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国相 > 第2261章 强军之路

第2261章 强军之路


  李春芳先是微微一愣,旋即幽怨地望了林晧然一眼,敢情林晧然这是要让他自己的亲妹妹挂帅出征。

  林晧然并不感到尴尬,显得一本正经地解释道:“所谓举贤不避亲!此次挂帅之人既要有谋略,亦得在军中有一些威望,加之冠巾伯能文能武,我认为冠巾伯是最合适的人选!”

  倒不是他徇私,这确实是一个实情。

  虽然他一直诟病妹妹过于贪玩,但论到军事能力和个人声望,确实是自己妹妹才能完成速战速决的战争目标。

  特别朝廷选用主帅人选一直都倾向于文官,自己的妹妹早年便是以文官发迹,而今担任主帅却比戚继光、石华山等人都更没争议。

  “出征的人选自然是由你来敲定,但朝廷还是要看结果,不然此次你的麻烦定然不会小!”李春芳对林平常没有偏见,但还是认真地告诫道。

  林晧然知道李春芳这是一番好意,亦是认真地点头道:“如今的局面来之不易,我不会有居心叵测之人有可乘之机!”

  这场战事看似冒险,但从决定严惩杨应龙开始,他便已经对所有可能突发的情况都进行了推演。至于如今征伐播州杨氏,他更是早已经做了万全的准备。

  当然,很多事情都是“谋事有人,成事在天”,能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还得依仗自己妹妹是否能执行好自己制定的方案。

  李春芳深深地望了一眼林晧然,感受到林晧然眼睛中的那份决然,心里不由得感到一丝的无奈和欣慰。

  自他入仕以来,见到过太多的朝堂争斗,亦清楚地看到各个利益集团的贪婪。哪怕是被誉为贤相的徐阶,不过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只有在林晧然身上,他才看到了罕见的实干精神,看到了大明崛起的希望,亦看到了一个拥有大魄力要改变这个王朝的人。

  在很多官员的眼里,自己这个首辅不仅没有前任严嵩和徐阶那份的大权独揽,而且着实没脾气了一些。

  只是他的心里十分清楚,之所以会造成这个局面,一方面是他的性格使然,一方面则是早已经厌倦了党争,另一方面是他更愿意看到如今拥有朝气的内阁。

  进入官场二十年,直到现在他才感觉自己真正在做事情,亦是这个内阁才真正着手于民生和革除弊政。

  试问面对这种利国利民的局面,自己还有什么理由打破这种平衡,却是让朝堂重返那种无休止的争斗中呢?

  正是如此,哪怕他已经是当朝首辅,但他亦是愿意充当绿叶。只希望这个朝堂少些内耗,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拯救这个岌岌可危的王朝。

  两人达成了统一思想后,林晧然跟李春芳对一些可能出现的“意外”进行探讨,然后才安心地离开。

  仅是两天后,杨烈竖起反旗的消息传到京城。

  其实西南土司叛乱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些西南土司拥有着高度的自治权,稍有摩擦便会反叛于大明。

  大明为此还提出“改土归流”的政治方针,但由于地方官员的贪婪加上土司的强大,一些地方总在流官制和土官制中摇摆不定。

  特别大明军队日益腐化,很多地方上的剿匪都需要依仗土司的军队,致使这帮土司的气焰更加嚣张。

  只是在得知这个情况的时候,很多官员显得十分震惊地道:“播州杨氏跟我们汉族本是一家,一直都极度拥护我们大明,杨烈怎么会造反呢?”

