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朱元璋对朱棣最大的褒奖!
临近中午。
“燕王又打赢了!”
“之前金陵很多人还说,三峡口不好打,说什么,燕王在三峡口肯定会遭遇一场苦战!”
“是苦战啊,燕王偏师,打了两天呢!”
“哈哈……老张,你这阴阳怪气的话,可别让那些读书人听到。”
……
三峡口大胜的消息传回金陵。
金陵百姓顿觉扬眉吐气。
捷报未传回前,那些读书人评头论足,说什么,燕王即便能攻克三峡口,也一定要付出巨大伤亡。
大伙儿听闻,就私下议论不可能。
那些读书人听到了。
还要凑上来骂大伙儿一句愚民!
说大伙儿盲目崇拜燕王?
有些读书人更是过分,竟然写什么战况分析。
交给街边酒肆的说书人,大张旗鼓分析。
描绘三峡口地势艰险。
说燕王偏师,是什么诸皇子联军,皇子们都没领兵打仗经验。
甚至有人隐晦预测,燕王可能遭遇人生以来,最大的失败。
大伙儿当然不相信了。
可架不住,人家说的头头是道。
都开始替燕王担心了。
现在事实证明。
这些喜欢出风头读书人的话,真不能听,不能信啊!
这类读书人说话。
他说东,大伙儿应该往西。
他说左,大伙儿就要往右!
……
朱府。
“阿姐,这回读书人的信誉,在百姓心中算是破产了。”
徐妙音抱着金豆子,笑的前俯后仰,“现在外面的百姓都在议论,读书人说往左,大家就应该往右!”
徐妙云看了眼坐在旁边的乌云琪格,含笑嗔目道:“你都是出嫁的人了,别这么嘻嘻哈哈。”
三峡口捷报的消息传回后。
她也松了口气。
这些年。
大明的政治氛围十分宽松。
原因有很多。
首先,父皇比以前越来越自信了,更能容得下各种声音。
其次,过去几年,朝廷在全力推动乡土村社,以及为北征备战。
都需要宽松的政治氛围。
如果政治氛围针尖对麦芒般紧张。
必然会有很多本来利益受损的人,跳出来,指摘乡土村社、以及备战北征。
政治氛围宽松。
朝廷做朝廷的。
这些利益受损的人,适当让他们去茶楼酒肆、勾栏场所发发牢骚。
人的情绪,通过嘴巴,在茶楼酒肆、勾栏场所宣泄出来。
总好过,这群人利益受损,情绪无处发泄,最终钻牛角尖,偏激的把矛盾拱到朝堂上。
就和四郎在福建做事一样。
士绅读书人可以骂他。
但不能干扰、破坏四郎施政。
大儒吴海破坏四郎施政,那就只能送吴海先生赴死。
但也紧紧只是一个吴海。
其他脑袋发烧发热的读书人。
除了被丢到东番搞乡土村社,四郎再未惩处任何一人。
以至于,直到现在,福建还有很多士绅读书人在骂四郎呢。
商贾豪强资助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研究学社,除了他们认同了四郎的思想。
其实,也有讨好四郎的意思。
通过资助读书人,研究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
扩大这一理念在读书人群体的支持者。
一来,讨好四郎,以此对抗福建的牢骚声、咒骂声。
二来,这群因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受益,且接受这一理念的商贾豪强,希望通过扩大读书人的支持,确保这一理念不被颠覆。
……
总之,整体宽松的政治氛围。
就导致了,大明境内的读书人十分活跃。
就像金陵内,出现了很多读书人意见领袖。
这些人通过传播自己的意见,迅速蕴养声望,无非就是想走捷径罢了。
此番四郎偏师一路,进攻三峡口。
百姓十分关注。
对于这些乱头养望的意见领袖来说。
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肯定要积极发表言论。
若是判断对了。
声望瞬间就会高涨无数倍。
加之,朝中有些人不希望四郎风头太盛,想在百姓心中泼泼凉水。
就让这些意见领袖们,在城中积极发表有关三峡口一战,一定会十分艰难的分析。
而且,很多怀着客观中立的文武朝臣,都预测三峡口不好打。
于是,金陵城内。
对四郎攻克三峡口的舆论,就出现一边倒的悲观倾向。
要说她不受影响。
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就如妙音所说。
此番,金陵比较有名,充当意见领袖的读书人,算是一个跟头,栽的灰头土脸。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对四郎攻克三峡口很悲观。
一个叫解缙的意见领袖,就坚持认为,三峡口难不住四郎。
无论是谁。
她对这群意见领袖并无特别好感。
有人年轻,喜欢虚头巴脑,指点江山发表言论。
可就是不肯踏实实干。
有些意见领袖就更不齿。
为名利,乱头养望!
