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明初四大案究竟死了多少人!
“突如其来的富贵,兴奋只有一时,等你习惯了70万一年,自然会追求更高的薪资。
所以在乾隆时期,雍正的‘养廉银制度’宣告破产,官员们又开始变本加厉的贪污了,还比以前更加严重。”
大清
雍正惨白着脸。
朕的养廉银制度失败了!!!
雍正扶额,怒捶桌面。
乾隆:“……”无语,养廉银可把这群贪官的胃口放大了数个等级。
白泽:“想要打击贪污腐败,只有从制度、监督、法律三管齐下。”
“很多人说洪武年间,是明朝最腐败的时代,其实恰恰相反。
正是因为洪武皇帝对贪官毫不手软,所以这一时期,反而相对清廉。”
而大明后期,尤其是到了中晚期,贪污腐败问题已经走向了极端,海瑞想要恢复明太祖朱元璋治贪的方法,但是根本无法实施。
“所以官员薪资低,不仅仅是说发到手里的钱不够,更多的是经济问题,也是小农社会发行纸币很容易遇到的麻烦。”
白泽停顿了一下。
“既然谈到官员,就不得不说一下,明初四大案。”
——洪武十三年(1380年)
——胡惟庸案
“胡惟庸是华夏古代最后一位宰相。”
“由此案,相权收归皇权,使得封建社会皇权专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胡惟庸案,前后共诛杀3万人。”
“那么胡惟庸究竟做了什么,这么招皇帝恨呢!”
“这人啊,洪武皇帝还真没杀错,因为他确实跳的太欢了,明朝才刚刚建立,宰相就嚣张成这样,皇帝不慌都不行。”
朱元璋正是心情不好的时候,他心里冥思苦想怎么解决宝钞贬值的问题,若是减少发行,自己是减少了,后代子孙呢?
他们又会怎么样呢?
子孙不作为,自己做的再好也没屁用。
正想着呢,白泽突然提了他目前最讨厌的一个人,胡惟庸,那老小子真不是好人啊。
自己当年那么宠信他,没想到就因为太宠信了,还宠出麻烦来了。
“胡惟庸早年是跟着洪武皇帝打天下的,自然感情亲厚,建国大明后胡惟庸开始飘了,而且是飘到发狂的地步。”
“有多飘?”
“自从当了宰相,胡惟庸疯狂在朝中发展朋党,遇到一个政见和自己不一样的,那就疯狂打击,坑害了不少人。”
“胡惟庸表面恭敬,背后营私,权力可谓是如日中天,除了皇帝他最大。
中央地方各衙门的上奏,胡惟庸必须要自己先取阅一番,凡是批评举报他的,胡惟庸都会把折子扣下。
结果朝中凡是想进步的,全都跑到了宰相家,给宰相宋金帛、名马,各种玉石瓷器。
要知道,这才刚刚建立一个新的朝代,宰相就如此作为,警报可以说拉了红灯。
这样的行为大将徐达看不过去,于是向皇帝举报,没想到这事胡惟庸立刻知道了。
于是胡惟庸反手以利诱徐达家的看门人举报徐达。
没想到看门人对徐达忠心耿耿,反手把胡惟庸给举报了。
经过这事情胡惟庸心里越发虚了,于是他专门拉拢被朱元璋斥责过的侯爷,并且偷偷的在外收集军马。
意图如何?
已经昭然若揭。
这样的权臣,哪怕只有一点点造反的苗头,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不可能放过的。”
刘彻眉目一肃。
“该杀!”
“此人简直胆大包天。”
“才杀三万人?朕看杀少了!!!”
论起心黑手辣,刘彻只强不弱。
“不过这个案子,后来居然牵扯到了大明第一功臣李善长。”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举报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父子是逆贼胡惟庸的党羽。
朱元璋念及过往的感情,赦免了李善长的死罪。
但是,李善长对这件事却没有什么感激和表示,这让朱元璋心底有个疙瘩。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又有人举报太子少师李善长。
原来李善长当年知道胡惟庸要谋反却不向皇帝揭发,而是淡定观望。
再加上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是胡惟庸一党的人,所以李善长的嫌疑一下子暴增。
不过这个时候李善长已经退休了。
但是退休了的李善长依旧在不断打听京城动向,和朝中的大臣联系密切,再加上李善长手底下的人太过‘跳’,这就让人很难不怀疑了。
所以,皇帝杀了李善长。”
大明朱元璋位面
李善长扑通一下跪在了地上。
“臣冤枉啊!”
至于李善长冤枉不冤枉,不知道!
反正是人知道自己未来会卷入谋逆案都得喊冤枉。
“不过明太祖并没有把李善长家灭族,很多史料都证明,李善长的长子活的好好的,李善长的孙子李茂甚至当了官。”
朝臣们看着跪在地上不断磕头的李善长,眼神惊疑。
自从发生了胡惟庸案后,朝臣是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和胡惟庸扯上一丁点关系。
你李善长心底究竟在想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了。
“明初四大案,最有争议的应该是‘空印案’,这起案件的史料非常奇葩。”
“有的记载此案涉及数万人,洪武大帝一怒之下砍了几万个人头。
但是也有记载,针对‘空印案’,皇帝仅是杀了一百多号主要犯案人。”
“空印什么意思?
就是在空白的文书上,提前盖好印章,等到需要用时,再在空白文书上填写具体内容。
洪武大帝对这件事极其厌恶,为什么呢?
第一,这其实是蒙元帝国的陋习。
咱们都是大明朝了,居然还有蒙元统治下的陋习,你让朱元璋心里怎么想!
第二,空白文书,先盖章后写字这种空印行为会给贪污腐败大开方便之门。
朱元璋可是反腐先锋,根本不能容忍腐败这破事有一点不好的苗头。
第三,使用空印的官员极其多。
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种大多数官员的默契行为。
因为古代交通不方便,盘点清算来往京城和盘点地太远了。
官员们为了方便,就先‘盖章’后‘填报’,自元朝的时候,大家就这么干,这样的传统延续到了大明。”
实际上,空印就是官员上下沆瀣一气,鱼肉百姓。
只不过这个事情朱元璋知道的晚了,根本没人告诉过他,事情暴露,皇帝的怒气指数蹭蹭蹭上涨!
至于杀了多少人,史学家也搞不清楚。
(https://www.24kxs.cc/book/3347/3347495/2103402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