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辗转反侧,添堵!
“师公,我在查看火焰的色调、亮度、浓度!”
环境太嘈杂,靳宓扯着嗓子大声回答。
众人听的不由微微皱眉。
只有朱棣眼睛一亮,却也没有说话。
朱元璋更加好奇,抬手指着三幅摆动的转炉,笑问:“我们怎么感觉,这火焰没什么变化,其中,有什么奥妙吗?”
靳宓腼腆笑着挠了挠头,“师公,这是我自己在实验,生铁浆、熟铁浆,实验室混合炼钢总结出来的,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工业应用验证,也不知对不对。”
“说!给师公说说,师公想听你发现了什么。”朱元璋笑着大声鼓励。
靳宓看向朱棣、徐妙云。
朱棣夫妻二人含笑点点头鼓励。
靳宓默默深吸一口气,介绍道:“师公,我发现通过火焰的色调、亮度、浓度,首先可以判断炉内温度的高低,其次,还可以判断,炼制出来的钢,的品质区别。”
……
“火焰的颜色为白亮;火焰的浓度为浓厚、不透明;火焰的高度不高,这些特征均说明温度高。”
“火焰的颜色为暗青;火焰的浓度为稀薄透明;火焰的高度很高,这些特征均说明温度低。”
……
靳宓越说,年轻稚嫩面庞上的神采越发明亮。
不时指着不远处的转炉,为了给朱元璋讲述的更加清楚,还比比划划。
朱元璋看着靳宓神采奕奕的稚嫩脸庞,笑了的同时,心中不由感慨:这小家伙是真的喜欢搞这些研究。
若是不喜欢,谈论起这些事情来,脸上就不可能出现这种神采。
这小家伙的才干,根据锦衣卫前些年的追踪记录。
虽然不如东旭、原吉几个最出色的。
但考科举入仕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换做大明的青年读书人,如果有这份才能,早寒窗苦读,削尖脑袋去当官了。
绝不会像靳宓,干这种又脏又累又苦的研究。
这就是中原和老四这边的差距。
来自于思维的差距!
“师公,你看,现在的火焰开始发飘,不那么粘稠了,而且火焰在半空连续爆炸成数朵小花,火花大,分叉多。”
朱元璋回神,眯眼,顺着靳宓手指的方向,看向转炉。
众人也全都仔细打量。
果然和王靳宓说的一模一样。
胡惟庸、吕本……所有人都竖起耳朵,努力想听靳宓接下来说些什么。
“根据我在实验室小规模实验,这个时候出炉的钢水,形成的钢坯,具有硬度、强度高,冷却塑性能力差的缺点,这个时候产出的钢,可以用来做撬棍、锤子、钻头、铰刀之类的工具。”
“这种钢,碳含量虽然比生铁低,但还很高,我把这种钢称之为浓碳钢。”
……
“火焰的摆动已略显收缩;火花分叉保持3~4个,分叉长而有力;喷出物大部分为火星。”
“这个时候产出的钢,我给其归类为中碳钢,实验室内产出的这种钢,预热加工、削切性能比较好,而且耐力、张力很强,如果用这种钢盖房子,比我们燕京现在盖房子,用到的少量小钢炉炼制出来的钢更好,这种钢做成钢筋盖房子,我认为,就算是盖七八层的房子,也足够确保坚实,不过这是我的推测,还没有验证。”
……
“当火焰摆动剧烈,主要是上面摆动,白亮火焰离顶;火花消失,偶有出现无力,只有2~3个分叉;喷出物大部分为火星、芒星(喷射很快的火星),开始喷渣粒。”
“等到这个时候出炉的钢坯是软钢,我也称他为低碳钢,这种钢强度低,硬度低而软,塑性、韧性十分好,尤其是冷塑性,不用预热,都能直接拉钢丝,如果用这种钢来冲压军中使用的钢盔,更容易冲压成形,只要冲压成形,在回火渗碳,就能提高钢盔表面的硬度和强度了。”
“这种钢用来做曲别针、铆钉、螺栓、轴、自行车链条十分合适,能有效简化制造零部件过程中的工艺难度,如果需要提高硬度、强度,只要零部件制作出来,把零部件回火渗碳处理一下就行了。”
……
“师公,就这些,这些都是我自己瞎捉摸的,也不知对不对。”
说到最后,靳宓又恢复腼腆,讪笑挠头。
哈哈……
‘这是个实诚孩子。’
朱元璋爽朗大笑,拍了拍靳宓肩膀,鼓励道:“师公不懂这些,但师公知道,搞这种研究,就不怕错,哪怕错一千次、一万次,只要对了一次,就成功了,好好努力!”
