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齐国历代君主1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或姜尚。商朝末年人。汉族(华夏族),商末东海上人士(现今河南许昌,另一说法是安徽临泉姜寨)。
半生寒微
姜子牙,亦作姜尚。是东海边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西),所以又称吕尚。
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两代,申、吕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
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 。
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 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
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 ,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可是直到70岁还是一无事处,闲居在家。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垂钓渭水之滨磻溪(今宝鸡市陈仓区天王镇伐鱼河畔),才遇到求贤若渴的姬昌侯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
姬昌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请他坐车同归,并拜他为师,从此开始了他兴周灭商的人生道路。此即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来源。兴周灭商姜子牙72岁时,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姬昌 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姬昌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与姜子牙谈论后姬昌大喜,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
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有人说,姜子牙博学多闻,曾为商纣做事。
商纣无道,姜子牙就离开了。四处游说列国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终西行归依姬昌 。有人说,姜子牙乃一处士,隐居海滨。姬昌被囚禁在羑里时,姬昌之臣散宜生、闳夭久闻姜子牙之名而召请他。
姜子牙也认为“听说姬昌贤德,又一贯尊重关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为了营救姬昌,寻找美女奇宝,献给纣王,以赎取姬昌。姬昌因此得以被释,返回周国。
虽然姜子牙归周的传说各异,但大旨都认为他是姬昌、姬发之师 。姬昌从羑里脱身归国后,暗中和姜子牙策划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
姜子牙辅佐姬昌积善修德,明道行仁;对外促使姬昌联络对纣王不太满意的其他诸侯国对其纳贡,从而使纣王放松警惕;对内定爱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产,训练兵马;所以后代谈论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的,都尊法姜子牙的基本策略 。
姬昌为政清平,尤其在明断虞、芮二国的国土争讼后,被诗人称道为膺受天命 。姬昌又讨伐了崇国、密须和犬夷,大规模建设丰邑 。
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多半是太公谋划筹策的结果 。姬昌死后,姬发即位。九年,姬发想继续完成姬昌的大业,东征商纣察看诸侯是否云集响应。
军队出师之际,被尊称为“师尚父”的姜子牙左手拄持黄钺,右手握秉白旄誓师,说:“苍兕苍兕,统领众兵,集结船只,迟者斩首。”于是兵至盟津。
各国诸侯不召自来有八百之多。诸侯都说:“可以征伐商纣了。”姬发说:“还不行。”班师而还,与姜子牙同写了《太誓》 。
又过二年,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此时纣王荒淫暴虐到了极点,姜子牙见时机成熟,就向姬发提出伐纣建议。姬发于是通告诸侯共同征伐。姜子牙精选兵车300辆,勇士3000人,甲士人,组成伐纣大军。
发兵时姬发占卜龟兆不吉;行军途中又遇暴风骤雨,姬发和众臣的决心一度动摇。姜子牙力排众议,坚定了姬发伐纣的信心。
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周军到达商都朝歌郊外70里处的牧野,各诸侯率兵车4000乘会合。商纣王也集结70万(一说17万)兵马赶至牧野。
战幕一揭开,姜子牙亲率少部精锐为先锋在前面挑战,随后姬发率领大队人马攻击商纣王的军队。商军人多势众,但士卒与商纣王离心离德,纷纷倒戈。
纣王见大势已去,急忙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 姜子牙引姬发入殷都朝歌,诏告天下商朝灭亡,周王朝诞生。
