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 > 第六百九十一章 秦枫的疑惑

第六百九十一章 秦枫的疑惑


“洪水肆虐,冲毁学堂。”

台上的这位秦大人,继续语调低沉地说道:“许多正在学堂内读书的孩子,在猝不及防下,被卷入了滚滚洪流……虽然后来尽心营救,但仍然有许多人丧生在此次洪水中……”

啊!

果然听到噩耗,原本热闹喜悦的气氛,一下子就被冲得荡然无存。

出事了?

竟然出了这么大的事!

要知道,此次千金陂决堤,虽然给抚州府境内的无数百姓,都带来了极其深远的灾难,致使许多人流离失所,衣食无着,但其实在第一时间就被淹死在洪水里的灾民,数量并不多。

道理很简单,洪水来了,人也不是泥捏的,自然知道逃跑,那么不论是登上屋顶也好,抱住树木也好,总有办法保全性命,除非是赶上许多不利条件凑在一起,才会因此丢掉性命。

可是!

那些孩子……

他们代表的是整个临川县的未来啊!

当年秦大人派人前来挑选孩子,不但打开了光明前途,还有丰厚的补贴,顿时让各家各户都纷纷心动,挑选出最机灵最聪明的孩子,送到秦大人手上,希望他们能够从此青云直上。

没想到,时至今日,没有等到他们飞黄腾达的消息,反而是等来了这样的噩耗。

人群瞬间陷入沉寂。

过了好半晌,才有凄厉的哭喊声,从人群的某个角落,一下子就迸发出来。

“我家老五啊!!!早知道、早知道就不送你去读书了……现在!现在怎么办……”

虽然死难者的名单,还没有公布,但既然秦大人都这么说了,声音如此低沉凄惨,顿时让所有人都有了不好的预感,尤其是家中有孩子送去读书的,更是惊慌失措,有心想要赶上前去问个明白,又担心真正的噩耗若是确定,恐怕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

“此事,本官难辞其咎!”

台上的这位秦大人,脸色凝重,声音依然低沉,缓缓说道:“为了方便让孩子们静心读书,我将学堂建在一个低洼处,那里也算是依山傍水,风景最是明秀,本意是让孩子有个好的读书环境,希冀着他们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不负胸中所学。”

“可谁知,这场洪水来得实在突兀……”

唉!

众人听到这番话,心中更是悲痛。

不过……难道能怪人家秦大人么?

秦大人也是一片苦心,不但想要教授这些孩子们成才,还特意安排了那么好的读书场所,可谓是尽心尽力。

至于这场洪水……谁又能知道千金陂要决堤呢?

都怪那工部的官儿!

不知道他从中贪了多少钱,怕是压根也没有用在修河上,才有了这样的一场天灾!

说是天灾,其实是人祸!

唉!这天底下的官,像秦大人一样为国为民的实在太少了,只怕大部分还是只知道贪污索贿,中饱私囊之辈!

“各位临川的父老乡亲。”台上的秦大人,将声音稍稍挑高了一些,环视黑压压的人群,继续沉声说道:“秦某此次亲自来临川,是为了赈灾,也是为了赎罪,此次在洪水中不幸丧生的孩子们,名单已经统计出来……但因为太过残忍,这份名单,在这里就不公布了……”

“其余侥幸逃脱的孩子,此番已经随同本官,回到临川,来跟家中的父母团聚,也权当让他们能够放心……”

说着,这位秦大人将手一挥,便有手下人带出来一群神色微微惊慌的孩童,有男有女,年龄大约都在十三四岁的样子。

场面顿时混乱起来。

“三娃!”

“四丫!”

“啊!我家老五!是我家老五……哈哈哈哈!我家老五没事……”

“我家的呢!天哪!我家的乖女哪里去了……是不是在后面……秦大人!秦大人呐!是不是还有孩子没带出来……”

一时间,几家欢喜几家愁,找到了自家孩子的自然欢天喜地,但也有很多人越来越慌张,反复在这些孩童中寻找自己的孩儿,最终却只能失望。

秦大人仁厚,不公布名单,那么不在这群孩童之列的,自然就是此次洪灾当中不幸遇难的死者……

至此,悲戚的哭声才哀哀地响起,那些找不到自己孩子的父母,心神崩溃,有女人发出低低的啜泣声,偶尔还夹杂着身边男人的安慰,将整个场面渲染得更加令人心碎。

不对……

秦枫混在人群中,忽然眉头微皱。

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好像是有那么点不对劲。

在淳化县主政多年,尤其是之前身上还没有那么多官职,只是专心做淳化知县的时候,秦枫跟淳化的老百姓走得很近,不论是种地还是生活,几乎可以说是打成一片,不分彼此。

后来,他也亲自兴建了淳化县学,从淳化县的适龄孩童中,选择灵性足的,进入县学读书,还给家里发放一份可观的廪米。

现在,台上这个假冒的秦大人,所有的做法,跟自己差相仿佛,似乎是一脉相承,只不过是将淳化县学的模式,给搬来了江西布政司,搬来了抚州府临川县。

但是这其中,却有细节的区别!

首先,就从走出来的这些孩童来看,年龄基本上集中在十来岁。

这个年龄,在秦枫穿越而来的后世,还可以叫做孩子,但是在这个时代,很客观地说,已经不能算是孩子了!

只是洪武年间,十来岁的少年,若是结婚早的,甚至都已经可以结婚生子。

那徐鼎臣,年仅十二岁,现在已经做了一年多的六合知县!

不太对劲……

秦枫微微皱起眉头,虽然还没摸清这里面到底是什么花头,但光是这个细节,就让人疑窦顿生。

若是真的要兴建学堂,挑选孩子来读书识字,以后走上科举道路,那么……按理说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就如同秦枫最初在淳化县做的那样,挑选的孩子都是十岁以下,甚至是从六岁就开始起步,这时候读书的记忆力最好,可塑性最高。

就算不按照后世的那些科学理念,按照古时候所谓“十载寒窗”的说法,从六岁开始,到十六岁,也该崭露头角了。

若是十几岁才起步……其实是有些晚了的!


  (https://www.24kxs.cc/book/3292/3292591/1402687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