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争名夺利小说 > 第五百三十章:一个时代的终结

第五百三十章:一个时代的终结


洪武三十三年。

朱棣长子,朱高炽,字雍鸣。

在朱元璋撮合下,于凤阳,朱家老家,娶京营协统张麒之女。

朱棣阔别大明十年。

再次回到中原。

在中原短暂停留半月,待雍鸣大婚结束,朱棣返还燕京。

……

时间转瞬来到洪武三十五年。

嗒嗒嗒……

有节奏的碰撞声中。

一列火车,汽笛声中冒着白气,驶入一跳隧道中。

黑暗中。

几节简约却不失奢华的车厢内,油灯金黄的灯光,将车厢照的格外温馨。

徐妙云、乌云、祈婳为首,一群在车厢内,喝茶聊天的女性们,好奇打量着,窗外黑漆漆的隧道。

直到明亮的光芒再次透过车窗映入车厢内。

众人才又开始低声交谈。

徐妙云下意识,往前面一节车厢看去。

眸中,自豪幸福的光彩,无法遮掩。

……

紧闭的车厢门内。

尽头处,摆放着一张红木制成的大办公桌。

叶茂为首,跟随朱棣巡视的内阁重臣,列坐车厢两侧。

也颇为自豪,看着朱棣,凑在窗口查看窗外景象。

朱棣看着火车冲出隧道,看着被甩在身后,渐行渐远的绵延山势,转身,来到桌案后,落座后,目光环视,高兴笑道:“吕宋省,北部这座隧道建成,咱们燕华铁路营建技术,就算是彻底满足了,遇水铺桥,逢山开路的技术条件了。”

话中,朱棣扭头,再次看向窗外。

窗户开着。

风吹动纱帘。

铁路两旁,阡陌纵横,连绵成片,绿油油的庄稼。

一个个村庄中,时不时出现,冒着浓烟的烟囱,映入眼帘。

叶茂等人也情不自禁看去。

内心十分感慨。

眼前的一切,说实话,曾经,追随王爷之前,他们敢都不敢想。

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建设。

现如今,农村水利、道路基建全部完成。

并且,一路走到现在,村办工厂、手工业工坊,也基本完成了蒸汽化改造。

眼前的一切,他们不但见证了,更是参与者。

后世书写这段历史。

他们这些追随王爷的人,肯定要被浓墨重彩写一笔。

叶茂带领众人起身,“燕华有此亘古未有的盛世景象,全是王爷之功。”

哈哈……

朱棣爽朗大笑摆手:“你们就别拍我马屁了。”

压了压手,等众人重新落座后,朱棣脸色渐变严肃。

叶茂等人忙收敛笑容。

朱棣说道:“过去二十年,我们取得了巨大成果,这是毋庸置疑的,没有人能抹杀,我以及在座诸位呕心沥血之功,但我们也要以史为鉴,越是这种烈火烹油的盛世景象当下,我们越要戒骄戒躁。”

“历史上,盛极而衰的例子比比皆是,隋朝、唐朝。”

“我看,唐朝最具典型性,也最值得我们引以为鉴,李隆基天宝年间,唐朝的盛况,达到了巅峰。”

“可我们翻看历史,这个时期,发生了什么?”

“经济上,李林甫担任宰相,彻底废除了稠佣制,通过改动币制,大肆提倡避实就虚的经济,更可怕的是,唐朝钱庄几乎被李林甫的族人,以及门生故吏垄断。”

“政治上,盛世之下的奢靡,让官员们失去了,唐初勇于奋斗的精神,勾心斗角,争名夺利,渐渐成为朝堂主流,最终,逐渐演变为党争。”

……

“军事上,军人丧失荣誉感,将领把军权视为私有,视为自己谋取权力的筹码,而下面的将士,则单纯将从军,视为养家糊口,谁给钱,就给谁卖命,丢掉了唐初的家国情怀,丧失了,唐初军人的荣誉感。”

……

“李隆基本人,更是沉迷于盛世之功,完全忘记了,他能有此成就,是从太宗开始,几代人积累的成果,变得骄奢淫逸,做出强夺儿媳那等败坏风气,丧失民心之事。”

“我很早就说过,一个群体,一个国家,想要塑造什么样的风气,很大程度,就看精英层。”

“因为百姓都在学习、效仿精英层,在科技无法发展到,普通人可以拥有足够影响力的情况下,精英层就是一个国家,整体风气的引领者,策源地。”

……

众人认真听着。

同时反思,自身、自家、以及燕华,有没有发生,朱棣口中提及的种种现象。

有些苗头!