靳宓笑着,见朱元璋盯着转炉出神打量,也不打搅,站到朱棣身边。
朱棣含笑欣慰看着,赞赏道:“你这番总结,师傅感觉很有道理,既然在实验室小规模验证总结了正确性,那么在大规模工业中,适用的可能性也很高。”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小家伙竟然搞出通过火焰,判断碳含量的经验总结。
恐怕,在研究司的实验室内,没少汗流浃背,用小型坩埚炉,一炉子一炉子实验。
在没有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之前。
即便是历史上的工业化时期。
炼钢也是通过观察火焰来判断钢品质。
靳宓高兴指着转炉,低声道:“师傅,如果我的总结是正确的,而且这种新型生熟铁转炉炼钢能成功,将来,只要培养一些会‘看火’的,有经验的老师傅,就能更为稳定控制钢品质了,就不需要,炼出来的钢,数个批次,混合重炼,使钢质量达到均衡。”
朱棣点点头。
不光能实现钢质量均衡。
‘看火’也是大规模工业炼钢的前提。
第一钢铁厂现在用的那种一百斤小钢炉,说实话,那不叫工业炼钢。
只是比锻铁稍微进步一些的手工业土法炼钢罢了。
“你总结出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有没有鉴定三种钢的碳含量多寡?”
靳宓挠头,“师傅,学生的确想鉴定,可其中的变量,学生控制不了,比如,在实验室的小坩埚转炉中,练出来的钢,如果倒出来等着冷凝称重,坩埚炉残留的部分,对称重,确定碳含量的影响很大。”
……
朱棣认真听着,靳宓遇到的困难,提及的那些,不可控变量。
给出提醒:“为什么要倒出来称重呢,完全可以和坩埚炉一起称重嘛,只要在炼制前,把对照组中,每一个干净的坩埚炉称重,炼制冷却后的总重量减去坩埚炉的重量即可。”
“另外,这个实验,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同一批次练出来的生铁和熟铁,一个批次生产的生铁、熟铁,即便每块铁胚碳含量稍微有差别,但差别应该不大,更能保证均衡。”
……
“咱们现在的条件,想要测到较为准确的碳含量,就要提高实验次数,假设,我们选择十个批次生产的生铁、熟铁,每个批次的生铁、熟铁,做至少十次碳含量测量鉴定试验,先求每一个批次内,十次试验碳含量均值,把十个批次均值相加,再求均值,这样得到的碳含量数据,就会较为准确了。”
王靳宓眼睛一亮,顿时高兴道:“师傅,我知道了!小时候,师傅教过我们!”
通过扩大数据量,求均值这种方法,小时候,师傅给他们上数术课的时候,就学过。
这么些年,没有使用过,竟然忘记了。
朱棣笑笑,指了指转炉,“看火焰,像是你说的低碳钢火焰,是不是这炉钢水该出炉了?”
靳宓恨不得现在就跑去实验室试验的思绪被拉回来。
快步靠近一些,仔细端详,甚至拉开护目镜,眯眼端详后,迅速后退,吹哨。
嘀——
尖锐哨音响起同时,打出旗语,大喊:“关闭八号气阀,九号气阀单独运行,推动转炉倾倒钢水!”
高台上的号手。
猛地拧开身边的汽笛阀门。
嘀——
悠长尖锐的汽笛声响起。
白气从汽笛喇叭口喷涌,号手,转身面向后面的蒸汽机区、堆料区,迅速打出旗语。
吱!
尖锐刺耳声中,转炉从高温燃烧的炉火中,被气缸推出来。
几名工人,穿着厚厚的麻布特制工服,带着铁面罩、护目镜,在几名工友大盆水浇在身上时。
几个人相互协作,握着一根长长,带铁钩的铁杆,冲上去,勾住转炉边缘预留的巨大铁钩。
“一二三!”
