贵族。
当年王维也是因为玉真公主一句话,就名登状元。
而没有背景的杜甫等人,只能终身沉郁下僚。
温庭筠想效仿的,就是王维。
“从此以后的十几年间,屡次参加科举的温庭筠都没能取得想要的结果。”
“直至去世,也没能取得年轻时认为能唾手可得的功名。”
“其实多年科举不第和温庭筠本人的行为习惯和人品不无关系。”
“温庭筠恃才狂放,又不修边幅,更喜欢醉酒狎妓。”
“兼之相貌丑陋,时人称他为温钟馗,形容其相貌可辟邪驱鬼。”
“由此可见诗才绝艳的温庭筠人品和相貌都不符合当时的审美。”
“此外温庭筠的行为也要人想不透,得罪过得人从普通人到小吏直至宰相和皇帝,可以说是相当的炸裂。”
“23岁的时候,温庭筠前往扬州游学,借住在一个名字叫做姚勖的亲戚家里。”
“可是温庭筠只顾着吃喝玩乐,和一干酒肉朋友整日流连于青楼楚馆,根本无心向学,甚至连亲戚赠送的金银也被他花的一干二净。”
“眼见这个后辈如此不争气,姚勖用木棍狠狠的打了他屁股一顿,将其逐出家门。”
“这件事让温庭筠开始名扬天下,人们认为他然士行尘杂,不修边幅。”
“温庭筠经别人举荐,得以出入宰相令狐绹的门庭。”
“当时的皇帝唐宣宗十分喜欢《菩萨蛮》这一曲牌,所以要求大臣们进献相关作品。”
“温庭筠应令狐绹所求,下笔如有神,顷刻间就写成了十四首《菩萨蛮》。”
“唐宣宗看到以后,很是重赏了令狐绹一番。”
“然而不知道是某天喝太多还是突发疾病,他开始对这件事大加宣扬,弄得人尽皆知。”
“令狐绹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此事,之后就是被宰相厌弃。”
“有一天唐宣宗微服出行,结果在酒店里遇到了喝的大酩酊醉的温庭筠。”
“也不知道是唐宣宗化妆技术太过出色还是酒后眼花,温庭筠居然没有认出皇帝来。”
“这老先生看到前呼后拥的唐宣宗,气不打一处来,大大咧咧的问你是长史司马一类的大官。”
“听到宣宗这样的回答之后,温庭筠满脸不屑,再也没有理会这个土包子。”
王安石:无敌枪手,天才丑男,妇女之友温庭筠的一生。
和公卿子弟交往,平康坊自然就成了常去之地。
众人一起簇拥着去喝花酒,就听歌妓们弹琴。
温庭筠从这时开始作一些新的曲子,填了不少新词。
唐代歌妓是一份正当职业,但也多是那些罪臣女眷失去自由之身后学习吹拉弹唱这种俗艺术的产物。
很多歌妓自然是不情愿的,但要脱离乐籍谈何容易。
因此温庭筠的词,就成了点亮她们生命的一束光,她们从中获得了安慰。
可是抚慰她们的温庭筠,却因此交来恶运。
由于他生性放纵,不拘小节,在上层官员中名声已经坏透了。
于是一连多年,科举总是落第。
因为屡考不中,温庭筠心灰意冷,再次开启了旅行。
这次的目标是吴越之地,与同时代漫游诗人的基本路线一致。
会昌三年,三十二岁的温庭筠结束旅行,回到了长安。
他住在长安郊外的鄠县,再次等待时机。
没事的时候,也写写田园诗。
次年十月,唐武宗就来鄠县狩猎了。
温庭筠借机赶忙又写诗,大肆吹捧,可是皇帝根本没当回事。
温庭筠见没办法,只能过起半工半读的生活,想再通过科举入仕。
没有引起皇帝的注意,却等来了皇帝驾崩的消息——武宗死于丹药中毒。
接着,宣宗继位,喜欢词曲,尤爱唱《菩萨蛮》。
温庭筠于是一连写了多首《菩萨蛮》,通过令狐绹转交给唐宣宗。
这其中,大概就有那首经典的《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小山重叠,有人说是枕头,也有说是发髻的,更多的说法是指屏风上的绘画。
而金明灭,则可能就是阳光刺透屏风的点点光斑。
接着,由屏风转向床。女主人正在酣睡,她的云鬓将要遮住脸庞。
过了半晌,懒懒地起来梳洗、画眉,对着镜子前后观照。
镜中的容颜与现实的美貌交相辉映,她新做的罗襦上,绣了金色的两个大鹧鸪。
为什么是两个呢?因为幻想着和心爱之人比翼双飞啊!
温庭筠此词,非一个妙字可以概括。
当令狐绹把这首词写给唐宣宗时,宣宗大喜,温庭筠本来也要借此机会顺利进入仕途。
可是他恃才傲物,批评令狐绹胸无点墨,剽窃他的作品。
令狐绹虽然同意引荐,却说温庭筠此人生性放纵,不堪大用。
于是他的身份,便只能作为词客了。
温庭筠得罪了宰相令狐绹,后来又因缘际会之下得罪了宣宗,前程可以说彻底终结。
他继续参加考试,依旧屡考不中,于是干脆放开了帮人作弊。
而那些获得他帮助的学子们,无一例外都中了进士。
温庭筠备感讽刺,但这不是对自己才华最好的承认吗?