  播州杨氏的先祖始于山西太原,已经扎根在播州长达七百年之久。他们是地地道道的汉人血统,至今跟山西太原的杨氏往来甚密,甚至跟杨博都有往来。

  按说跟大明有如此亲密关系的杨氏不应该造反,但偏偏在这个时候竖起反旗,却是打得很多官员是始料不及。

  “杨氏经营播州七百年,而他的土司是公认最强的,如今如何是好呢?”一些官员有得知情况后,显得十分担忧地道。

  播州杨氏作为西南地盘最大的土司之一,加上拥有七百年的底蕴,已然可以称得上是“西南的一头狼”。

  如此强大的杨氏突然间举旗反叛大明,对于大明王朝的安定而言,无疑又是一场巨大的挑战。

  却是谁都没有想到,杨烈了让自己儿子杨应龙能够逃脱大明律法的制裁,竟然选择公然竖起了反旗。

  值得一提的是,在杨烈的檄文中,却是将矛头指向了林晧然,将他起事的原因归咎于“林晧然试图迫害他们杨氏一族”。

  面对着杨烈的这个控诉,林晧然却是充耳不闻般,跟往常一般乘坐轿子前去紫禁城参加早朝。

  冬天的昼短夜长,故而早朝的时点还得在金銮殿上燃烧蜡烛。

  身穿龙袍的隆庆打着哈欠走上金銮殿中央那张龙椅,只是整个人仍旧是无精打采的模样,却是忍不住打着哈欠。

  随着他的女人越来越多,加上在鳌山灯出现后,他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故而生物钟早已经混乱。

  面对殿中这帮熟悉的群臣,他的眼睛带着分泌而出的眼泪,又是忍不住打起一个大大的哈欠,然后抬手淡淡地道:“平身!”

  “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五位阁臣率领着百官,显得恭恭敬敬地谢恩道。

  陈洪扭头望了一眼哈欠连天的隆庆,跟以往那般按着流程办事,对着殿中的百官唱道:“有事请奏,无事退朝!”

  冬日初升,金灿灿的朝阳落到那个铺满积雪的紫禁城上。

  金銮殿的蜡烛已经熄灭,这里的大殿已经变得敞亮起来,一缕带着暖意的阳光透过窗户落在殿前。

  经过官员的轮番上疏后,奏事已然轮到了科道言官一级。

  “皇上,林阁老此次在杨应龙一案上,不能分清利害关系,执意对宣慰使砀烈的儿子杨应龙缉拿至京城审判,迫使杨氏反叛于大明。林阁老其罪难恕,请皇上令其居身思过!”刑科给事中张继宪先是望了一眼王国光,然后站出来上疏弹劾道。

  王国光看到张继宪站出来,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

  只要逼得林晧然居家自省,然后安排人员劝降杨烈,林晧然便坐实了污点。只要他再添把火,那么逼得林晧然滚回广东亦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这……

  殿中的官员听到这个论调,不由得大眼瞪小眼,发现新的党争已然又是开启了。

  跟着林晧然所料的那般,在这份檄文传来的时候,山西帮亦是将矛头指向了林晧然,认为林晧然要为这个事情负上一定的责任。

  林晧然对这个指控并不感到意外,只是面对这一支突如其来的冷箭,却是眼观鼻、鼻观心,已然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只是如今的林晧然早已经不是当初的孤家寡人,而是货真价实的文官集团领袖,身边站着无数的班底或门生等,很多事情早已然不需要他亲自出马了。

  王军看到自己的恩师被弹劾,当即便是回应道:“张给谏,这个事情虽然是由林阁老执意要提审杨应龙而引起的,但杨应龙犯下如此恶行,当真不需要追究吗?”

  “即便是要追究,那亦可用相对温和的手段,而不是如此的急火攻心!何况,林阁老仅是兼管兵部,却是未涉刑事,未免有越殂代疱之嫌!”刑科给事中张继宪不等其他人开口,却是继续攻击林晧然道。

  “缉拿杨应龙到京侯审,此事不是林阁老一人的主意,而是内阁的决议,亦由皇上钦定!纵使此事要有人担责,那亦是本辅及诸位同僚同责,何要只怪责林阁老一人?”李春芳却是站出来表态,而后话锋一转地道:“只是杨应龙夺人妻、杀孕妇,更是迫害百姓无数,如此种种恶行已是天怒人怨,朝廷如何诛之不得?今宣慰使杨烈无视朝廷法度,竟要包庇恶子杨应龙而举旗造反,咱们焉能不敌而怯之?”