号子声响起。
大腹便便的转炉炉口向外倾斜。
在几名工人拖着铁棍向后狂奔撤离时,滚烫的钢铁熔浆倾泻而下。
沿着下方预留的导流槽,流向旁边的钢坯冷却区。
靳宓看着转炉倾倒钢铁熔浆后,像个不倒翁,自行立起来,向朱棣低声介绍道:“师傅,在设计中,我们反复试验,想用蒸汽气缸提供的动力,倾倒铁浆,取代人工倾倒带来的巨大危险性。”
“可好些个技术难点,暂时还无法攻克,其中运用的一些机括结构,虽然设计出来了,可通过实验,都具有太复杂、维护太难、耐用性很差缺点,而且,如果增加这些机括,还会导致三幅摆动机括的耐用性降低……
朱棣听闻后,笑着安慰:“不着急,你们能搞出这个转炉,已经很厉害了。”
他当然知道,越是复杂的机括,耐用性越差。
尤其是这个工业刚刚起步的阶段。
做工业设备,一定要走傻大黑粗的路线才行。
这个时期,如果走精细化,那就是扼杀工业化发展。
只有随着工业化不断发展,材料学、设计学等等各类学科,取得长足进步后,才能去追求精细、精致。
“对于从事这个工序的工人,我们可以通过严格的培训,以及在操作环境中,设置其他保障措施,例如,是不是可以在转炉前面画一条绿线,表示安全区,更靠近一些,画一条黄线,表示具有一定危险区,最危险的地方,画一条红线,通过这些醒目的提示,时时刻刻,提示从事这个工序的工人。”
“另外,一些从事危险性工序的工人,应当予以更高的待遇保障,以及伤残后保障。”
“再有,对于这个工序的工人,禁止他们疲劳上工,其他工序的工人,一个班八个小时,这些危险工序,是不是三四个小时就行了?”
“总之,技术达不到,在慢慢琢磨改进技术的同时,咱们完全可以从其他方面,克服技术缺陷带来的各种危险和不便,我说的这些,具体如何实施,还要你们在接下来,大规模工业试验中,不断摸索总结,总结出一套,安全生产流程。”
实验室试验成功。
工业立项建设完成,并不代表着,就能立刻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
还必须,进行三四个月时间的工业生产实践。
检验设备、摸索流程、培训工人……
这些倒不用他啰嗦了。
这些年的工业建设中,这套流程,早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了。
朱棣看着钢坯冷却,转炉内,又一炉冶炼开始,工人则忙着用大铁钳,将一块块冷却成型的钢坯搬离,为下一炉冷却腾空间。
朱棣扭头,见朱元璋热的满脸通红,担心太热,对朱元璋身体不好,就笑着提议:“父皇,咱们去看看冷却成型的钢坯吧?”
朱元璋回神,看着工人垒成堆的钢坯,“好!”
众人跟随朱棣,走到钢坯堆区前。
厂长把一把手动钻交给朱棣,同时拿来一块生铁、熟铁。
朱棣见过后,把钻头抵在钢坯上,摇动转柄。
片刻后,朱棣在三块坯体上,各钻出一个浅洞。
起身,又把手动钻交给朱元璋。
朱元璋试过后,点头道:“这块钢坯的硬度,的确比生铁软,比熟铁硬,到底是不是靳宓所说的低碳钢,还无法确定,不过,这肯定是钢了。”
用来铸炮、火铳、锅炉、马车、自行车、世纪大桥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
扭头,询问靳宓:“小家伙,告诉师公,这一炉产出多少斤?每天能产出多少吨?”
靳宓笑着回答:“师公,这么一炉子是一千斤,炼制生铁和熟铁需要三到四个小时……”
话中,靳宓指着两座高炉,“像这两座高炉,可以冶炼出十吨生铁、十吨熟铁,总计二十吨,转炉炼钢,如果炼制这种低碳钢,一炉需要半个小时,也就是说,把二十吨,生铁浆、熟铁浆炼成钢,每炉钢水一千斤,就要四十炉子。”
“一炉子半个小时,四十炉子需要二十个小时。”
“这座炉子,按照我们的设计,刚好可以做到,二十四个小时,人歇息,炉子不歇息。”
“一天可产钢二十吨!”