于是,许多人争先恐后来找他买文章,温老师多少赚了点生活费。
“多次科考仍无结果的温庭筠好像打开了什么开关,开始帮别人作弊。”
“我考不好就让别人考上去吧,一个天才的枪手就此诞生。”
“无论试题如何难度,监考如何严厉,温庭筠总能想到办法帮别人作弊成功。”
“而且他当枪手从不收费,看你顺眼,分分钟帮你金榜题名。”
“最令后人佩服的是大中九年,即公元855年的那一次科考。”
“当时,北山侍郎沈詢担任主考,为了防止作弊事件的再次发生,他把防范的重点锁定在温庭筠身上。”
“因为从历年的考场违纪记录看,温庭筠就是有名的当枪手。”
“只要这个人管好了,其他人估计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于是,沈詢特意在面前为温庭筠专设一考生席。”
“并与周围的考生隔出一段距离,发誓要盯死看牢这个不守纪律的考生。”
“第二天开考了,考场似乎没有什么异样。”
“温庭筠感到身体不舒服,就提前交了卷子。”
“沈詢一看,人家仍然交出了千字的文章。”
“可令沈詢想不到的是,温庭筠在考场外悄悄告诉别人说,这次考试我救了八个人。”
“一次考试,替考了八人,其考试现场的枪手技巧令人叫绝。”
“唐懿宗咸通七年,温庭筠在长安国子监任职。”
“一生没有考中进士功名的温庭筠却意外得做一次考官,可能是因自己多年科举未中,也可能是心中的报国之志任然汹涌。”
“温庭筠选中的试文尽是针砭时弊,讥讽当时社会官场丑恶的。”
“因此触怒宰相杨收,被贬方城尉。”
“历经多年流离,终生郁郁不得志的温庭筠被贬不久后去世,终年54岁。”
“才情高绝的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
“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
“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称三十六体。”
辛弃疾:温庭筠才思敏捷,科举却屡试不中,一生郁郁不得志。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大中九年三月,举行博学鸿词科考试,考试试题提前被泄露。
于是,就有学生拿着高考题来请温老师帮忙,温老师自然乐于帮这个忙。
紧接着,御史台弹劾主考官等人,皇帝下令将主考官唐枝贬为处州刺史。
录取十人全部作废,代笔温庭筠被贬为隋县县尉。
其实,正是这次代笔,让中央很多高级官员看见了温庭筠的才学。
裴坦接纳了属下的建议,温庭筠因此成为一名九品小吏,不日赴隋县就任。
深秋时节,温庭筠途经陕西商洛,写下了《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早晨起来就出发,到了深秋季节,更加地思念家乡。
也许,在长安为前程忙碌的日子,反而削弱了这种归乡之情。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种单纯的景物组合,带给人全方位的感受冲击。
淡白的枳花开在驿站的墙角外,除了诗人,又有谁去关注呢?
在他前行的山路上,落满了槲叶。
槲树是商山大面积生长的一种落叶乔木,有改善生态的作用,果实可入药。
可巧在下正是商洛人士,对此知之甚深。
这种树在农村叫桦栎,纤维很硬,可以用做檩条,不过大多时候都是直接当柴禾了。
于温庭筠来说,也许并未知晓太多。可是,他那梦中所见的欣喜之感,却也最直白地将他内心表现了出来。
温庭筠本来要到隋县做县尉,因为受到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的赏识,又将他留任巡官。
温庭筠与徐商此前已经认识,十分感谢他的帮助,认真地做好他的幕僚。
而此时和他一起为僚的,还有他弟弟庭皓,以及后来的亲家段成式。
因为有了这种交际,才有了后面的三十六体。
徐商拜相,作为曾经的宾主,深知温庭筠的才德,于是推荐他担任国子学助教。
赤墀高阁自从容,玉女窗扉报曙钟。
日丽九门青锁闼,雨晴双阙翠微峰。
毫端蕙露滋仙草,琴上薰风入禁松。
荀令凤池春婉娩,好将馀润变鱼龙。
看得出,他的心情很好,这回似乎终于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可是很快,温老师担任秋试主考官,就因为太过正直而被贬官。
说白了,对待贵族子弟的文章和平民学子的文章一视同仁。
这固然是好事,但必然引起落榜贵族的不满。
于是温老师以前在长安城醉酒被打的丑事又被翻出来。
十月,温庭筠被贬方城县尉。
京城的朋友们都写诗相赠,温庭筠填了一首《清平乐》。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
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以洛阳代长安,应是地点上的转换。
若直写长安,似乎太过直白了,不像温庭筠手笔。
就在众人的送别诗中,他心灰意冷地离开了,很快就病逝途中。
弟弟将他的骸骨运回鄠县安葬,前来吊唁的宾客中。
除了平生的学生好友,应该也有一群闻死断肠的红颜歌妓。(本章完)
(https://www.24kxs.cc/book/2637/2637396/1111066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