“嫂子,这些意见领袖,朝廷就不管?”乌云琪格突然开口。
她刚来大明时。
还没这种情况。
这些年,这种情况越来越热闹了。
有时候,这些所谓意见领袖说的事情,实在让人恨得牙根痒痒。
就比如,义兄朱粗鲁领兵回朝半年前。
关于朱粗鲁的议论突然多了起来。
而她也突然成为了被这些意见领袖评头论足的对象。
也就她只是个俘虏。
这里是大明!
要是换草原,她必然骑马操刀,即便追到天涯海角,都要砍下这些乱嚼舌根家伙的狗头!
好在,等朱粗鲁回来后。
这群胆小鬼,突然息声,不敢再瞎说半个字。
整个大明上上下下,都知道,义兄朱粗鲁那是把嫂子捧在手心里。
徐妙云看向乌云琪格,含笑道:“四郎说,这些意见领袖别有目的的声音,虽然听着让人恶心,短时间内,还能造成一些负面影响,长远来看,反而是一件好事。”
徐妙音、乌云琪格好看的眉角微挑,诧异看着徐妙云。
徐妙云笑着解释,“其实,四郎也是受张三丰张真人启发,张真人说,没有黑,就无法证明白存在,没有恶,就无法证明真善美之好。”
“别有用心的言论,只要不影响大局,影响一点局部,没什么不好,别有用心,就一定会被戳穿,在戳穿证明的过程中,百姓就接受了一次实践教育……”
四郎在福建时,经张真人提醒后。
就明悟,这是训导百姓,启发百姓的一种好办法。
让所有百姓都读书识字,根本不现实。
不,即便读书识字,糊涂蛋不一样很多嘛。
只有一桩桩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发生了。
即便是不识字的百姓经历了。
也能增长教训。
而且,百姓不识字。
更珍惜经验教训。
她无法判定。
大明这种宽松氛围,能持续多久。
但可以肯定。
四郎海外建立的基业,肯定要逐步提倡宽松氛围。
只要不影响大局,借此训导民众,迅速掌握一定辨识能力。
……
治国无非就是以愚治民,还是以‘开智’治民。
四郎显然更认可‘开智’。
以愚治民,民智未开。
治理天下是更简单一些。
可统治一群没有开民智的百姓。
别有用心之人,太容易颠覆了。
他们以外来人,统御异域百姓。
若是以愚治民。
更容易被人利用颠覆。
大明内部,一些敌视他们的人,都有可能去资助异域一些失败的精英层,挑起族群矛盾,打着驱赶外来者的旗号,颠覆他们。
隐患如此之大。
还不如直接开民智。
首先在统治疆域内,推行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
民智开。
底层百姓总会明白,到底是接受他们的统治好,还是接受原本王朝的统治好。
经济利益暂时稳定民心。
然后用包装在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的中原文化,灌输同化异域之民。
同时吸纳一些异域传统文化。
同时,在一些日常总要影响每个人的方面。
比如服饰、发饰、饭食方面。
摒弃大明文化、摒弃异域文化,提出一种全新文化。
比如,服饰方面的分体式衣服。
比如,四郎从福建招揽了一批厨子。
什么都不做。
专门研究新的烹饪方式。
又比如。
进忠正在带着一群读书人,对四郎提出的拼音法进行修改。
当初她帮着四郎修缮的拼音法,是在金陵话的基础上,弄出来的。
现在正在修订的这部拼音法,口语发音,和各地口音都不一样。
有些类似北方话。
却又不完全像。
总之,无论是服饰、发饰、烹饪、亦或是‘官话口音’,将来都要通过他们这些人带头。
形成潮流。
最终,结合教育。
彻底形成一种新华夏文化!
