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最新章节 > 第二百七十二章 习惯抄作业的朱元璋

第二百七十二章 习惯抄作业的朱元璋


“必须尽快找到公主殿下!否则大明皇帝若是见怪,我们就全完了!!”

公主殿下?

秦枫一惊,皱眉思忖着,是不是自己的古棒语掌握不到家,听错了音。

难道这支朝鲜使团里,还包括朝鲜公主么?

总不会是来旅游的吧。

朝鲜使团,已经是最后的一支队伍,待全部通过淳化县,一场热闹便渐渐落下帷幕。

接下来,他们如何入京,如何见驾,如何凭借各自的礼物和诚意,表达自己对大明的崇仰和尊重,那就是另一番热闹了,自有专门负责外交的部门鸿胪寺负责接待以及安排。

秦枫作为应天知府,保障队伍顺利通过应天府管辖的范围,已经尽到了职责。

虽然最后那句话令他心生疑窦,秦枫却也没太往心里去。

因为他手里还有重要的事情要操心。

那自然就是即将开始的应天府府试。

洪武五年,大明最重要的事,就是重开科举。

这件事,甚至比暂定于下半年的太子大婚,更加重要,因为它牵涉着全国数以万计的莘莘学子,以及关乎到大明未来的国计民生。

目前缺乏的大量官员,都要从这次科举中选拔出来,再充斥到各地。

因此,秦枫尽管可以提出跟朱元璋圣旨并不完全相符的选拔方式,却不敢对科举本身有丝毫怠慢。

如今,经过各县的县试,通过第一轮选拔的人员名单,已经交到了应天知府秦枫手里。

其中,秦枫亲自主持的淳化县县试,共选出四十九个入围者。

有趣的是,其余诸县,交上来的名单,不约而同,都不超过四十人,其中最少的句容县甚至只有二十三人。

其中缘故,耐人寻味。

倒不见得是各县的标准更严苛,或者人才更稀少。

主要是大家都知道,如今的应天知府秦枫,之前曾是淳化知县,淳化县的枫兰县学,就是这位秦大人一手创建的。

所以,这事情还用再动脑子么?

什么档次,敢跟秦大人主政的淳化县,选出同样的人才数量?

尊重领导,这是几乎烙印在每个华夏人基因里的习惯。

因此,秦枫现在手里拿到的府试名单,一共两百九十三人,按照秦枫的规则,选出的这不到三百人里,各个年龄段的都有,最小的还不到八岁,最大的则已经超过八十。

这个跨度,是非常夸张的!

接下来的府试,就要从这不到三百人中,再次优中选优,选择真正德才兼备,并拥有执政能力的人,进入到朝廷组织的院试中。

通过院试,就是秀才。通过乡试,就是举人。通过会试,就是进士。

进士当中的巅峰人才,就会有幸走入金銮殿,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并决出状元、榜眼、探花,从此开启跨马游街,春风得意的开挂人生……

这些,都是自隋文帝杨坚开科取士以来的老传统了,后来又经女皇武则天发扬光大,形成更清晰的科举制度,沿用后世。

只不过,此次大明重开科举,因为人才匮乏,又因为是第一届,所以并没有时间去形成从秀才,举人,直到进士的这个过程。

首届大明科举,为了解决各地严重缺官的问题,大明皇帝朱元璋决定破格擢升,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就能在一年之内,完成从院试到殿试的全过程,一战成名,从此青云直上,大放异彩。

不然,院试三年后再乡试,乡试三年后再会试……这样搞下来,黄花菜都凉了,朱元璋见到第一批殿试者,怕不得等到头发都白了?

秦枫在应天府府衙中,奋笔疾书,亲自编撰此次府试的试卷。

为了选拔人才,一方面要应对未来的院试,不能让应天府选出的应试者倒在文化关上,另一方面还要保证这些人拥有足够的执政处事能力,不能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

这张卷子,不好出。

即便秦枫拥有领先七百年的理念经验,再加上这两年跟这个大明朝的充分融合,但也是费尽心思,才把一道道精心设计的试题编好,做好了府试之前的最重要准备。

……

秦枫忙碌于科举事宜的时候,朱元璋当然也不可能闲着!

科举再重要,也不会是大明唯一的事情,身为皇帝,朱元璋可没有秦枫的福气,能够暂时专注于科举之事。

最近这不是来了一波各国的使团么,朱元璋作为皇帝,必须要代表大明接待使团,赐给他们上殿磕头的荣耀,但这里面关系到的国格、礼仪、流程等繁琐事项,因为之前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参照,首先把鸿胪寺的官员累得够呛,然后还得一次次向朱元璋请示,朱元璋也是不胜其扰。

况且,有几个问题,鸿胪寺内部意见居然也并不一致,无法定夺之下,也把问题最终抛给了皇帝,主打一个不背锅。

朱元璋看着愈发心烦,索性故技重施,化作毛老爹,径向淳化县而去,打算抄个作业,听听秦枫这边的想法,估摸着秦枫来自未来,那时候的人自然见多识广,想必对于如何接待这些乱七八糟的外国使者,也有丰富的经验。

偷听心声,也有三年了。

朱元璋同志对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毛骧打配合,再凭借之前跟秦枫建立的良好关系基础,尽管秦枫忙于府试命题,朱元璋还是很容易就从心声中得到了需要的答案。

厉害厉害厉害!

要不是秦枫,咱差点又吃亏了!

朱元璋叹为观止,越琢磨越觉得道理深刻,这个秦枫的心声里,全都是真知灼见啊。

表面上,好像大明丢了面子,有失泱泱大国的风度。

但实际上……谁占便宜谁知道啊!

按照秦枫心声里的说法,面子这东西根本不重要,况且对于那些小国,大明需要什么面子?

死要面子活受罪,是最应该摒弃的可笑想法。

一下子收了这么多属国,要是拿不到实惠,还不如不收,就那些鸟不拉屎的国家,有的根本不知道应该进贡什么,千里迢迢拿过来的东西,擦屁股都嫌硬,必须敲打敲打,让他们知道大明不是收破烂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大明也不是开善堂的!

有了这样的心声作为指导思想,朱元璋心领神会,回到宫中第二天,便正式在金銮殿上,接待共计十二国的朝贡使团。


  (https://www.24kxs.cc/book/3292/3292598/67373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