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去大明扶贫 > 第513章 内战终于爆发了

第513章 内战终于爆发了


辽王带领人马亲自开拓南洋的时候,只带了明月和明珠两个老婆南下。

曹无双和海珠留在沈阳城,一个管理王府,一个管孩子。

正妃郭爱仍然坚守在沈阳,说是帮辽王看好辽东后方,其实也是为自己和儿子寻找退路。

她心里很是不理解,辽东幅员辽阔,为什么还要去那数万里的域外蛮荒之地?

辽王现在儿子越来越多,难道他真的要为每个儿子都要打下一片天下?那得多累啊?

她不想去万里之外的南洋,更不稀罕数万里外的新世界,她现在只想守好辽东这个地盘。

郭爱觉得,自己现在有老皇帝的禅位诏书,即使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当上皇帝,但是拿这个和朝廷作交易,世守辽东,当个土皇帝总可以吧?

此后,只要朝廷派人前往辽东和郭爱谈判,郭爱总会向来使展示一下这份禅位诏书。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老皇帝曾经要禅位给辽王的诏书,再加上辽王曾经在京城遇险,许多人不仅对建文帝皇位的合法性产生质疑,甚至怀疑是建文帝逼死了太上皇和郭太后。

到了最后,应天城内各种谣言也是满天飞,刚刚通过南征交趾积累了那么一丁点声望的建文帝又被整得灰土灰脸。

开弓没有回头箭。在方孝孺和齐泰哼哈二将的策划下,建文帝也只能铁了心要削藩,硬着头皮搞两手都要硬,全都要。

他一方面一厢情愿地以朝廷大义去束缚辽东和辽王的手脚,希望辽王作为大明亲王表率,带头维护他作为皇帝的权威,另一方面又充分发动群众,搞检举揭发,将平时骄横不法的齐王、代王、谷王和岷王陆陆续续召回京城,削爵软禁,将刚刚继承晋王爵位的朱济熺也削了爵。

齐泰这个下作东西,又怂恿燕王、周王、楚王、湘王等各王府的属官,检举诸王暗自铸造兵器,准备谋反。

周王的另一个儿子为了和王世子朱有炖争嫡,竟然也诬告自己的亲爹要谋反。

老朱家的奇葩子孙还真是层出不穷!

一天早朝,齐泰乘机给建文帝灌了一碗迷魂汤:“陛下,诸位藩王已是众叛亲离,削藩是众望所归啊。”

建文帝问道:“如果诸王武力相抗,怎么办?”

齐泰又说道:“只须这般这般,来一个白衣渡江即可……”

齐泰的计谋来源于史书,也就是三国时吴国陆逊毁弃与蜀汉盟约,将军队伪装成白衣商旅,偷袭荆州关羽大后方的故事。这是一个对付敌国的谋略。齐泰却要将之用到尚未反叛的大明宗室身上。

尽管齐泰的计谋很是下作,但建文帝这时脑子竟然也进了水,深以为然,竟然以堂堂天子之尊,搞起白衣渡江的阴谋诡计,派京军精锐伪装成过境的商队,相继突袭了开封和荆州两城,包围周王府和湘王府,逼得周王和湘王惊惧自杀,以证清白。

就连手无缚鸡之力的安王、新王、韩王、郢王、唐王等几个没有之国、对朱允炆不构成任何威胁的亲王,也被建文帝长期软禁在京城,不让之国。

一通操作猛如虎,全国上下二十多个亲王,却没有一个藩王敢起兵反抗。最牛逼的辽王自我放逐海外,周王、湘王被逼自杀,燕王作为年龄最长的嫡亲的亲王也被逼得装疯卖傻,大热天地穿棉袄,烤火炉,最后把蛋蛋都烤坏了,从此失去男人的基本功能。

最重要的是,朝廷借削藩之机又收回了十来个王府护卫的兵权。

此时,整个大明朝堂中的削藩派都是信心满满。

大家都相信,只要辽东这个实力最强的藩不带头造反,朝廷依次削平其他诸藩王不会超过一年的时间。

建文三年,也就是洪武三十四年五月,当帖木儿大军席卷西域时,建文帝也正式把削藩目标指向了燕王和楚王。

燕王此时也获得准确消息,辽王无意皇位,又去了南洋,决定不再装疯卖傻、坐以待毙,而是大张旗鼓,招兵买马,整军备战,先发制人。

燕王不仅把女婿盛宣从辽东搞到了北平,还把辽王扔在海参崴的废人张信也搞到了北平。

盛宣和张信二人到了北平城之后,不仅帮助燕王从辽东高价挖来一批会造枪械的工匠,制造了两千支迅雷铳和数万具一窝蜂火箭,还帮其从辽东招募了二百余名退役骨干,完全按照辽东军的编制重组了燕山三护卫,并进行相应的战术训练。