从而形成统治内,所有人对这种文化的自豪、认同。
总之,就是把始皇帝做过的,书同文、车同轨重新做一遍。
不过,吸取始皇帝,强硬推行秦制的教训。
他们不会强行推行明制。
华夏文化要包含在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新服饰、发饰、烹饪、‘官话口音’,包容吸收一些,不重要,不影响大局的异域文化。
以新华夏文化的面貌示人。
始皇帝强推秦制。
六国百姓强烈感受到,秦制要征服他们。
是人就有逆反心。
而提倡一种,有别于明制,但精髓却是华夏文化的新文化。
就不是他们这群外来者,征服异域之民。
而是双方文化碰撞,包容兼蓄,产生的一种新文化。
只不过是华夏文明更优秀。
占据了主导地位罢了!
这样更温和一些,从而达到,隐患最小,反抗心理最小的同化目的。
如此。
将来雍鸣继承基业。
也不怕,隐患太多,强势压着的火山爆发,重现秦朝二世而亡的结局。
“四婶儿……”
门外突然探入一个脑袋,打断徐妙云思绪。
乌云琪格瞪了眼娜仁托娅。
娜仁托娅笑道:“海军俞统制回来了,在殿外求见四婶儿。”
俞靖?
徐妙云微微愣怔。
随即起身,带着徐妙音二人,往外殿走去。
俞靖带着几个海军将士,扛着大袋小袋走进来,见到乌云琪格怀中的金豆子,顿时笑了。
等金豆子长大了。
非得让金豆子,喜欢上他们海军的坚船利炮!
和陆军争宠,必须发挥浑身解数!
啪!
立正行礼后,指着地上堆成小山的袋子,“王妃,这些都是东番和吕宋的一些特产,我离开时,明月让我给王妃带上。”
徐妙云含笑点点头,询问:“你们回来,有没有入宫?”
俞靖摇头。
王爷虽然不在金陵。
可王妃在呀!
他们是燕王海军。
又不是朝廷海军。
肯定先来拜见王妃。
徐妙云微微皱眉。
俞靖忙解释,“王妃,卑职主要是有事情,需要找王妃商量。”
徐妙云耐心听着。
“回来途中,听说王爷张北大捷后,同行北上的福建海商,就提议搞个博览会,免费让金陵百姓试吃、试用、观摩海外货品,抵达金陵后,又闻王爷三峡口大捷,这群豪强商贾,就对开博览会的想法更加坚定了,卑职不敢擅自做主……”
他可是知道,他们这位王妃的才能。
大家本来就是功勋二代子弟。
王妃闺阁时就很优秀,很出名了。
这些年,在王爷身边,不是金陵本地的兄弟们,以及东番百姓,只觉王爷把王妃捧在手心。
可只有他们这些熟悉王妃的人知道。
若是王爷真有个三长两短。
王妃一介女流,也能支撑起王爷留下的这片基业!
徐妙云微微皱眉,点头,略作沉吟,说道:“给王爷大捷贺这个提法不好,这样吧,就以恭贺朝廷大捷,又为推销海外稀奇货品,向陛下奏请,在金陵举办一次免费博览会……”
若单纯只是为四郎贺。
她会毫不犹豫拒绝。
四郎不需要这份风头。
也不能喧宾夺主。
此战,大哥才是主角。
不过,博览会的好处多多。
海商想开发海外货品,在大明的销售网络。
从中盈利。
这是海商的打算。
她则希望,海外的新鲜事务,能为大明带来新气象,以及经济利益。
比如香蕉之类果蔬。
香料。
百姓种植,既能多一样果腹之物,丰富日常食物来源。
同样能创造经济价值。
若是四郎在,一定会想办法促成这场博览会。
四郎想做的事情。
就是她想做的。
……
俞靖连连点头,就是有些小遗憾。
他们只是想为王爷大捷贺。
不过,王妃提议,为北征大捷贺的原因,他也清楚。
“王妃,要不,你和卑职入宫,请陛下、娘娘同意这次博览会,卑职……”
俞靖讪笑挠头。
让他操船打仗,他肯定不怕。
可这种事,还真有些难为他。
担心办砸了。
尤其是在皇帝面前。
打小,他见了皇帝就发怵。
徐妙云略微沉吟,笑着点头,“好吧,正好我也有些日子没入宫给陛下娘娘请安……”
也没去看看两小家伙。
尤其是祈婳那个疯丫头。
她不盯着。
父皇、母后又惯着这个长孙女。
还不知道怎么疯呢!