第二天,姬发立于社坛之上,群臣手捧明水,卫康叔封铺好彩席,师尚父牵来祭祀之牲,史佚按照策书祈祷,向神只禀告讨伐罪恶商纣之事。
散发商纣积聚在鹿台的钱币,发放商纣屯积在钜桥的粮食,用以赈济贫民。培筑加高比干之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把象征天下最高权力的九鼎迁往周国,修治周朝政务,与天下之人共同开始创造新时代。
封国安邦武王灭商后,同姜子牙、周公旦等人商议,把全国分成若干个侯国,由周天子分封给在灭商大业中作出贡献的姬姓亲族和有功之臣建都立国,充当周朝统治中心的屏障,即所谓“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由于姜子牙在兴周灭商中功勋卓着,而被首封于齐地营丘(即今淄博市临淄区)建立齐国 ,以稳定东方。公元前1045年,姜子牙带领本部人马奔营丘而来。
因为长途跋涉十分疲惫,一行人行军速度很慢。一天傍晚他们来到离营丘不远宿营,准备明日赶到营丘。有人说“有道是机会难得。这些人睡起觉来香甜安稳,哪像个赴国建都的样子”。
姜子牙听后睡意全无,急命整顿人马披星戴月赶赴营丘。至黎明时到达淄河西岸,只见莱国军队正在涉水奔营丘而来,剑拔弩张,形势危急。
原来莱国与营丘离得很近,是商纣王的属国,莱侯想趁姜子牙立足未稳之际抢占营丘。两军在淄河西岸展开对垒,姜子牙指挥镇定自若,士兵作战英勇顽强,莱军被杀得丢盔弃甲,悻悻而回。
齐国就这样正式建立起来。姜子牙建立齐国后首先以法治国,安定民心。司寇营汤阳奉阴违,受贿害民,并妖言惑众,宣称要以所谓的“仁义”治齐,姜太公便令人把营汤斩首,以正政令; 东海上有被时人称为“贤人”的狂矞、华士兄弟,不向天子称臣,也不为诸侯做事,以不合作的姿态和平对抗新生的齐国,姜子牙认为他们自私自利,不为国家尽义务,是“害群之马”,就下令诛杀他们。
一时间齐国再也没有违抗命令法规的事情了,混乱局面迅速得到了安定。仅仅五个月姜子牙就去向周公“报政”,即向周公汇报其安邦定国的政绩。
强国富民
姜子牙政治上推行尊贤尚功的政策。就是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吸收大批当地东夷土着中的人才加入到齐国统治阶层,让他们在国家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通过考核符合选贤标准的人,不分亲疏用其所长,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积极创造性。
这一用人路线打破了西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尊尊亲亲”的正统思想束缚。姜太公还把用人提升到事关国家兴亡的高度,提出“六守”、“八征”、“六不用”的人才理论。
实践证明,他的用人思想不仅开创了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人才使用先河,也为后来齐国称霸列国奠定了基础。文化上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
“俗”指“夷俗”,即当时当地东夷人的生活方式;“礼”指“夷礼”,即当时当地东夷人的礼仪制度。
太公认为,如果在齐地强力推行周礼,容易产生民族矛盾,不利于治国安邦。经过再三斟酌,他决定从齐地实际出发,从俗简礼,不强制干涉,且务实地创造了既让齐民乐于接受,又不太悖周礼的新制。
据《汉书·地理志》载:“齐地负海泻(x刹)卤,少五谷,而人民寡。”《盐铁论》则说:“昔太公封营丘,辟草莱而居焉。地薄人少。”
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姜太公自齐国初建时就因地制宜,在注重发展黍、稻生产的同时,利用境内矿藏丰富、鱼盐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冶炼业、丝麻纺织业、渔盐业等手工业;还利用齐国交通便利、人民有重商传统的优势,大力发展商业,推行与列国通货的外贸政策。
在这种“农、工、商”三宝并举的宏观战略指导下,齐国制造的冠带衣履畅销天下,鱼盐流通列国,诸侯纷纷前来朝拜,齐国逐步由偏僻荒凉的小国穷国发展为雄居于东方的大国富国。
安定周室姜子牙封齐建国后,相当多的时间是在镐京做周朝中央政权的“太师”,辅佐外孙周成王姬诵、重外孙周康王姬钊。
他的大儿子齐丁公姜汲,也没有到临淄治理齐国,而是一直在镐京担任虎贲氏之职,统领着王宫卫戍部队。 齐国开国后的三十余年,营丘基本上由姜太公的三儿子丘穆公镇守。
成王时期,管叔、蔡叔、霍叔“三监之乱”,淮夷、徐夷、“殷东五侯”起兵反周,姜太公父子辅助周公旦,或坐镇京都、运筹帷幄;或领兵东征、冲锋陷阵;或左右呼应,东西夹攻,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为二次安周立下了赫赫战功。
再后来,周成王去世,姜子牙父子又接受了成王托孤的遗命,担负起辅佐太子的重任,后又与众臣一起扶立太子姬钊登位 ,史称周康王。
寿终镐京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卒于周首都镐京,岁寿139岁,子丁公姜汲继位 。齐丁公姜汲继任周王室太师,掌管整个周王朝的军政事务。
关于他的为人评价:
商容说他是:“视其为人虎据而鹰趾,当敌将众,威怒自倍,见利即前,不顾其后,故君子临众,果於进退。”
《诗经·大雅·大明》说:“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齐管妾婧说他:“昔者太公望年七十,屠牛于朝歌市,八十为天子师,九十而封于齐,由是观之,老可老邪?夫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汤立以为三公,天下之治太平,由是观之,贱可贱邪?
