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154章 岩田带来的大单

第154章 岩田带来的大单


华夏有三大种子基地,分别选在了我国的三个边上,西北,西南,和海南。

    嘉禾要建生物育种实验室,肯定是要扎根西北。

    但在其它地区,也得逐步建立育种基地,为后续的种子推出做准备。

    只是具体落在哪些城市,就有待考量了。

    九泉虽然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但缺乏知名院校,离西北的知名院校距离也太远。

    事实上,除了长安外,其它西北地区都算是国内较为偏远的地区。

    如果从院校角度考虑,陕省的杨凌和陇省兰市相对而言更为的合适。

    陕省有西农大,国内的农林类高校中,只有两所985,华夏农大和西农大。

    西农大也是国内农林水学科最齐全的院校。

    对于黄土高原地区来说,西农大就是神农氏,对地区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做出了极大贡献。

    甚至有网友调侃称,世界战争不动用核武器,陕省不动用西农大。

    相比而言,陇省的兰大涉农专业少,甘农大和西农差距又明显。

    此外,其它西北的农林院校也各有特点,有的擅长玉米、棉花,有的精通小麦和油菜。

    好在郭阳不打算依靠科研院校做技术支撑。

    他建生物育种实验室的目的主要是为种子商店打掩护。

    所以实验室地点建在九泉就合适,这里也更靠近生产基地,来往的种业人才也不算少。

    需要的人员,直接去各大院校招聘就行了。

    传统育种的基础工作大专和本科生就能胜任,涉及分子标记、染色体和基因工程的才需要研究生和博士生。

    恰好临近毕业季,嘉禾的招聘工作也迅速开展了起来。

    农林类院校,通常农村生源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大。

    每年报道的新生中,交不起学费的大有人在,比如说西农大,2005年就有两千多人。

    这些学生大多依靠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学校也设置1000多个固定勤工助学岗位,3000多个临时岗位。

    同时,这些学生最终60%以上都留在了西部地区。

    有些更是自愿到边疆地区的基层工作。

    嘉禾的主要目标也是这部分群体,毕业了需要还贷款,嘉禾的优厚待遇也极具吸引力。

    招聘还是挺轻松的。

    这天,郭阳正在办公室里办公,却得知西农大的副校长吴前进来访。

    急匆匆的出门迎接,正好碰到前台领着人进来。

    吴前进穿着白色衬衣,搭配西装裤和鞋子,面容平平无奇,一见着郭阳就满脸笑意的上前握手。

    “郭董,冒昧来访,我这是来向你化缘来了。”

    两人进了办公室,给吴前进倒了茶水,郭阳这才慢慢弄清吴校长的来意。

    原来嘉禾的招聘团队联系上了校方,希望建立长期的招聘人才合作。

    对于嘉禾这样声名在外的大企业,西农大自然是欢迎的,同时校方也打起了别的主意。

    筹集助学奖金。

    吴前进平淡的说道:“西农贫困生多,只能多方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建立社会奖助学金。”

    郭阳前世也是农大毕业的,对农大学生的家庭情况很清楚。

    申请奖学金,基本就是狼多肉少,竞争激烈。

    和吴校长闲聊了会儿,郭阳才了解到西农大还有个传统。

    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和副书记基本上每到一地出差,都要登门拜访当地事业有成的校友和有往来的社会企业,为奖助学金的设立奔忙。

    难怪其业务这么熟练,原来是早就练出来了。

    “吴校长,奖助学金的事好说,我这刚好也有一项合作需要和校方谈谈。”

    “噢?”吴前进好奇。

    “嘉禾要成立生物育种实验室,想聘请西农大的专家教授担任公司顾问,或者是到嘉禾进行讲学。”

    “这我们肯定乐意啊。”

    吴前进乐呵呵的笑了起来,担任顾问或者讲学基本就相当于挣外快。

    只要价格合适,没有教授会拒绝的。

    郭阳也笑了。

    和西农达成了协议,嘉禾在西农大设立嘉禾农业奖学金,每年为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提供50万元助学金。