俞靖顿时高兴乐了。
……
徐妙音、乌云琪格送徐妙云出来,不由愣怔。
寝殿台阶下。
放着一个巨大木笼子。
娜仁托娅蹲在旁边,好奇看着笼子内,四只色彩斑斓的大鸟。
正在逗弄四只十分好看的大鸟。
徐妙云扭头看向俞靖,“这是孔雀吧?”
俞靖忙解释:“王妃,是孔雀,不过这是巴拉望岛特产的一种孔雀,驻守巴拉望岛兄弟们捕捉的,饲养了好几个月,确定能养活,才让卑职带回来,送给小祈婳的,绝不是给雍鸣的,世子应该跟着我们海军,学习海战,卑职肯定不教世子玩物丧志……”
俞靖忙不迭补充。
徐妙音、乌云琪格都被逗笑了。
徐妙云看了眼俞靖,无奈摇头笑笑。
要说会搞关系。
俞靖这个海军统制。
可比陆军第一镇统制谭渊,无耻百倍。
谭渊到底不是高门大户出身。
做事老实巴交。
没俞靖这么不要脸。
她百分百肯定。
这是俞靖吩咐驻守巴拉望岛海军将士做的。
“这种媚上的事情,你以后少在王爷面前做!”徐妙云笑骂一句。
俞靖讪笑。
也就是他比王妃年纪大点。
要不然,他也学耿瑄,臭不要脸叫王爷姐夫!
不对,耿瑄那个臭不要脸的,已经改口叫王爷王妃师傅师娘了。
人比人气死人。
他为了海军发展,真是一片丹心啊!
徐妙云见娜仁托娅喜欢的紧,笑道:“给府中留两只,我们带两只,送到大本堂。”
“谢谢四婶儿!”
娜仁托娅甜甜叫了一声。
引得乌云琪格直翻白眼。
目视徐妙云离开。
娜仁托娅转身,“小姐,我四叔凯旋回来后,陛下南巡,咱们也跟着去吧,到时候,出海看看。”
“乌云小姐,到时候我们一起,看来海外也并非蛮荒之地。”徐妙音笑着邀请。
……
“朱府的马车!徐妙云入宫了!”
徐妙云的马车,经过六部官衙时,瞬间惊动六部官员。
百官或是推开窗户,或是从官房内涌出。
“朱四郎三峡口大捷的消息,才传回不久,徐妙云这时候入宫?”
“哼!肯定是邀宠来了!”
“咦!快看,俞靖!俞靖什么时候回来,咱们怎么一点儿消息都不知?”
“朱四郎的海军又来了?”
……
百官议论纷纷。
徐妙云抱着金豆子,坐在马车内。
她即便不看。
也知道,此刻有很多双眼睛紧盯着她。
马车一路行抵御书房外。
门外值守的小太监,见徐妙云撩起帘子,忙谄媚小跑沿阶而下,“王妃,陛下听闻燕王和诸皇子攻克三峡口大捷的消息,去了坤宁宫,婢子带您去吧?”
徐妙云含笑点点头。
砰!
“哈哈……小祈婳小心点!”
徐妙云的马车刚靠近坤宁宫宫院,朱元璋开怀笑声,就传入马车。
“祖父、祖母、娘亲!娘亲!”
小祈婳正拿着一根香烛放爆竹,看到马车时,一眼就认出来了,大喊着,高兴跑过去。
凉亭内。
朱元璋、马秀英起身。
身边站着朱雄英、朱高炽、朱允炆三个孩子。
雍鸣也想跑过去。
不过抿了抿唇忍住了。
宫内规矩多。
不像他们东番的家里。
“娘亲,阿爹又打了大胜仗,还带着五叔他们,皇祖父可高兴了,听到消息后,就乐的合不拢嘴……”
朱允炆看着徐妙云下马车后,祈婳叽叽喳喳。
气呼呼攥紧小手。
他一直盼着父亲打大胜仗的消息传来。
然后在大本堂,好好在朱祈婳、朱雍鸣面前炫耀。
可等来的,却是四叔又一次大捷的消息。
瞧把朱祈婳牛的!