“也就是说,现在,有了这种新式转炉,你们一天炼钢数量,就超过了以前一年炼钢总数?”蓝玉惊呼一声。
他可没忘记,观察百斤小钢炉时,朱老四说过,现在燕藩一年产钢十几吨。
胡惟庸、吕本相互对视。
一天二十吨。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只这样一座炼钢炉。
燕藩就能生产钢7300吨!
这可是7300吨钢啊!
用来制作枪炮,能制作多少!
靳宓可不止吕本、胡惟庸想什么。
他知道蓝玉对师傅没有敌意,笑着点头:“理论上,是这样。这座炼钢炉子,只是一座实验性炉子,我们燕藩现在冶炼生铁和熟铁的高炉技术,已经可以做到一百吨的高炉了。”
这可不是他吹牛。
虽然在冶铁中,还没有使用这么大的高炉。
但在烧制水泥中,已经应用这种百吨高炉了。
“只要技术验证成功,再建设,我们就不建设这种耗能大、成本高的十吨小炉子了,即便不建设百吨高炉,至少也要直接建设五十吨高炉。”
“一个生铁高炉、一个熟铁高炉,总共就是一百吨,同时,虽然中间的千斤转炉,我们现在掌握的技术,制造不出更大的……”
倒不是制造不出更大的。
主要是更大的炉子,加热熔炼、以及生疏铁浆溶液充分混合就不好把握了。
“不过,我们已经想到了办法,可以在中间,设置一串十几个,数十个千斤转炉。”
增加转炉很简单。
无非就是确保蒸汽动力足够的情况下,按照现在的转炉机括,复制罢了。
……
这么简单吗?
蓝玉等人看着靳宓侃侃而谈,似乎十分轻松容易。
不由沉默。
这些对于燕藩,对于这个执着于研究技术的小家伙来说,似乎十分轻松,就如其所说,就是复制罢了。
可若是换做大明。
他们听都听的迷迷糊糊,别说建设了。
……
众人从炼钢厂出来。
朱元璋拉着送行的靳宓说了很多。
然后坐上马车。
马车启动,朱元璋还忍不住,隔着窗户,冲站在门口的靳宓招手。
朱棣笑笑,“看得出来,父皇很高兴。”
哼!
“狗嘴吐不出象牙!”朱元璋笑哼一声,收回视线,看向朱棣,“这样一座高炉,一年就能产钢七千吨,你们还要建设更大的,岂不是,一年钢产量,就会达到十几万吨?”
朱棣点头,“今年没几个月了,大概率就是验证这座钢炉,不过,明年肯定要建设靳宓所说的那种,五十吨、一百吨的高炉。”
“不要好大喜功。”朱元璋语重心长叮嘱道:“你们现在的钢铁消耗量才多大?突然产量暴增数倍,不要搞成你建设世纪大桥,突然间没有了销路,钢厂规模大,就意味着,端这个饭碗的工人多,若是没有销路,工人吃饭都成问题,一定会对你,以及你这个政权产生怨气的。”
朱棣认真点头,笑着解释道:“父皇的教导儿臣记住了,不过,钢产量增加,儿臣倒是一点儿都不担心销路问题,随着新式炼钢法的出现,大规模工业炼钢开始,成本会直线下降。”
“一千个百斤小钢炉,七八百人,一年才能产出十几吨钢,耗能大,人工成本更是大的吓人。”
“而这座年产量七千吨的新式钢炉,只需要三百多人,一天的产量,就顶过去一年,钢铁的成本,我估算,最多是小钢炉炼钢的百分之一,随着钢铁价格降低,自行车、新式马车、畜力收割机这些机械价格,至少要砍一半,就有更多人能买得起,这类商品销量增加,完全能消化掉十几万吨钢材。”
清末,为什么没有发展这种百斤小钢炉土法炼钢。
就是因为洋人的钢铁价格,比土法炼钢更便宜。
为什么,类似大冶钢厂使用洋人落后技术的高炉,生产的钢铁,销量也不好,濒临倒闭呢?