  咕……

  张继宪面对着内阁首辅李春芳的连番发问,不由得心虚地咽起吐沫,同时带着几分委屈地扭头望向王国光。

  王国光此刻显得面沉似水,本来打算以此攻击林阁老,却不想李春芳堂堂首辅亲自站出来力挺林晧然。

  虽然他知道李春芳跟他们山西帮的关系已经有所生疏,但终究有着徐阶这条纽带,纵使不站在自己这边,那亦不该相助于林晧然才是。

  偏偏地,这位窝囊的首辅已然跟着林晧然穿上一双鞋,更是亲自站出来力挺林晧然,自己如何还有实力跟林晧然相争?

  朱衡和马森等人原本想站出来围攻张继宪,只是看到李春芳亲自出手,眼睛既是惊讶又是暗自兴奋。

  “皇上,自陛下继任大统以来,东南倭寇尽诛,北方鞑子不敢叩关,正是贤主在位、大明将猛兵强之时。今西南宣慰使杨烈不思帝恩而造反,臣恳求即刻调遣九边诛之,以扬大明威名,建大明万世基业!”林晧然看到张继宪哑口无言,便是站出来向隆庆请命道。

  其实他现在已经身居高位,最稳妥的做法无疑像徐阶那般,任由地方势力不断坐大,自己稳坐京城即可。

  纵使发生了兴化府城被屠等事件,亦或者是桂林府被人进攻,却是可以将所有责任都推给兵部身上。

  只是林晧然却是深知,华夏想要真正崛起,这一昧的退让根本无法强盛。想要让整个华夏实现大融合,那么土司的问题却不是坐视不管。

  最为重要的是,生在这个时代,强国当强军!如果军队不能发展起来,那么纵使再富庶,从海外得到再多的金银,亦不可幸免被异族欺凌的命运。

  正是如此,他有意将大明引向强军的道路,推动着这一场场的战事,让华夏民族真正站到世界之巅。

  “臣等附议!”朱衡等官员没有理会王国光等人,当即纷纷站出来响应林晧然道。

  隆庆看到满朝官员几乎都是同一态度,更是期待着林晧然口中的万世基业,亦是打消疑惑地道:“甚好!请内阁制定征伐方案,将反贼杨烈诛之!”

  “臣等遵旨!”李春芳、郭朴和林晧然等五位阁臣显得战意高昂,当即齐声拱手道。

  啪!

  王国光看到事态完全不受自己影响分毫,感觉脸上被扇了一个响亮的耳光般,发现自己简直是一个跳梁小丑。

  尽管他的背后是财力雄厚的山西帮,在宫廷拥有着诸多的宦官充当内应,但单凭这些就想要挑战林晧然,已然是在痴人说梦。

  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这个朝堂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山西系官员早已经不复当年的雄风。

  现在的内阁可谓是上下一心,内阁很快达成了共识。由林平常担任主师,率领骑兵营及九边部将共计三万人奔赴播州,征伐反贼杨烈。

  虽然作战的主帅和军队很快敲定,但粮草历来是困扰大军机动作战的最大因素。

  有鉴于此,内阁亦是采纳了户部尚书马森的提议,大明朝廷开创性地发行新的国债——战争券。

  由于隆庆发行国债有了先例,加上联合钱庄的银票等到了大家的认可,这种带息的债券很快通过联合钱庄在京城顺利向外销售。

  “平定贼子,人人有责!”

  “杨州盘踞播州几十年,银库何止区区十万两!”

  “恨不得投笔从戎,今我倾尽身家亦要助此一战!”

  ……

  很多勋贵子弟和书生对战争有着天然的兴奋感,面对着经由联合钱庄所发行的战争券,亦是纷纷掏出银子认购。

  仅仅三天的时间,十万两的战争券便已经销售一空。

  对于如何偿还这一笔数额庞大的战争券,内阁亦是早已经敲定了方案,却是要从查抄杨家的家财中抽取相应的银两偿还。

  正是如此,此次的战争券无疑具备着一定的风险。一旦他们无法打败杨家,亦或者无疑从杨家的家财中取得足够的财物,那么很可能造成违约。

  有鉴于此,战争券的年利息高达两分,大明的金融业正是借助着这一场平定播州的战争悄然生根发芽。


  (https://www.24kxs.cc/book/586/586945/68485347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xs.cc