自从捷报传回来。
这回,就连八叔他们的母妃,刚刚都来皇祖母寝宫,抱着朱祈婳亲了左脸亲右脸。
朱祈婳都嫌弃的擦脸。
八叔他们的母妃,也一点儿都不生气。
还笑着夸朱祈婳。
他很后悔,当时在大本堂,大哥叫他一起来祖母寝宫,干嘛跟着来。
难道就来看,朱祈婳、朱雍鸣被众星捧月?
“妙云拜见父皇、母后。”
朱允炆为众人对雍鸣、祈婳的偏爱,闷闷难受时。
徐妙云走来。
马秀英含笑扶起徐妙云,埋怨道:“一家人,搞这些虚头巴脑做什么?”
话中,从徐妙云怀中,迫不及待接过金豆子。
“娘亲,这是什么?”小祈婳站在后面,装着笼子的马车旁,大声询问。
朱元璋、马秀英看去。
看到了笼子内,两只色彩斑斓艳丽的孔雀。
好奇快步走去。
雄英三人也忙跟上。
“卑职俞靖,拜见陛下、娘娘!”俞靖忙行礼。
朱元璋打量笼中孔雀,笑问:“这是你从海外带回来的?”
“禀陛下,这是巴拉望岛上的一种孔雀,驻守巴拉望岛的兄弟们,瞧着好看,就让卑职带回来,给陛下、娘娘、诸皇子皇女观赏,逗个乐子。”
哼!
朱元璋瞥了眼俞靖,笑哼一声。
看了眼,站在马车边,激动逗弄孔雀的小祈婳。
别以为他不知。
这孔雀,俞靖主要想孝顺的是小祈婳。
“你们别把咱大孙女惯坏了!”朱元璋提醒一句,转身往凉亭走去。
老四家的入宫。
还带着俞靖。
肯定有正事。
孩子们在凉亭外观看孔雀。
大人们来到凉亭内。
徐妙云落座后,便直接表明来意,“父皇,此番俞靖回朝,还有数十艘海商海船跟随,带了一些海外珍奇物品,听闻大哥北征捷报,想为朝廷北征大捷贺,用带回来的货物,免费办一个博览会……”
博览会?
免费?
这得多少钱?
为标儿北征大捷贺?
这群海商,以及俞靖为首的海军将士,应该是想给老四连翻大捷贺。
是妙云丫头制止了他们的想法。
改为,为北征大捷贺吧?
朱元璋、马秀英含笑对视,瞬间就把其中关节猜透了。
“海商们想要打开海外货品在咱们大明的销售网,儿媳倒是认为,这个博览会其实对咱们大明也很有利。”
“首先,海商赚的钱,也要分红给雇工身股制的大明百姓,也要缴纳海贸税赋。”
“其次,海外的一些新鲜事物,也有利于大明新气象。”
“再次,有些作物,有了消费基础,咱们大明引进后,既能成为百姓口粮的补充,也能为百姓创造一些经济收益,四郎经常说,当民间各种辅助食物极度富裕时,也会很大程度,减小对主要口粮的消耗……”
……
朱元璋看着徐妙云条理清晰,不断列举理由。
心中暗乐。
他们老朱家,娶了这么个儿媳,占大便宜了。
一众儿媳中。
若论哪个最优秀。
肯定是老四家的。
老四在外开创基业,有这么个有能力的枕边人辅佐,倒也可以轻松很多。
就如当初。
秀英对他开创大明江山的支持。
以前担心老四把妙云丫头惯坏了、宠坏了。
看来是多虑了。
略微沉吟,点头道:“这个博览会可以搞,不用以北征大捷,就用老四两次大捷的名义搞!”
标儿在军中,限制老四的声望。
他已经知道了。
这无可厚非。
标儿是大明储君,未来的大明皇帝。
军队是政权统治的核心。
标儿和老四只是兄弟,限制兄弟在军中声望,是标儿这个储君该做的。
但军中以外。
谁的功劳就是谁的!
现在这大明皇帝还是他!