这些年,朝堂的权力之争,已经有些苗头了。

毕竟,燕华如今人口七百万。

富足繁荣。

达到了,历朝历代未有之盛世。

可以说,创业已成,虽然斗争不似大明朝堂激烈,不择手段。

可大家都为了今后,身前身后名,已经开始布局了。

其次。

他们这些官员,虽说富裕程度,比不上那些商人。

但朝廷给的俸禄,以及绩效,退休之后,还能拿一份退休俸禄。

家资也不少。

更主要,他们有着,商人、工人、农民都没有的权力。

他们能克己,可家人,尤其是孩子们,难免就会骄纵。

就比如。

近几年,文官子弟和武将子弟,经常约在燕京郊区,骑着自行车,要么浩浩荡荡搞自行车竞赛。

要么,直接打群架。

百姓看到这种现象怎么想?

他们把这些小问题,小苗头忽略了。

可王爷显然注意到了,这是在给大家敲警钟。

等朱棣话落,蒋进忠开口,“王爷,各家的孩子们,这几年,的确闹腾的太厉害,虽然没有对百姓做什么,可毕竟,引发了不好的现象,臣以为,是不是可以,让他们去锻炼锻炼,比如去军营?”

众人纷纷点头。

“这是个不错的主意。”朱棣含笑点头,“我准备,组建一支,青年垦殖军团,主要招收,十六岁到二十三岁的青年,包括官员、将领、商人、工人、农民家孩子,人数规模暂定十万吧。”

十万!

众人不由震惊。

却也耐心等着朱棣下文。

“这些年,我们多次前往龙洲,对龙洲进行初步,较为详细的探查,我准备,把这支青年垦殖军团,送往龙洲,让这群来自各个群体的孩子,在那边,为我们今后,垦荒、建造迁民定居点做准备,采取轮训制度,两年期限结束,孩子们就回来,可以继续读书,也可以考取仕途,亦或是经商。”

“此举,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咱们的孩子们,明白、体验创业之艰辛,锻炼他们的体魄、精神,同时,各个群体的孩子们相互接触,促进彼此间相互了解。”

“咱们这一代人,了解工人、农民,可咱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他们含着金钥匙出生,得到了最好的资源和教育,可以说,各个都很优秀,但他们真正了解、工人、农民、商人吗?”

……

“王爷圣明!”

“王爷,臣支持。”

……

众人听闻朱棣全面讲述,青年垦殖军团的目的后,纷纷表态支持。

王爷很早就表露了。

燕华并不反对,政治世家。

但同时,燕华对政治世家的监督,也是前所未有的严格。

单单一个纪律督查署,那群专门招收自工人、农民群体的热血子弟,就足够任何一个世家子头疼的了。

每一个世家子,在军政每前进一步。

都会被纪律督查署,用放大镜盯着。

在加上,燕华特殊的政经结构。

孩子们如果自身没有足够过硬的本事,以及足够经得起考验的金身,根本走不远。

给群臣敲了敲警钟。

议定青年垦殖军团后。

朱棣遣退众人,单独留下了毛骧,以及方瑞。

看着已经头发花白,两年前,基本已经从锦衣卫半退了毛骧。

朱棣起身,亲自给毛骧倒了杯茶。

“少爷……”

毛骧手足无措起身,却被朱棣按住,

方瑞站在毛骧身后,不由羡慕看着,十分感慨。

他很清楚。

往后,谁担任军情司的司长,都不可能像师傅这般,得到王爷如此厚待了。

朱棣在毛骧身边坐下,“这些年,你一直都请辞,好吧,你年龄也大了,这次回去就彻底退了吧,退下来后,想在家里含饴弄孙也行,亦或是,来王宫帮衬我也行,或是,想看看咱们燕华,就去各地走走看看。”

毛骧笑道:“少爷,退了后,少爷要是不嫌弃我老胳膊老腿碍事,我还是想跟在少爷身边,给少爷打打下手。”

“好,那就这么决定了。”

朱棣一口应喏,转而沉默,许久后,才询问:“朝廷那边的情况,你们知道多少?”