皋子生五岁而赞禹,由是观之,少可少邪?駃騠生七日而超其母,由是观之,弱可弱邪?”
展喜说他是:“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百里奚形容他:“昔吕尚年八十,钓于渭滨,文王载之以归,拜为尚父,卒定周鼎。”
周灵王说他:“昔伯舅大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师保万民,世胙大师,以表东海。王室之不坏,繄伯舅是赖。”
季札说他:“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
晏婴说他:“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
他的个人作品,六韬《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着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
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
《六韬》在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
齐丁公吕汲(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前975年),姜姓,吕氏,名汲,也称姜汲、崔汲。是齐太公吕望的长子,西周时期诸齐国第二代国君,公元前1014-公元前976年在位。
辅佐成王西周时期,周王室还是很有威严的,为了避免各诸侯国不听命调遣,都需要各诸侯当权者或者其至亲男子留在天子都成镐京任职,实为"人质"。
在京服从君命,担任重要官职,辅助天子统治诸侯,其国家并对天子有纳贡赋与服役的义务。
武王死后周成王姬诵即位,成王年幼,周公和召公奔赴镐京辅佐天子,令长子留封地守国。姜子牙则相反,留自己的第三子丘穆公镇守齐国,而姜子牙则与长子吕汲一起到镐京辅助周成王。
周成王姬诵的生母是吕汲的妹妹邑姜,因此吕汲还是周成王的舅舅。
周成王时期,受武王分封的商朝遗民武庚利用管叔、蔡叔对周公不满,伙同周边诸侯起兵反叛。吕汲领成王之命,随周公东征,其父吕望响应西征,最终平定了"武庚之乱"。
折叠辅佐康王成王的儿子周康王姬钊继位之初,齐丁公以辅政大臣兼虎贲氏的身份,辅佐周康王。 吕汲像他的父亲那样为周王室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天子赏识。
周康王分鲁、晋、卫、齐四位诸侯以珍宝之器,而同为朝臣的楚君熊绎却无分。足见齐公在朝中地位之高。周康王六年,吕望病重,吕汲赴齐国继任君位,留其子吕衡、吕季留在天子都城镐京辅佐周康王。
去世传国
周穆王元年,历经成王、康王、昭王三朝的重臣吕汲,病重去世,由于其去世之日为"丁",周穆王便以商朝的礼仪谥法,尊其为"齐丁公"。
吕汲去世后,嫡长子吕季本该继位,可吕季却将国君之位让给了自己的同母弟吕得,并且让子孙离开营丘,搬到崔邑生活,自己则与庶兄吕衡二人,继续留在周王室,辅佐周穆王,并被周穆王封为太傅,位列三公。
齐乙公吕得继位后,与嫡兄吕季、庶兄吕衡,共勤王室,使得齐国在诸侯中的地位更加崇高。
代周灭唐
周成王即位后,齐国因管蔡作乱、淮夷叛周而此获得征伐的机会,于是吕汲奉命征讨唐国,这让齐国在吕汲执政时成了政治上的大国。
东周晏婴《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三》:"景公树竹,令吏谨守之。公出,过之,有斩竹者焉,公以车逐,得而拘之,将加罪焉。
晏子入见,曰:'君亦闻吾先君丁公乎?'公曰:'何如?''晏子曰:'丁公伐曲沃,胜之,止其财,出其民。公日自莅之,有舆死人以出者,公怪之,令吏视之,则其中金与玉焉。吏请杀其人,收其金玉。
公曰:'以兵降城,以众图财,不仁。且吾闻之,人君者,宽惠慈众,不身传诛。'令舍之。公曰:'善!'晏子退,公令出斩竹之囚。"
史料所述'曲沃'一带,正是当初西周时期,周成王灭唐、成王"桐叶封弟"于唐叔虞的地望,而太原则是晋国后来的迁居之都。"及至周成王灭唐",周成王不过是发号施令者,真正的灭唐统帅乃是齐丁公吕汲。
(https://www.24kxs.cc/book/3013/3013794/1111070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