他身为父亲。
老四的优秀,在军中被限制。
若他再限制民间方面。
就太对不起老四的付出了。
老五他们打出这般可圈可点的战斗。
就连他们母妃都跑来亲近雍鸣、祈婳。
那些尚未封藩,此番没有跟随北征的皇子之母,也跟来亲近雍鸣、祈婳。
还不是希望,给老四留个好印象,将来关照关照兄弟们?
他也希望,以后若是还有机会,老四能带带,其他皇子。
他很清楚。
标儿可以成为诸皇子兄弟躬亲的典范。
但标儿的能力,自身够用。
可教不了皇子们。
老四却有这个能力!
……
“你不要有顾虑。”见徐妙云唇角微动,要说话,朱元璋抬手制止,“你和老四想低调,避免刺激某些人,这没错,但父皇想的更多,希望将来,你们和大明之间,能更和睦,这就需要很多人努力,上层的努力不够,民间人心期盼,也要发挥力量……”
“大明百姓对你们好感更深,朝廷这边,才不敢进行疾风骤雨式转变。为什么,全面海禁尚未开始,父皇会准许海商来金陵贸易?”
“咱就是希望,民间好感、经济往来,能加深朝廷和你们的关系,能促使这层关系更加稳定,未来,父皇就算是为了这层关系更加稳固,不但会全面开海禁,还希望,民间可以多往来一些,你们需要中原百姓,咱活着时,可以配合你们,大明立国这十几年,再次丧失土地,返贫,贫无立锥之地的百姓也不少,数十万,甚至百万可能都有。”
……
他没有调查过。
不过,各地乡土村社推行过程中,这方面反馈的问题比较多。
这部分百姓。
在推行乡土村社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官员有为,强硬以借贷赎买的方式,帮助百姓从士绅手中,赎回了丧失的土地,按利息,逐年慢慢偿还。
可这样有为的官员。
也就那么几个。
方希直、练子宁、铁铉、盛庸……
大多数官员,直接把这部分丧失土地的百姓忽略了。
让这些百姓继续给士绅当纯佃农。
用刘基无奈的总结来说,就是:这些沉默的少数,被朝廷直接抛弃了!
说实话,这部分百姓,动摇不了大局。
无论是他,亦或是刘伯温。
都未想过,去为这部分沉默少数者做什么。
首先,毕竟是少数。
其次,朝廷的收支,尚无余力。
他刚才忽然灵光一闪,觉得这些人交给老四很合适。
首先,弥补了老四外来者,在异域,毫无根基支持的弊端。
其次,也算是朝廷对这部分沉默的少数,负责吧。
好处显而易见。
这些人的亲人、朋友还在中原。
他们跟随老四出海发达后。
会不会回来探访亲人?
老四海军那种巨型旗舰的出现,从东番回金陵,一个月时间。
据说,海商已经下单这种巨型船舶。
他就算不懂大海。
也能看得出。
只要未来百姓富裕了。
肯定能坐这种安全、航行快的大船,频繁往来大明和老四治下。
民间经济、百姓往来频繁。
大明百姓对老四好感度高。
大明谁当皇帝,都要考虑,骤然和老四为敌,民心反感的问题。
至于老四在大明声望太高。
会不会让老四对大明有什么想法?
他从不担心!
这么多年了,若是还没看清老四。
他也不配做这个皇帝!
……
徐妙云认真听着。
错愕之余,又十分感动。
父皇这个安排,就意味着,父皇从不担心,四郎有一天会造大明的反。
这种信任,很高很高了!
近乎于无限!
四郎为大明做了这么多。
可以说,这番安排,算是父皇对四郎所作所为,最大褒奖!
四郎若是知晓,肯定也会感动。
马秀英见徐妙云眼睛微红,默默叹了口气。
这些年,老四其实受了很多委屈。
洪武九年、十年,被重八严密监视期且不说。
就算后来处境改善。
受的委屈也不少!
人家妙云丫头嘴上不说,要说心里不心疼四郎,对朝廷这边没埋怨,肯定是假话!
只是识大体,懂分寸,忍着罢了。
马秀英一手抱着金豆子,一手伸出,含笑轻轻拍了拍徐妙云手。
徐妙云回神,忙谢恩:“儿媳代四郎,谢父皇隆恩!”