    而除了西农外,甘农大是早就有了相关合作,郭阳也让人留意疆省、青藏等地区的高校。

    条件合适的也可以建立相关合作。

    嘉禾集团的扩张迅速,在育种、种植、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都有大量的人才需求。

    同行企业也需要保持合理的人员流动。

    每年花个一两百万,就能赢得西北地区农林学子的好感,这是完全值得的。

    同时聘请专家教授担任顾问或者是讲学,一方面能打掩护,一方面也确实能缓慢提升队伍的研发水平。

    送别了吴校长,郭阳又伏案审阅起了材料。

    随着时间进入6月,天禾种业的种子销售慢慢的进入了淡季,工作重心逐渐的向制种生产转移。

    春夏播种的销售业绩也十分的耀眼,郭阳看着报表上的数据,总营收超14亿元。

    这份成绩极其的亮眼,妥妥的华夏种业前5强。

    随后又拿出几份报纸看了看,今年玉米种业市场上的王者依然是郑单958。

    目前推广面积已突破6000万亩。

    随后热销的品种还有登海种业的登海系列、掖单系列,以及浚单20等品种。

    先玉335也在低调发育。

    但以上所有的品种都被天玉1号遮掩了光辉。

    其极高的利润率让所有种企眼馋,随之而来的便是争相在研发领域加大投入。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登海种业。

    京城农业为其做了专题报道:《三强联手打造玉米育种研发联合体》。

    登海种业、鲁省科学院玉米所、鲁大生命科学院签订合作协议,

    各方的国家玉米工程中心、改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进行对等开放。

    包括核心种质资源等商业机密都可互换共享!

    郭阳不禁感慨,还真是强强联手。

    登海种业具备产业优势,有全国最大的玉米研发平台;

    玉米研究所从事玉米育种、栽培生理研究多年,具有几十个最新的国家植物新品种权;

    鲁大生命科学学院有我国最早一批开展生物技术育种的实验室,创造出了一系列的玉米育种材料。

    外界对三家单位联手也是一致看好。

    由于玉米育种的特殊性,种质资源代表了核心竞争力。

    三家联手,其可利用的玉米育种资源一下子就多了几倍。

    而且其背后还有杜邦先锋公司。

    业界纷纷惊呼:“登海,这是想做玉米种业的珠穆朗玛啊!”

    “李灯海了不起叻,‘南袁北李’的说法可不是吹牛的。”

    “登海种业上市之后,李灯海就以11亿元的身家超过袁老了。”

    “我听说,李灯还承诺股价低于50元不考虑卖出股权……”

    “确实了不起。”

    “我也看了他的采访,他说公司并不缺钱,绝不是为了圈钱而上市……”

    郭阳琢磨着登海种业的发展策略,最后还是得出了不足为虑的结果。

    又接着翻看其它堆积的期刊。

    《京城德农两条腿走路创高效……》德农公司计划加大自主品种的研发力度,在各地新建育种站。

    《沙洲种业今年计划科研投入2000万元》,通过资本运作,整体吸纳了一些科研院校的新成果,并进行合作育种。

    郭阳摇了摇头,沙洲种业这种代繁育种的方式迟早会出问题。

    但同处一地,郭阳巴不得其经营不善。

    唯一值得注意的是,沙洲种业可以凭借其地方背景,利用核辐照和航天技术进行育种。

    总体来说,天禾种业还是很能打的,单凭天玉1号一个品种就在国内玉米种业市场取得了领先地位。

    但要想继续扩大市场份额,除了天玉1号降价外,还得适当补充一些区域性的品种。

    除了玉米种业外,郭阳也看到了一些其它有意思的报道。

    比如说,被誉为‘华夏种业第一股’的丰乐种业上市8年,连续6年财务造假;

    华夏农科院以1000万元的价格将‘国稻6号’的全国经营权转让给明天种业。

    另外就是“谁有958,今年准发家”的说法依然很有说服力。

    玉米种业是华夏种业中行业集中度比较高的领域了,但依然是群魔乱舞。

    看了会资料,郭阳起身到窗户前,看看祁连山。

    工作之余,欣赏一下美景也是极为惬意的事。

    但还没看多久,余小川就来了电话。

    “老板,岛国酪农协会的会长岩田慎太郎来了,需要你接待一下。”

    “好,我跟着就过来。”

    岛国酪农协会是一个产销一体化的组织,协会可以直接参与奶农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同时也稳定的向奶农饲料和牧草等生产材料。