要知道,按道理,当时清朝的人工成本,可比洋人的人工成本低很多很多。
他曾经所处的那个时代。
就是凭借低廉的人工成本,用着落后一代或者几代的高耗能技术设备,硬生生生产出比洋人更便宜的工业商品。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丧失关税主权、铁路主权,洋人的钢铁通过掌握关税,低价倾销,再加修建铁路的权力,被洋人控制。
要知道,当时修建铁路,才是最消耗钢材的。
没有销路的大冶钢厂。
即便他的人工成本再低,也发展不起来。
当然,还有官僚风气。
洋务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失败是必然的。
朱棣收敛思绪,继续说道:“未来,孩儿还会给采绿的自行车厂,提供这种廉价的钢铁,借助大明更为廉价的人工成本,孩儿估摸着,采绿工厂的自行车成本,可以压缩到两个银币之内,这样,许许多多百姓,攒一年钱,或许就能购买一辆自行车,或者人力三轮车。”
“等将来轨道火车真的研发出来,就算是一年十几万吨钢恐怕都不够用,孩儿估摸着,单单我们燕藩治下,倭岛、蓬莱、吕宋三地,都建设一条纵贯南北的铁路,再加上其他行业耗钢,每年恐怕就需要二三十万吨钢铁。”
“如果朝廷能和我燕藩合作,在咱们中原建设大十字铁路的话,我可以援建朝廷炼钢技术,在建设大十字铁路过程中,训练一批钢铁工人、铁道桥梁建筑工人。”
他当然不会效仿洋鬼子对待清朝,对待大明。
援建技术,他也会援建真正的先进技术。
至于他,是否有利可图?
当然有了。
援建的炼钢厂,肯定不可能满足铁路建设的需求。
绝大部分钢材,还得燕藩提供。
以及蒸汽机车头、车厢等等。
两条大十字铁路建成后,燕藩从中赚取了不菲的利润,催动燕藩工业爆炸式发展同时。
大明也掌握了炼钢和铁路建设。
将来时修三纵三横,还是十万里,二十万里铁路。
大明都可以依靠他援建的技术,自行修建。
培植发展大明的钢铁产业。
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合作方案。
虽说,燕藩援建技术稍微吃点亏,不过他并不在意。
充分的竞争,才能倒逼燕藩进行产业升级。
哼!
朱元璋笑哼:“看得出来,轨道火车还没影子呢,你对这个大十字铁路计划,倒已经是心心念念了……”
朱棣讪笑挠头。
朱元璋含笑瞪了眼,他即便对工业不怎么了解,也十分清楚,在这个计划中,虽然对老四燕藩有好处。
可朝廷是占了便宜的。
也就是老四。
若是现在燕藩之主,不是姓朱,不是老四。
会如此予以大明这么多,有形的、无形的好处吗?
不会!
国与国之交,他太清楚了。
“爹给你个承诺,只要爹还活着,你搞出轨道火车,爹就以大明开国皇帝的身份,和你燕藩签订大十字铁路合作计划!”
他定下的规矩。
即便人走了。
标儿应该还会执行吧?
对此,他不清楚,也十分肯定。
朱棣高兴笑道:“那孩儿可就真的要努力了,保证让父皇看到火车的模样!”
……
“燕藩太强大了!”
后面的车马内,王禑看着车窗外,向后倒退的大铁桥,看着大铁桥南边,冒着滚滚浓烟的工业区,忍不住感慨。
“那一只只钢铁巨兽,令孤……令孤……”
他看到燕藩工业区,那些钢铁巨兽,浑身彻骨的寒冷。
转炉内,熔浆倾到刹那。
扑面而来的火红热浪,仿佛他要被燕藩这只猛兽,吐出来的熊熊烈焰吞噬融化。
“爱卿,孤禁止咱们高丽读书人来燕藩求学,会不会惹恼燕藩?”
李穑脸色猛地一变,“国主……”
“孤不会禁止咱们高丽上层孩子来燕藩。”王禑抬手打断李穑,“但孤不能让那些革新派看到燕藩这一幕,否则,那些该死的革新派,只会更加有恃无恐!”
李穑沉默。
真能禁止的了吗?