毛骧知晓朱棣想问什么,脸上笑容消失,情绪有些低沉道:“陛下和娘娘的情况都不是很好……”

洪武三十四年。

也就是去年。

陛下和娘娘,一度相继前后脚病倒。

当时传来的消息是,太医已经隐晦让太子,为陛下和娘娘准备后事。

幸好,随着年后,天气转暖变好后。

陛下和娘娘的情况有所好转。

可这次事情,已经表明,陛下和娘娘真的老了。

还能走多远,谁也说不准。

他很清楚,王爷是想回去看一眼的。

其实,去岁陛下和娘娘前后脚相继病重时,王爷就想回去。

可陛下却派人来给王爷送了一道旨意,严厉明确的告知,不准王爷回去。

朱棣沉默一会儿,又问:“铁路呢?铁路的建设情况怎么样?”

方瑞忙替毛骧回答道:“禀王爷,南北纵线,金福线、金蒙线已经建成,上个月,我们收到消息,金陵到凤阳的支线,再有月余时间,也能贯通。”

“东西横线呢?”朱棣皱眉询问。

方瑞知道,自家王爷想要陛下和娘娘走之前,大十字铁路完全建成。

可时间太短了!

而且,建设过程中,还遇到了,各种明里暗里的掣肘。

说实话,能用五年时间,动用了八百万人次劳动力,建成纵线,已经很不容易了。

援建大明的工程队,一批一批前往大明。

去了后,不掉几层皮,都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方瑞收敛思绪,答道“东西横线刚刚在辽东建设了一百公里,根据施工队的预测,想要建成辽东段,至少需要三年时间,辽东人口少,能动用的劳动力少。”

朱棣沉默颔首。

手指轻轻敲击椅子扶手。

其实,铁路建设被掣肘的内幕,他很清楚。

毕竟,从大十字铁路建设开始,他就一直在关注着。

“今年的迁民速度加快一点,方瑞你去和叶大人他们商量一下,传达我的意思,今年迁民最少要达到五十万,咱们的游轮不够,就雇佣商船,把海军后勤船只也派出去。”

“是!”方瑞领命离开。

车厢内陷入寂静。

毛骧看着朱棣,嘴唇动动,声音有些颤抖道:“少爷是担心……”

“嗯。”

不等毛骧说完,朱棣也不隐瞒,点头说:“我担心,如果父皇、母后走了,朝廷那边,不会按照条约规定的条款,切实执行。过去五年,我们已经迁徙了一百六十万人口,今年在抢运五十万,即便到时候,朝廷耍赖,不执行条约规定的条款,我们的损失也不大。”

毛骧默默叹了口气。

少爷这种担心,并不是无的放矢。

从去年开始。

朝廷就开始不断催促燕华,要求燕华,提供足够多的机车车头散件。

一些援建项目,也在不断催促燕华尽快完成。

朝廷那边,为何在陛下病重之后,突然要求燕华尽快完成援建项目?

很值得深思。

“少爷……”毛骧试探询问:“若是陛下、娘娘……少爷要回去吗?”

若少爷要回去。

军情司就得提前安排。

“回!就算父皇不让我回去,我也得回去!”朱棣郑重道。

……

于此同时。

凤阳车站。

禁军已经戒严车站。

几辆马车抵达。

雍鸣、雄英率先推开车门下车。

搀扶着两个颤颤巍巍的老人走下来。

朱元璋、马秀英佝偻着身子,在雍鸣、雄英搀扶下,打量着新建成,第一次来参观的车站。

两个老人,身形干瘦佝偻。

个子似乎都矮了很多。

“好!好!好!”朱元璋打量着,声音苍老虚弱,连说三个好。

然后在雍鸣搀扶下,缓缓登上特制的车厢。

“陛下!”

车厢内,徐达、汤和看到朱元璋时,纷纷起身,同样,不见昔日风采,只剩英雄迟暮。

朱元璋看着徐达、汤和,快走几步,抓住二人的手,“刘基洪武三十一年走了,李善长洪武三十三年走了,宋濂那个老东西走的更早,洪武二十八年就走了,老二、老三,咱们的时代,要终结了。”

雍鸣、雄英几个年轻孩子,听闻这话,不由堵得难受。

朱元璋继续道:“现在南北纵线已经全线通车,咱们这三个老家伙,就代他们,去看看,咱们打下来的江山,看最后一眼吧!”

……


  (https://www.24kxs.cc/book/3045/3045336/972252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