燕王世子朱高炽,大将谭广、薛䘵等人不是在辽东战斗过,就是和辽东军在西域战场上亲密合作过,和辽东军好多现役、退役骨干还保留不错的关系。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燕王先是摆了一个鸿门宴,囚禁了北平都司指挥使杨文,夺取了北平都司的指挥权,然后又亲自前往大宁府游说宁王共同入伙造反,约定成功之后共享天下。

燕王的实力不可小觑,宁王朱权手下的五万大军更是装备精良。

这些年来,辽东飞速发展,宁王近水楼台先得月,没少跟着沾光,宁王府造的迅雷铳不仅比燕王府多,而且质量比燕王府的还好。

宁王朱权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和燕王痛饮一番后,二人一拍即合,以“清君侧”为名,迅速纠合十万靖难大军,浩浩荡荡南下,对建文帝来了个先下手为强。

此外,方孝孺、齐泰等人的急功近利,还给燕王送来不少盟友。

被削去爵位的晋王朱济熺,和朱允炆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周王世子朱有炖悄悄各带着一个比较听话的王府护卫来到北平,投靠了燕王。

此时的建文帝也做好了武力削藩的准备。

兵力最为雄厚的辽王已经去了南洋,留守辽东的辽王妃和王府参谋长张玉都向朝廷使节保证,万一各地藩王起兵对抗朝廷,辽东会保持中立,两不相帮。

山东布政使铁炫、长春侯平安和山东都司指挥同知盛庸对朝廷言听计从。他们以部分京军和辽东骨干基础,以备倭为名,在山东临清军营紧急扩充了十万备倭军,驻防山东,充当平叛的主力。

曹国公李景隆和魏国公徐辉祖等一帮勋贵坚定地站到了建文帝一边。他们以西域都司和陕西行都司的八卫精锐边军为基础,加上从各亲王那里收缴来的一些王府护卫,组建了一支十万人的平叛后备力量,驻防河南。

世守云南的黔国公沐晟和在平定麓川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腾冲侯何福,也听从朝廷的命令,统率云南和贵州都司八卫兵马,抵达中都凤阳,和凤阳当地驻军共同组成了另一支平叛预备队。

至于军械后勤方面,建文帝更有底气。

这两年,朝廷已利用辽王给的图纸和回到应天的一批辽东军械工匠,再加上全国的人力物力,又加紧生产了三千支迅雷铳。

建文又拿出国库中仅有的两百万两库银犒赏三军、鼓舞士气。户部又紧急印了一千万锭宝钞,加征江南各省两成的赋税,以防不虞。

六月,燕王和宁王率领十万靖难大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杀入山东境内,结果遇到十万备倭军的殊死抵抗。

靖难大军和平叛大军都有辽东的火器、骨干甚至是战术的加持,作战自然是半斤对八两。

双方本来都信心满满,想打一场速决战,结果打成了持久战和消耗战。

大家拼光了弹药,拼弓箭,拼光了弓箭,拼大刀和长枪,把国人内斗的狠劲和韧劲都发挥得淋漓尽致,南北双方都有一大批优秀将领死于这场消耗战。

燕王手下大将谭广、薛䘵和宁王手下大将陈亨先后被长春侯平安击毙。以兵部尚书衔在前线督战的山东布政使铁炫和山东都司指挥同知白忠也先后死于燕宁大军枪下。

靖难大军和一线的平叛大军在山东杀得昏天黑地,李景隆和何福带着后备兵马始终在后方冷眼旁观。李景隆旁观是嫉妒备倭军抢了风头。何福旁观是因为情况不明。

西域都司指挥使宋晟见势不妙,悄悄带领三卫西域人马脱离内战战场,前往河西去了。

这时他已经收到了消息,帖木儿已经亲自率领大军杀入西域。对于他来说,目前对战的一方是代表着大义的朝廷,另一方是儿女亲家燕王,帮助朝廷打亲家本来就让他左右为难。

他平时为人虽然有些滑头,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宁愿战死在防御外敌上,也不愿成为内战炮灰。

山西都司指挥使袁洪因儿子袁容成了燕王的东床快婿,也以防御蒙古部落入侵为由,明面上表示支持削藩,实际上严守中立。

黔国公沐晟在凤阳观望一阵后,借口边境有蛮夷骚扰,也带了四卫人马回云南去了。

大明朝还是有不少有识之士,对这场内战深恶痛绝的。

也有的人是以辽王的立场为立场,两不相帮。


  (https://www.24kxs.cc/book/2825/2825584/1111062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