他看未必。
燕藩的商人,频繁往来高丽。
越是禁止,那些形形色色的革新团体,对燕藩就越发充满好奇,必然会有很多底层青年读书人,乘坐燕藩海船偷渡燕藩。
据悉,大明就有很多百姓,偷渡燕藩!
……
“要不要投靠大明,暂时还无法确定,但绝不能得罪燕藩,将来,即便和大明交好,左右逢源,我们幕府将军,也绝不能以得罪燕藩为前提,交好大明。”
日野业子看着朱棣的马车,郑重对兄长日野梓康、以及长子说道。
原以为,燕藩的工业,与他们在大明金陵工业区看到的差不多。
当时她就琢磨。
工业相同。
大明的体量更大。
似乎,完全可以在时机合适时,通过交好大明,摆脱燕藩对他们的控制。
她才不相信,燕王朱棣,那么好心,让他们去次大陆发展。
在燕王朱棣的描绘中,次大陆分明就是一片,比倭国更加富饶肥沃的土地。
这样一块土地,距离燕藩更近。
燕藩为什么不去占领?
所以,她认定,燕王迁徙他们,肯定还有别的用意。
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或许,在燕王的目的实现前。
他们就能在次大陆站稳脚跟,发展壮大,无惧燕藩呢?
未来,就看谁技高一筹了。
……
可自从来了燕藩,越是了解,她就越发绝望。
燕藩展露出来的东西,实在是太强大了!
其强大工业展露出的狰狞,宛若要吞掉一切!
当然,她不会坐以待毙。
或许,未来大明的实力会增强呢?
大明都不需要太强。
凭借其庞大的体量,只要工业规模,拥有燕藩的十分之一,或许就能灭掉燕藩了。
据说,明太子与燕王朱棣的关系,日趋紧张。
未来,双方未必没有刀兵相见的可能。
她也见过明太子朱标。
臣服这个人,绝对比燕王朱棣好。
面对明太子朱标时,她没有那种,脖子被人牢牢遏制,仿佛随时都会窒息的感觉。
但每次面对燕王朱棣,都会有这种感觉。
“嗯。”
日野梓康轻嗯一声,提醒道:“不要犹豫了,今天就去求见燕王,我们要抢在其他诸侯前面开始迁民,越早去次大陆,对我们好处越大,另外,要向燕王租借以及购买一些武装商船,我们要自己掌握一部分迁徙百姓的运力,不能完全被燕藩捏在手里。”
……
当夜。
很多人失眠了。
朱棣书房。
“王爷,臣反对!”俞靖激动起身,“咱们海军战船,才刚刚建好三四年,都是上好的战船,怎么能卖给倭寇!万一他们学到了咱们的技术怎么办?”
朱棣含笑看着,只进不出,宛若貔貅的俞靖。
似乎,无论是哪个时代的海军。
都是貔貅性格。
“战船肯定不能就这么卖给他们,我们售卖的是武装商船,不是战船,所以,除了甲板火炮外,其他舱室火炮都要拆除,这些战船,可以卖出高出购买价格四五成的高价。”
“逐步出售掉这批战船后,我们要更换完全蒸汽动力驱动的战船,同时,随着咱们钢铁产量,以及轧钢生产线的技术进步,我还想着,让造船厂,打造几艘包铁战船,这种包铁战船,更适合你们远航探索。”
说实话。
他也完全没想到,技术进步这么快。
如果他早想到,这么快就能搞出蒸汽机船。
三年前,说什么也不会启动混合动力造舰计划。
不过也不吃亏。
这批战船的售价,完全能更换一支,蒸汽动力舰队。
俞靖脸上这才露出笑容,挠头道:“要是这样,臣支持出售拆除火炮,改装为武装商船的战舰,刚好,让这群倭寇,去陈朝附近,给陈祖义添添堵,倭国诸侯抢占次大陆沿海,也可以限制陈朝向这个方向扩张,将来灭陈朝,还可以要求倭国诸侯出兵!”
甚至,就算太子接受陈朝称臣纳贡。
他们不方便攻打陈朝。
还能驱使倭寇去攻打,他们再‘攻打’倭寇,吞并陈朝!
王爷是不是已经想到了未来和太子之间的摩擦,已经开始提前布局?
(https://www.24kxs.cc/book/3045/3045331/972255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