朱元璋苦笑摇摇头。
什么隆恩!
不过是迟来的补偿罢了。
起身,吩咐道:“平日里,你也各种瞎讲究,不愿入宫看看咱和你母后,今天来了,就在宫中吃午膳,咱去下旨。”
话罢,朱元璋快步离开。
……
御书房。
蒋瓛应召而来,就见刘伯温已经在御书房内了。
微微愣怔,随即忙叩首行礼,“臣蒋瓛,拜见皇爷。”
“起来吧!”
蒋瓛谢恩起身后。
朱元璋看向二人,“俞靖率领东番海军战船抵达金陵,要接收一批俘虏,伯温,张北、三峡口两战的俘虏,你和大都督府,与俞靖接洽,此事,你们商量着办。”
“臣遵旨!”
刘伯温领旨后。
朱元璋继续道:“另外一事,就是此番跟随抵达金陵的海商,听闻朝廷大捷,想为朝廷大捷贺,拿出他们带来的货品,免费搞一个博览会,所有人都能参加,咱准备,以朱棣大捷为由,官府和东番海商合作,推行这个博览会……”
蒋瓛瞬间惊讶瞪大眼。
这不是给朱四郎扬名立万吗?
他能想象,此消息传开,引发的震动!
此战,不是太子树立威望的一战嘛?
皇爷怎么想的?
刘伯温短暂惊讶后,猜到了朱元璋的用意,微微颔首同时,暗暗感慨,‘陛下良苦用心啊!’
于君主身份,此安排,对大明无数百姓,尽到了君主责任。
于父亲身份,对燕王,是一片拳拳父爱。
也是陛下对燕王这些年所作所为,能给出的最大褒奖。
朱元璋从刘伯温表情便知,刘伯温看清他的用意了,吩咐道:“这件事,你协调应天府和海商办的漂漂亮亮,到时候,不光金陵百姓要去看,咱也要去看看,那些海商,带回什么稀奇东西。”
“臣遵旨!”
朱元璋转向蒋瓛,“锦衣卫八百里加急,追上朱棣偏师,把这个消息告诉朱棣。”
他不是向老四炫耀这份父爱。
是想告诉老四。
他对老四的信任!
说实话,此番北征冒出的很多隐患,是他也始料未及的。
若说不担心。
那是假话。
只是身为皇帝,即便担心,他也得保持镇定。
他若是做不到稳如泰山。
下面只会更乱。
他就是想告诉老四,不要忌讳这忌讳那。
北征期间,有任何想法,都要积极的,没有顾虑的说出来。
若北征真的出现问题。
或许,他最后能放心依靠,帮他解决问题的,也只有老四了!
蒋瓛诧异征询,“陛下,不用通传太子主力一路?”
朱元璋眼神瞬间变冷,“没听清咱的话吗!”
通传主力一路?
那些将领若是知道以老四大捷之名,开办的博览会,指不定又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标儿也是。
在军中压老四的声望。
光明正大直接让汤和、徐达去做就是了。
为什么睁只眼闭只眼,让常茂这些敌视老四的人做。
本来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让他办的进退失据!
常茂这些人,定然因此而备受鼓舞!
蒋瓛吓得忙低头领命,夹着尾巴,匆匆离开。
刘伯温欲言又止,忽然开口,“陛下……”
朱元璋心情不好,没好气道:“你有什么话就说!此番回来,咱对你还不够信任吗?”
刘伯温苦笑。
抱拳道:“陛下,太子纵容郑国公常茂之流,的确办的不够好,有些进退失据,不过,臣倒是能理解,太子一面想维护和燕王的兄弟情谊,一面也要确保大明统治核心,军队的人心向背……”
太子处置此事上,公私混为一谈。
进退失据了。
他可以肯定,若是换成燕王。
会先和当事人沟通。
然后,直接下令,让身份最为合适的中山侯,亦或魏国公压制燕王在军中声望。
哼!
朱元璋哼了一声。
这就是他对标儿不满的地方。
处置不够果断,不够分明!
……
“娘!娘!”
于此同时。
朱允炆跑入吕氏寝宫,“皇祖父要给四叔大捷开博览会!”
……
(https://www.24kxs.cc/book/3045/3045328/972264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