    据余小川说,目前岛国有近900户奶农加入了酪农协会,旗下近10万头奶牛,占据了岛国的近十五分之一。

    不同于熊泽征树这种进口商,酪农协会是绝对优质的大客户。

    量大,而且价格也是国际市场中最高的。

    郭阳叫上司机老宋,两人驱车赶往金塔草场。

    道路两旁的红柳长得郁郁葱葱,路边的农田也不时能看到忙活的身影,有的玉米苗已经冒出了土。

    和灰蒙蒙的西北印象完全不同。

    但汽车越往前走,还是逐渐的荒凉,有时甚至能看到大片荒芜空旷的土地,一望无际。

    让人不禁想到王维的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个多小时后,郭阳在草场见到了岩田慎太郎,以及陪在一旁的余小川和向天山。

    岩田干瘦干瘦的,穿着半袖衬衫,打着领带,看起来也就四十来岁。

    正贪婪的看着眼前辽阔的草地,刈割了的苜蓿已发出了新芽,他轻轻摘下一片芽叶,放在鼻前,清嗅着草香。

    郭阳是通过翻译和其交流的。

    岩田显然对苜禾1号很满意,“真没想到华夏能生产出如此优质的苜蓿。”

    “三年前,我就曾到华夏考察苜蓿,也签了订单。但进口的苜蓿产品质量差,也没有经过熏蒸消毒处理,未能通过国内的检疫。”

    “去年有贸易商从华夏进口了一批苜蓿,其品质还是最好的,就引起了协会的注意。”

    郭阳虽然对岛国没什么好感,但别人是来谈生意的,他也愿意给个笑脸。

    “岩田先生,还有什么疑虑你可以提。”

    “主要是产品规格和尺寸,草捆、草块、苜蓿粉,每一种都要对应的要求,此外包装也要一次到位。”

    余小川凑到郭阳身边小声告诉他,此前苜禾的产品都是在国内粗包装。

    运到岛国后再由进口商进行分包加工。

    郭阳没多想就同意了下来。

    想做别人的生意,自然就得做好的对应的服务。

    如华夏的饲料稻草出口到岛国,从1985年检疫部门就在做工作,历经14年时间才打开岛国市场。

    牧草的熏蒸加工技术与稻草相似,并不复杂,以国际市场为主的苜禾自然是早就做好了准备。

    岩田也很痛快,没了后顾之忧的他,当即给苜禾下了大单。

    决定将酪农协会全年一半的进口额给到苜禾。

    酪农协会每年的苜蓿进口需求大约是苜蓿干草40万吨,草块8万吨,苜蓿粉和颗粒4万吨。

    按最简单的算法,一半也是26万吨。

    26万吨!

    余小川瞳孔睁得老大,郭阳和向天山也好不到哪儿去,这才是真的大单!

    还是直接和产品终端接触,相当于是活广告啊。

    不一会儿,余小川又无奈的说道:“产量不够啊!后3茬苜蓿只能产15万吨干草了。”

    岩田皱起了眉头,近几年岛国奶业发展迅速,对牧草的需求连年增高。

    而同样品质的苜蓿,欧美地区的售价更高,因此岛国一直在寻找替代市场,华夏就是其一。

    只是以往国内企业不争气。

    郭阳想了想,“岩田先生,我们还有部分种子田,苜蓿干草产量大概在7万吨左右,只是品质要稍微差些。”

    “另外,我们在一千多公里外,还有处新建的苜蓿基地,预计今年能产两茬的牧草。”

    “一千多公里远?”岩田挑了挑眉,似是不相信。

    “是的,都是同样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模式。”

    “那再去看看吧。”

    “那边是今年才播种的,苗还不高。”

    “没事,去看看。”

    两天后,岩田看了五原的牧草基地后,没有仓促下单,而是说等到了收获季节会派人再来。

    至于金塔的,酪农协会准备全订下来,分期到货付款。

    苜禾最终同意了。

    幸好前茬卖完时,没有急着和其它采购商签合同,不然就错失良机了。

    岛国是目前国际上最重要的苜蓿市场,进口量和单价都常年居世界第一。

    酪农协会只占了十分之一的奶牛存栏量,其进口量就如此庞大。

    所以暂时牺牲一下其它市场也是值得的,何况还有五原的苜禾1号作为补偿。

    等所有的事情尘埃落地。

    苜禾农牧再次陷入了狂欢之中。

    (本章完)


  (https://www.24kxs.cc/book/2662/2662622/1111097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