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洼归五百四十二
发工资的时候,父亲跟母亲说:老陈,工资我领来了,我拿六百块放到女儿粮店去,剩下的都交给你。等派出所追回了我们的被骗款,再来弥补咱们的损失!母亲无奈地嗯了一声。再说我侄儿友珠<父亲唯一的孙子>自从那年高考以五分之差名落孙山,懊恼不已,这时父亲安慰孙子说,不要气馁,人生道路有千行,行行出状元!不是读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友珠很听话,很快他就成为了粮食系统的职工,他传承了祖辈的优良传统美德。吃苦耐劳,积极肯干,待人真诚正直。很快他在自身工作中作岀了很大成绩,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转眼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父亲和母亲早就期待着孙子早日长大,成家立业,于是就托人说媒,给孙子说亲事,说也怪,先有人介绍了几个对象,孙子总是看不上,这次有人介绍了一个杨林镇医院院长的妹妹,在县轻机厂上班的二十三岁女孩阿琴,长相身材都一般,孙子一眼就相中了她。父亲和母亲问孙子,这从外表看,这女孩都不及之前别人介绍的几位,你咋就偏偏相中她了呢?孙子笑了笑说;爷爷奶奶,我只看重人的内在,她很聪明,有头脑。父母一听,很高兴,觉的孙子说得对。于是就忙着张罗这门亲事,国庆节的时候他们终于娶到了孙媳妇,以后的日子里,都说明了孙子友珠对婚姻选择的正确性。真是让人赞不绝口。那就是俩小口成家后不久,由于各自单位都不景气让他们选择了下海经商…
父亲心中十分疼爱他这个唯一的孙子,只是自己也老了,好多事情都只能是尽尽心而已,一切只有靠孙子的自身努力。再说孙子和孙媳下海开始创业,就在离城不远处的柏树下租了一片厂房开办粮食加工厂,阿琴管理厂内进岀账目,友珠则管理在全县各村收购谷籽回厂加工大米,刚开始创业,财力人力都不够,友珠除了跑外业务,还坚持与工人们一起扛谷上机进行脱粒,都是一百多斤一包,一天要扛几十包,父亲时常去厂里看望辛苦的孙子和孙媳,见他们总是灰头灰脸汗流浃背的情形,心里总忍不住一阵阵的心痛。转念又想,为人不吃苦中苦,怎知才为人上人的道理。让孩子们多磨练磨练,也许他们能闯出一番天地。连续干了几年,友珠的粮食加工厂规模越做越大,从开始的一穷二白发展到已有可观积蓄。就连他们的小女儿八岁的婷婷都那么懂事,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就赶紧帮着为这些干活的工人洗菜做饭,而且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年级前三名。
又过了几年,友珠租用的这片厂房要折迁出售,友珠就在塘下村花了一百多万买了地皮,盖了一个现代化的大规模粮食加工厂。从引进的先进机械设备中加快了脱粒速度,减少了人工操作,让全县百分之六十的人都吃着他们厂里经济又实惠的粮。在粮食部门几乎全部解体之后,粮食局就把友珠的粮食加工厂视为县粮管所的重点,从而更给友珠努力办好厂加大了信心。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为有这样争气的孙子而骄傲!跟老同志们一起聊天时,每听到别人夸他孙子能干,他都禁不住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因为孙子正在完成他一生自己未能完成的梦想。
父亲把外孙赛赛送到了幼儿园,回到家里,嘴里唱着小曲: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籽啊,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心中生根开花…一面忙起家务来,母亲上街买菜去了,父亲烧了一锅盐开水让它凉下来,然后把扑水坛子洗净,将青辣椒放进去,再把凉盐水倒进坛子里盖上坛上盖,过几天就可以吃了,父亲会做泡菜,饭桌上有这些泡菜很能提起人的食欲,胃口大开。父亲喜欢听我们吃饭时夸他做的泡菜真好吃,每当这个时候他就高兴地笑了。父亲还会做千层饼,那是父亲从小跟大冶的奶奶学做的,那时条件差,没有钱买肉,奶奶就叫父亲到菜园子里摘些香葱来,切成葱花,放点盐揉在面粉里,一层层的擀成面皮,抹上一层油,再合在一起烙,烤出来的千层饼可香了。父亲喜欢看到家人吃他做的饭菜,他觉得这是他的老有所乐,能为家人做些事,就是他心头的满足!他觉着自己对家庭还能尽力。母亲回来了,菜篮子里有猪肉和墨鱼,父亲知道这是母亲为女儿梦儿准备的,父亲说:老陈,你歇会儿,我来做饭吧。母亲说:不了,我做,梦儿喝惯了我熬的汤,怕你做的不合她的味口,她嘴刁,怕到时又不吃!父亲笑笑说:那好吧!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写到这里我忍不住泪洒屏幕,如今我到哪里去吃父母做的饭!)梦儿下班回来了,进门就闻到了肉炖墨鱼的香味,高兴地喊着;爸,妈又为我做墨鱼汤了?父亲说:你妈还在厨房为你忙着呢!我大声喊到:妈,别忙了,有墨鱼汤我就够了!母亲为我舀了一大碗肉炖墨鱼汤端到我面前说:梦儿快趁热吃
父亲的晚年生活,总让我想起他如一抹夕阳,婉约着黄昏时最美的色彩,仿佛要把自己溶入五彩斑斓的天际,让历史的天空记住他一个凡夫俗子平凡而伟大一生的过往,令人难忘他在人间八十三年的岁月。忘不了民国时期在那个大治秦山店河边打鱼的场面,忘不了那年做长工时还是少年,忘不了抗日战争时与战友们一起在大冶矿山打日本的战争硝烟,忘不了解放后参加工作在党旗下举起入党时宣誓的拳头,人的一生既短暂又漫长,父亲用他一颗正直善良的心,光明磊落地对待身边的一切人和事。如果用两袖清风来形容他的清贫是最好的恰如其分,为官几十年,不贪不占不为己,他总说:我是共产党的干部,一切都只能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想起父亲的那年,在政府财办上班的时候,那年干部工资按贡献和工龄由上面分配的名额上调,父亲首先考虑的是他身边的同事,原本上面是分给他的上调指标,他却大度地让给他的同事,母亲说:我们家也不宽裕,为何要让给别人,父亲说:那同事家里孩子多挺困难的,我们家孩子下乡当知青去了,现在只剩下小女儿和孙子在读书,条件总比他们好些。母亲不再说什么,她苦惯了,就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出去劳动来帮父亲维持家庭的生活呗!父亲放弃了自己儿子调工资的机会,把指标让给了别人。
(https://www.24kxs.cc/book/2706/2706466/1111065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